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7 (1700-1725).djvu/9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臨川內史謝靈運撰;《晉書》一百一十卷,齊徐州主 簿臧榮緒撰;《晉書》十一卷,本一百二卷,梁有,今殘 缺。蕭子雲撰《晉史草》三十卷,梁蕭子顯撰。梁有鄭 忠《晉書》七卷,沈約《晉書》一百一十一卷,庾銑《東晉新 書》七卷,亡;《宋書》六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 《宋書》六十五卷,齊冠軍錄事參軍孫嚴撰;《宋書》一 百卷,梁尚書僕射沈約撰;梁有宋文明中所撰《宋書》 六十一卷,亡;《齊書》六十卷,梁吏部尚書蕭子顯撰; 《齊紀》十卷,劉陟撰;《齊紀》二十卷,沈約撰;梁有江 淹《齊史》十三卷,亡;《梁書》四十九卷梁中書郎謝昊 撰,本一百卷;《梁史》五十三卷,陳領軍、大著作郎許 亨撰;《梁書》帝紀七卷,姚察撰;《通史》四百八十卷, 梁武帝撰,起三皇,訖梁。《後魏書》一百三十卷,後齊 僕射魏收撰;《後魏書》一百卷,著作郎魏彥深撰; 《陳書》四十二卷,訖宣帝。陳吏部尚書陸瓊撰;《周史》 十八卷,未成,吏部尚書牛弘撰。

右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通計亡書,合八十部,四千三十卷。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國史,以紀言行。後世多務,其道 彌繁。夏殷已上,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周則太史、小史、 內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而諸侯之國亦置史官。又 《春秋國語》引《周志》《鄭書》之說,推尋事跡,似當時記事, 各有職司,後又合而撰之,總成書記。其後陵夷衰亂, 史官放絕,秦滅先王之典,遺制莫存。至漢武帝時,始 置太史公,命司馬談為之,以掌其職。時天下計書皆 先上太史,副上丞相,遺文古事,靡不畢臻。談乃據《左 氏》《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 言。談卒,其子遷又為太史令,嗣成其志。上自黃帝,訖 于炎漢,合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 謂之《史記》。遷卒以後,好事者亦頗著述,然多鄙淺,不 足相繼。至後漢扶風班彪,綴《後傳》數十篇,並譏正前 失。彪卒,明帝命其子固續成其志,以為唐、虞、三代,世 有典籍,史遷所記,乃以漢氏繼於百王之末,非其義 也。故斷自高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為十二紀、八表、 十志,六十九《傳》。潛心積思,二十餘年。建初中,始奏表 及紀、傳,其十志竟不能就。固卒後,始命曹大家續成 之。先是,明帝召固為蘭臺令史,與諸先輩陳宗、尹敏、 孟冀等共成《光武本紀》,擢固為郎,典校祕書。固撰後 漢事,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其後劉珍、劉毅、劉陶、伏 無忌等相次著述,東觀謂之《漢記》。及三國鼎峙,魏氏 及吳並有史官。晉時,巴西陳壽刪集三國之事,唯魏 帝為紀,其功臣及吳、蜀之主,並皆為傳,仍各依其國 部類相從,謂之《三國志》。壽卒後,梁州大中正范穎表 奏其事,帝詔河南尹、洛陽令就壽家寫之。自是世有 著述,皆擬馬、班以為正史,作者尤廣。一代之史至數 十家,唯《史記》《漢書》師法相傳,並有解釋。《三國志》及范 曄《後漢》雖有音注,既近世之作,並讀之可知。梁時明 《漢書》,有劉顯、韋稜,陳時有姚察,隋代有包愷、蕭該,並 為名家。《史記》傳者甚微,今依其世代,聚而編之,以備 正史。

《紀年》十二卷,《汲冢書》并《竹書同異》一卷;《漢紀》三十 卷,魏祕書監荀悅撰;《後漢紀》三十卷,袁彥伯撰; 《後漢紀》三十卷,張璠撰;《獻帝春秋》十卷,袁曄撰; 《魏氏春秋》二十卷,孫盛撰;《魏紀》十二卷,左將軍陰 澹撰;《漢魏春秋》九卷,孔舒元撰;《晉紀》四卷,陸機 撰;《晉紀》二十三卷,干寶撰訖;愍帝;《晉紀》十卷,晉 前軍諮議曹嘉之撰;《漢晉陽秋》四十七卷,訖愍帝, 晉滎陽太守習鑿齒撰;《晉紀》十一卷,訖明帝,晉荊 州別駕鄧粲撰;《晉陽秋》三十二卷,訖哀帝孫盛撰; 《晉紀》二十三卷,宋中散大夫劉謙之撰;《晉紀》十 卷,宋吳興太守王韶之撰;《晉紀》四十五卷,宋中散 大夫徐廣撰;《續晉陽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 鸞撰;《續晉紀》五卷,宋新興太守郭季產撰;《宋略》 二十卷,梁通直郎裴子野撰;《宋春秋》二十卷,梁吳 興令王琰撰;《齊春秋》三十卷,梁奉朝請吳均撰; 《齊典》五卷,王逸撰;「《齊典》十卷 ;《三十國春秋》」三十一 卷,梁湘東世子蕭萬等撰;《戰國春秋》二十卷,李概 撰;《梁典》三十卷,劉璠撰;《梁典》三十卷,陳始興王 諮議何之元撰;《梁撮要》三十卷,陳征南諮議陰僧 仁撰;《梁後略》十卷,姚勗撰;《梁太清紀》十卷,梁長 沙蕃王蕭韶撰;《淮海亂離志》四卷,蕭世怡撰,敘梁 末侯景之亂;《齊紀》三十卷,紀後齊事,崔子發撰; 《齊志》十卷,後齊事,王劭撰。

右三十四部,六百六十六卷。

自史官放絕,作者相承,皆以班、馬為準。起漢獻帝雅 好典籍,以班固《漢書》文繁難省,命潁川荀悅作《春秋 左傳》之體,為《漢紀》三十篇。言約而事詳,辯論多美,大 行於世。至晉太康元年,汲郡人發魏襄王冢,得古竹 簡書,字皆科斗。發冢者不以為意,往往散亂。帝命中 書監荀勗令和嶠撰次為十五部,八十七卷。多雜碎 怪妄,不可訓知。唯《周易紀年》最為分了。其《周易》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