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8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禮儀注》十四卷,《喪服纂要》九卷張戩《喪服治禮儀注》九 卷。何引《喪服譜》一卷。鄭元注《喪服譜》一卷。賀循《喪服制》一卷。 龐景昭《喪服圖》一卷。王儉《喪服圖》一卷。崔逸《喪服君臣圖》一 卷,《喪服圖》一卷。崔游《喪服天子諸侯圖》一卷,《喪禮五服 圖》七卷。袁憲《五服圖》,卷。張薦撰《五服圖》十卷。仲子陵《五服 志》三卷,「五服圖解」卷。龔端禮

右喪服

《大戴禮記》十三卷。漢戴德撰《大戴禮踐阼篇解》一卷。王應麟 《大戴禮喬記》八卷。漢喬仁《禮記》二十卷。漢戴聖撰鄭元注《禮記》 二十卷。漢盧植注《禮記》三十卷。王肅注《禮記》三十卷。魏孫炎注《禮 記》十二卷。葉遵注《禮記新義疏》二十卷。賀瑒《禮記義疏》九 十九卷。皇侃《禮記講疏》四十八卷。皇侃《禮記義疏》四十卷。 沈重《禮記義疏》四十卷。熊安生《禮記義》十卷。何佟之《禮記大 義》十卷。梁武帝《禮記文外大義》三卷。褚暉《禮記義記》四卷。 鄭小同《禮記正義》七十卷。孔穎達等《禮記正義》八十卷。唐賈公彥 《禮記正義》十卷。王方慶《禮記傳》十八卷。胡銓《禮記精義》十 六卷。李格非《禮記外傳》四卷。成伯與撰張幼倫注《禮記解》十六卷。 呂大臨《禮記要義》二卷。王安石又「《發明》一卷,《禮記解》二十 卷。」方慤《禮記解》七十卷。馬希孟《禮記集說》一百六十卷。宋衛 湜《禮記解》四十卷。陸佃《新說》四卷。陸佃《禮記集說》十六卷。 陳澔《禮記講義》二十四卷。陳祥道《禮記覺言》八卷。葉遇春《禮 記纂言》三十六卷。吳澂又「《序次小戴記》八卷,《禮記章句》 八卷」張孚敬《禮記集注》十六卷。徐師曾《禮記寧朔新書》二 十卷。司馬伷撰王懋約注《禮記要抄》十卷。緱氏《曲禮全經》十五卷。 柯尚遷魏徵《次禮記》二十卷,《禮記評》十卷劉雋《禮記繩愆》 三十卷。王元感《禮記義證》十卷。劉芳《禮記評要》十五卷,《曲 禮考注》十卷吳澂《曲禮口義》二卷。戴溪《檀弓叢訓》一卷。楊慎 《月令章句》十二卷。蔡邕《月令章句》十二卷。戴顒《月令疏》二 卷,《月令解》十二卷張虙《月令圖》一卷。王涯《少儀解》一卷。張九 成《學記口義》二卷。戴溪《孔子閒居講義》一卷。楊簡《中庸傳》 二卷。戴顒《中庸講疏》一卷。梁武帝《制旨中庸義》五卷,《中庸 傳》一卷胡瑗《中庸解》一卷。程顥《中庸解》一卷。游酢《中庸說》六 卷。張九成《中庸解》一卷。楊時《中庸集解》二卷。石墪《中庸發明》 一卷。宋王奎文《中庸章句》一卷。朱熹《或問》二卷。朱熹《中庸輯略》 二卷。朱熹《中庸指歸》一卷。元黎丘武《中庸提綱》一卷,《中庸說》 一卷劉駟《中庸發明要覽》二卷。陸琪《中庸章句詳說》一卷。 劉清《中庸原》一卷。方獻夫《中庸》凡一卷。崔銑《中庸傳》一卷。張邦 治《中庸測》一卷。湛若水《深衣攷正》一卷。馮公亮《大學章句》 一卷。朱熹《或問》一卷。朱熹《大學總會》五卷。周公恕《大學要略》 一卷。許衡《大學古本注》一卷。王守仁《大學發微》一卷。元黎立武 《大學億》一卷。王道《大學通旨》一卷。蔣文質《大學指歸》一卷。 魏校《大學說》二卷。張九成《大學明解》一卷。李師道《大學千慮》 一卷。穆孔暉《古大學測》一卷。湛若水《古大學義》一卷。蔣信《大 學原》一卷。方獻夫《大學拾朱》一卷。李承恩《大學通指舉要》 一卷,《大學衍義》四十三卷真德秀《大學衍義補》一百六 十卷。丘濬《大學格物通》一百卷。湛若水《庸學議》一卷。金賁亨 《庸學通旨》二卷。黃潤生《禮記名數要記》三卷,《禮記名義》 十卷,《禮記外傳名數》二卷,《禮記含文》三卷,《禮記音義 隱》二卷謝慈《禮記音義隱》七卷,《禮記音》二卷徐妥《禮記音》 三卷。徐邈《禮記音》三卷。曹耽《禮記音》二卷。李軌《禮記纂圖》十 四卷。

