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9 (1700-1725).djvu/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十三卷目錄

 經籍總部總論一

  莊子天下篇

  荀子非十二子篇

  呂氏春秋不二篇

  孔叢子雜訓篇

  漢書司馬遷傳

  法言問神篇

  釋名釋書契 釋典藝

  申鑒時事篇 雜言下篇

  荀侍中集經籍論

  後漢書儒林列傳序論

經籍典第三十三卷

經籍總部總論一

莊子

《天下篇》

古之人其備乎?「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 百姓」,「明于本教係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 無乎不在,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 之。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 之。《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 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于天下而設于中國者, 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天下大亂,賢聖不明,道德 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 所明,不能相通,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 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下之美,析萬物之 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于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是 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 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 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 術將為天下裂。

馬端臨曰:「按莊生之時,六籍未經秦火,其書具在也,而諸子百家各以其說舛馳而淆亂之,是以有闇而不明,鬱而不發之憂。周以荒唐謬悠之言著書,亦百家之一也,而此段議論誠醇正,無異聖賢之格言。東城謂《莊子》蓋助孔子者,於此見之,所謂後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似」 逆知將有坑焚之禍,而深悲之矣。嗚呼!

荀子

《非十二子篇》

「假今之世,飾邪說,文姦言,以梟亂天下,欺惑愚眾,使 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縱情性, 安恣雎禽獸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 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它囂、魏牟也。忍情 性,綦谿利跂苟以分異人為高,不足以合大眾,明大 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 陳仲、史鰌也。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 儉約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懸君臣。然而其持 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墨翟、宋鈃也。 尚法而無法,下修而好作,上則取聽於上,下則取從 於俗,終日言成文典。」及紃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不 可以經國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 欺惑愚眾,是慎到、田駢也。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而好 治怪說,玩琦辯,甚察而不惠,辯而無用,多事而寡功, 不可以為治綱紀。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 以欺惑愚眾,是惠施、鄧析也。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 猶然而材劇志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 甚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案飾其辭 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軻和 之,世俗之溝猶溝拘猶猶豫也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 若夫總方略,齊言行,壹統類,而群天下之英傑而告 之以太古,教之以至順。奧窔之間,簟席之上,斂然聖 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六說者不能入 也,十二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 之爭名;在一大夫之位,則一君不能獨畜,一國不能 獨容成名,況乎諸侯莫不願以為臣,是聖人之不得 勢者也,仲尼、子弓是也。一天下財萬物,養長,生民,兼 利,天下通達之屬,莫不服從。六說者立息,十二子者 遷化,則聖人之得勢者,舜、禹是也。今夫仁人將何務 哉?上則法舜、禹之制,下則法仲尼、子弓之義,以務息 十二子之說。如是則天下之害除,仁人之事畢,聖王 之跡著矣。

呂氏春秋

《不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