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4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璞門人趙載嘗 竊青囊書,未及讀而為火所焚。璞撰前後筮驗六十」 餘事,名為《洞林》。又抄京、費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 《卜韻》一篇,注釋《爾雅》,別為《音義圖譜》。又注《三蒼》《方言》 《穆天子傳》《山海經》及《楚辭》《子虛》《上林賦》數十萬言,皆 傳於世。所作詩賦誄頌亦數萬言。

《葛洪傳》:「洪字稚川,少好學,家貧,躬自伐薪以貿紙筆, 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知名。為人木訥,不好榮利, 閉門卻掃,未嘗交游於餘杭山。見何幼道、郭文舉,目 擊而已。時或尋書問義,不遠數千里,崎嶇冒涉,期于 必得。遂究覽典籍,尤好神僊導養之法。凡所著撰,皆 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贍,在山積年,優游閒養,著述不」 輟,凡內外一百一十六篇,自號《抱朴子》,因以名書。其 餘所著碑誄詩賦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 《隱逸、集異》等傳各十卷。又抄五經、史、漢百家之言,方 技雜事三百一十卷,《金匱藥方》一百卷,《肘後要急方》 四卷。洪博聞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富于班、馬。又 精辨元頤,析理入微。

《桓彝傳》:「石秀幼有令名,風韻秀徹,博涉群書。常獨處 一室,簡千應接,時人方之庾純。」

《王湛傳》:「承字安期,東海王越鎮許以為記室參軍,遷 東海太守。政尚清淨,不為細察。有犯夜者,為吏所拘, 承問其故,答曰:『從師受書,不覺日暮』。」承使吏送令歸 家。

《范汪傳》:「汪字元平,少孤貧,六歲依外家庾氏,長好學, 外氏家貧,無以資給,汪乃廬於園中,布衣蔬食,然薪 寫書,寫畢,誦讀亦遍,遂博學多通,善談名理。」

《蔡謨傳》:「謨字道明,少好學,博涉書記,為邦族所重。」 《司馬彪傳》:「彪字紹統,高陽王睦之長子也。出後宣帝 弟敏少篤學不倦,然好色薄行,為睦所責,故不得為 嗣,雖名出繼,實廢之也。彪由此不交人事,而專精學 習,故得博覽群籍。」

《虞預傳》:「預字叔寧,少好學,有文章,雅好經史,憎疾元 虛。著《晉書》四十餘卷,《會稽典錄》二十篇,《諸虞傳》十二 篇,皆行於世。所著詩賦碑誄論難數十篇。」

《干寶傳》:「寶字令升,少勤學,博覽書記,以才器召為著 作郎。平杜弢有功,賜爵關內侯。中興草創,未置史官, 中書監王導上疏,宜建立國史,撰集帝紀,宜備史官。 敕佐著作郎干寶等漸就撰集。元帝納焉。寶于是始 領國史,遷散騎常侍,著《晉紀》,自宣帝迄於愍帝,五十 三年,凡二十卷奏之。其書簡略,直而能婉,咸稱良史。」 性好陰陽術數,留思京房、《夏侯勝》等傳。撰集古今神 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二十卷,以示劉惔, 惔曰:「卿可謂鬼之董狐。」寶既博採異同,遂混虛實,因 作序以陳其志。寶又為《春秋左氏義外傳》,注《周易》《周 官》凡數十篇,及雜文集皆行於世。

《鄧粲傳》:「粲以父騫有忠信言而世無知者,乃著《元明 紀》十篇,注《老子》,並行於世。」

《謝沉傳》:「沉字行思。少孤,事母至孝。博學多識,明練經 史。閒居養母,不交人事。耕耘之暇,研精墳籍。康帝即 位,朝議疑七廟迭毀,乃以太學博士徵,以質疑滯。以 母憂去職。服闋,除尚書度支郎。何充、庾冰並稱沉有 史才,遷著作郎。撰《晉書》三十餘卷。會卒,時年五十二。 沉先著《後漢書》百卷,及《毛詩》《漢書外傳》,所著述及詩」 賦文論,皆行於世。其才學在虞預之右云。

《徐廣傳》:「廣字野民,東筦姑幕人,侍中邈之弟也。世好 學,至廣尤為精純,百家數術,無不研覽。孝武世,除祕 書郎,典校祕書省。義熙初,奉詔撰車服儀注,封樂成 侯,轉員外散騎常侍,領著作尚書。奏宜敕廣撰國史, 成《晉紀》凡四十六卷。性好讀書,老猶不倦。」

《袁瓌傳》:「瓌字山甫。時喪亂之後,禮教陵遲,瓌上疏曰: 臣聞先王之教也,崇典訓以弘遠代,明禮樂以流後 生,所以導萬物之性,暢為善之道也。宗周既興,文史 載煥,故延州聘魯,聞雅而嘆;韓起適魯,觀易而美。何 者?立人之道,於斯為首。孔子恂恂,以教洙泗,孟軻係 之,誨誘無倦。是以仁義之聲,于今猶存;禮讓之節,時」 或有之。疇昔皇運陵替,喪亂屢臻,儒林之教漸頹,庠 序之禮有闕,國學索然,墳籍莫啟。有心之徒,抱志無 由。昔魏武帝身親介胄,務在武功,猶尚廢鞍覽卷,投 戈吟詠。況今陛下以聖明臨朝,百官以虔恭蒞事,朝 野無虞,江外謐靜。如之何泱泱之風,漠然無聞;洋洋 之美,墜於聖世乎?古人有言:「《詩》《書》,義之府,《禮》《樂》德之 則。實宜留心經籍,闡明學義,使諷誦之音,盈于京室。 味道之賢,是則是詠,豈不盛哉!」疏奏,帝從之。

《張軌傳》:「軌子寔,字安遜。軌卒,州人推寔攝父位。愍帝 因下策增位三等,賜帛四十匹,遣督護王該送諸郡 貢計,獻名馬方珍,經史圖籍于京師。帝嘉之。」

《孝友傳》:「劉殷字長盛,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經,一子授 太史公,一子授《漢書》,一門之內,七業俱興,北州之學, 殷門為盛。」

《忠義傳》:「劉敏元字道光,厲己修學,潛心《易》《太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