右二戴禮

《石渠禮論》四卷。戴聖《禮論》三百卷。宋何承天《禮論條牒》十卷。 任預《禮論帖》三卷。任預《禮論鈔》二十卷。庾蔚之《禮論要帖》十 卷。王儉《禮論要鈔》一百卷。賀瑒《禮論鈔》六十九卷,《禮論要 鈔》十卷,《禮論》六十卷李敬元《禮雜鈔略》二卷。荀萬秋《禮統》 十二卷。賀述《禮論要鈔》十三卷,《禮區分》十卷,《禮略》十卷 杜肅《禮志》十卷。丁公著《禮類聚》十卷,《類禮》二十卷陸質《類禮 義疏》五十卷。元行沖《禮書》一百五十卷。陳祥道《禮例詳解》 十卷。陳祥道《禮論答問》十三卷。徐廣《禮問答》六卷。庾蔚之《禮 答問》三卷。王儉《禮雜問》十卷。范甯《禮答問》十卷。何佟之《問禮 俗》十卷。董勛《問禮俗》九卷。董子弘《答問雜義》二卷。杜預《禮義 答問》八卷。王儉《禮疑義》五十二卷。梁周捨《禮義》一卷。何隆《禮 疑》六卷。季本《三禮目錄》一卷。鄭元撰《三禮義宗》三十卷。崔靈 恩撰《三禮宗略》二十卷。元延明《三禮大義》十三卷,《二禮經 傳》六十八卷湛水若《二禮集解》十二卷。李黼丁丑《三禮辨》。 闕字 卷。李心傳《三禮圖》九卷。鄭元及後漢阮諶等撰《三禮圖》九卷。 張鎰《三禮圖》十二卷。夏侯伏朗《三禮圖》二十卷。聶崇義集《三禮圖》 二卷。劉績《讀禮疑圖》六卷。季本《四禮圖》一卷。張鯤《五禮古圖》 一卷。呂景蒙《禮象》十五卷。陸佃《周室王城明堂宗廟圖》一 卷。祁諶撰王制《井田圖》一卷。阮逸王制《井田圖》一卷。徐希文 《唐禮圖等雜書》五十六卷。

右通禮

漢初,《禮經》出魯淹中,河間獻王得而奏之,乃高堂生 獨傳十有七篇,即今之《儀禮》也。后蒼從堂講業,尋以 授戴德兄弟及沛人慶普。後三家並微。鄭元明小戴 之學,自為之注,書乃盛行。《喪服》一篇,相傳出于子夏。 而獻王又從李生得《周官》書,以《冬官》闕,取《考工記》足 成之,顧不知《冬官》未嘗闕也。蓋冢宰六屬,屬六十,今 冬官之屬才二十八,而五官數各有羨。天官六十有 三,地官七十八,春官七十,夏官六十九,秋官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