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公著封還其命曰:「光以舉職賜罷,是為有言責者不 得盡其言也。」帝諭之曰:「所以徙光者,賴其勸學耳,非 以言事故也。」熙寧初,知開封府。時夏秋淫雨,京師地 震。公著上疏曰:「自昔人君遇災者,或恐懼以致福,或 簡誣以致禍。惟君人者去偏聽獨任之弊,而不主先 入之語,則不為邪說所亂。顏淵問為邦,孔子以遠佞 人為戒。蓋佞人惟恐不合於君,則其勢易親;正人惟 恐不合於義,則其勢易疏。惟先格王,正厥事,未有事 正而世不治者也。」禮官用唐故事,請以五月御大慶 殿受朝,因上尊號。公著曰:「陛下方度越漢、唐,追復三 代,何必於陰長之日,為非禮之會,受無益之名。」從之。 八年,彗星見。公著上疏曰:「古之為政,初不信於民者 有之,若子產治鄭,一年而人怨之,三年而人歌之。陛 下垂拱仰成,七年於此。然輿人之誦,亦未有異於前 日,陛下獨不察乎?」歷端明殿學士。帝從容與論治道, 遂及釋、老,公著問曰:「堯、舜知此道乎?」帝曰:「堯、舜豈不 知?」公著曰:「堯、舜雖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為難,所以 為堯、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權智御下,對曰:「太宗 之德,以能屈己從諫爾。」帝善其言。元祐元年,拜右僕 射。時科舉罷詞賦,專用王安石經義,且雜以釋氏之 說。凡士子自一語上,非新義不得用,學者至不誦正 經,唯竊安石之書以干進。公著始令禁主司不得出 題老、莊書,舉子不得以申、韓、佛書為學,經義參用古 今諸儒說,毋得專取王氏。帝宴近臣於資善堂,出所 書唐人詩分賜公著,乃集所講書要語明白切於治 道者凡百篇進之,以為聖學之助。

《范鎮傳》:「鎮字景仁,成都華陽人。其學本六經,口不道 佛老申韓之說,契丹、高麗皆傳誦其文。」

《范祖禹傳》:祖禹字淳甫,幼孤,叔祖鎮撫育如己子。閉 門讀書,未嘗預人事。中甲科,從司馬光編修《資治通 鑑》。書成,光薦為祕書省正字。哲宗立,除著作佐郎,修 《神宗實錄》。遷著作郎兼侍講,歷龍圖閣學士、知陝州。 言者論祖禹修《實錄》詆誣,貶徙。祖禹在邇英,守經據 正,獻納尤多。嘗講《尚書》,至「內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語, 拱手再誦,卻立云:「願陛下留聽。」帝首肯再三乃退。每 當講前夕,必正衣冠,儼如在上側,先按講其說,開列 古義,參之時事,言簡而當,無一長語,義理明白,粲然 成文,蘇軾稱為講官第一。祖禹嘗進《唐鑑》十二卷,《帝 學》八卷,《仁皇政典》六卷,而《唐鑑》深明唐三百年治亂, 學者尊之,目為《唐鑑》公云。

《蘇軾傳》:軾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 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 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 滂,吾顧不能為滂母耶?」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 言,好賈誼、陸贄書。既而讀《莊子》,歎曰:「吾昔有見,口未 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嘉祐二年,以《春秋對義》居 第一。元祐二年,兼侍讀。每進讀,至治亂興衰、邪正得 失之際,未嘗不反覆開導,覬有所啟悟。哲宗嘗讀祖 宗寶訓,因及時事,軾為言賞罰不明,善惡無所勸沮。 歷禮部尚書。高麗遣使請書,朝廷以故事盡許之。軾 曰:「漢東平王請諸子及太史公書,猶不肯予。今高麗 所請,有甚於此,其可予乎?」不聽。軾與弟轍,師父洵。洵 晚讀《易》,作《易傳》未究,命軾述其志。軾成《易傳》,復作《論 語說》。後居海南,作《書傳》,又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 十卷、《奏議》十五卷、《內制》十卷、《外制》三卷、《和陶詩》四卷。 軾子過,字叔黨,初至海上,為文曰《志隱》。軾覽之,因命 作《孔子弟子別傳》。有《斜川集》二十卷。

《蘇轍傳》:「轍與兄同登進士,授商州軍事推官。時父洵 被命修禮書,轍請養親京師,元祐元年,為右司諫。司 馬光以安石私設《詩》《書》新義,考試天下士,欲改科舉, 別為新格。轍言進士來年秋試,日月無幾,而議不時 決。詩賦雖小技,比次聲律,用功不淺。至于治經,誦讀 講究,尤不輕易。要之來年皆可施行。乞來年科場一」 切如舊,惟經義兼取注疏及諸家論議,或出己見,不 專用王氏學,光不能從。歷翰林學士,權吏部尚書。使 契丹,館客者侍讀學士王師儒能誦洵、軾之文及轍 《伏苓賦》,恨不得見全集。歷大中大夫,致仕,號「穎濱遺 老。」自作傳萬餘言。所著《詩傳》《春秋傳》《古史》《老子解》《欒 城文集》,並行於世。

《呂大鈞傳》:「大鈞字和叔,從張載學,能守其師說而踐 履之。居父喪,衰麻葬祭,一本於禮,後乃行於冠婚膳 飲慶弔之間,節文燦然可觀,關中化之。尤喜講明井 田兵制,謂治道必自此始。悉撰次為圖籍,可見於用。 雖皆本於載,而能自信力行,載每歎其勇不可及。 弟大臨,字與叔,學于程頤,與謝良佐、游酢、楊時在程 門」號「四先生。」通《六經》,尤邃于《禮》。每欲掇習三代遺文, 舊制令可行,不為空言,以拂世駭俗。

《劉摯傳》:「摯字莘老,東光人,嘉祐中甲科,歷侍御史。時 蔡確、章惇在政,地與司馬光不相能。摯因久旱上言: 『《洪範》庶徵肅,時雨。若五行傳政緩,則冬旱。比日日青 無光,風霾昏曀,上天警告,皆非小變。願進忠良,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