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事可畏,何不學書?」榮祖曰:「昔曹操曹丕上馬橫槊,下 馬談論,此於天下,可不負飲食矣。」

《周山圖傳》:「山圖字季寂,少貧微,傭書自業,有器幹。」 《王僧虔傳》:「僧虔宋世嘗有書誡子曰:往年有意於史, 取《三國志》置床頭,百日許,復徙業就元,自當小差,於 史猶未近彷彿。」曼倩有云:「談何容易,見諸元志,為之 逸腸,為之抽,專一書,轉誦數十家注,自少至老,手不 釋卷,尚未敢輕言。汝開《老子》卷頭五尺許,未知輔嗣 何」所道,平叔何所說,馬鄭何所異,指例何所明,而便 盛於麈尾,自呼談士,此最險事。設令袁令命汝言《易》, 謝中書挑汝言《莊》,張吳興叩汝老,端可復言未嘗看 邪談故如射前人得破,後人應解,不解即輸賭矣。且 論注百氏,荊州八袠,又才性四本,聲無哀樂,皆言家 口實,如客至之有設也,汝皆未經拂耳瞥目,豈有庖 廚不脩,而欲延大賓哉?就如張衡思侔造化,郭象言 類懸河,不自勞苦,何由至此?汝曾未窺其題目,未辨 其指歸,六十四卦,未知何名,《莊子》眾篇,何者內外八 袠,所載凡有幾家,四本之稱,以何為長?而終日欺人, 人不受汝欺也。況吾不能為汝蔭,政應各自努力耳。 或有身經三公,蔑爾無「聞,布衣寒素,卿相屈體,或父 子貴賤殊,兄弟聲名異。何也?體盡讀數百卷書耳。吾 今悔無所及,欲以前車誡爾後乘也。」

《虞玩之傳》:「玩之字茂瑤,少閑刀筆,汎涉書史。」

《劉瓛傳》:「瓛字子珪,少篤學,博通五經,聚徒教授,常有 數十人。武陵王曄為會稽太守,上欲令瓛為曄講,除 會稽郡丞,學徒從之者轉眾。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請 為征北司徒記室,除步兵校尉,並不拜。瓛姿狀纖小, 儒學冠於當時。京師士子貴遊,莫不下席受業。性謙 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遊詣故人,唯一門生持胡床」 隨後,主人未通,便坐問答在在檀橋,瓦屋數間,上皆 穿漏,學徒敬慕,不敢指斥,呼為「青溪」焉。竟陵王子良 親往脩謁。七年,表世祖為瓛立館,以揚烈橋故主第 給之。生徒皆賀。瓛曰:「室美為人災,此華宇豈吾宅耶? 幸可詔作講堂,猶恐見害也。」所著文集,皆是禮義,行 於世。初,瓛講《月令》畢,謂學生嚴植曰:「江左以來,陰陽 律數之學廢矣。吾今講此,曾不得其髣髴。」 《陸澄傳》:「澄字彥淵。祖卲,臨海太守。父瑗,州從事。澄少 好學,博覽無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釋卷。尚書令王 儉自以博聞多識,讀書過澄。澄曰:僕年少來無事,唯 以讀書為業,且年已倍令君,令君少便鞅掌王務,雖 復一覽便諳,然見卷軸未必多僕。」儉集學士何憲等, 盛自商略。澄侍儉語畢,然後談所遺漏數百千條,皆 儉所未睹,儉乃歎服。儉在尚書省,出巾箱几案雜服 飾,令學士隸事,事多者與之,人人各得一兩物。澄後 來更知諸人所不知事,復各數條,并奪物將去。隆昌 元年,以老疾,轉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未拜卒,年七 十。諡靖子,當世稱為碩學。讀《易》三年不解文義,欲撰 《宋書》竟不成。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家多墳籍,人 所罕見,撰《地理書》及雜傳,死後乃出。

《武十七王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字雲英,世祖第二子 也。建元五年,正位司徒,給班劍三十人,侍中如故。移 居雞籠山邸,集學士抄五經百家,依《皇覽》例為《四部 要略》千卷。招致名僧,講語佛法,造經唄新聲,道俗之 盛,江左未有也。所著內外文筆數十卷,雖無文采,多 是勸戒。」

《張融傳》:「融字思光,有早譽。出為封溪令,浮海至交州, 於海中作《海賦》。還京師以示顧凱之,凱之曰:『卿此賦 實超元虛,但悵不道鹽耳』。融即求筆注之。建武四年 卒,遺令令人捉麈尾登屋復魂曰:『吾生平所喜,自當 凌雲一笑。左手執孝經、《老子》,右手執小品《法華經》。又 戒其子曰:『手澤存焉,父書不讀,況交音情,婉在其韻。 吾意不然,別遺爾音。吾文體英絕,變而屢奇,既不能 遠至漢魏,故無取嗟晉宋豈吾天挺,蓋不隤家聲。汝 若不看,父祖之意欲汝見也。可號哭而看之』』。」融自名 集為《玉海》,司徒褚淵問《玉海》名,融答:「玉以比德,海崇 上善。」文集數十卷行於世。

《周顒傳》:「顒字彥倫,汎涉百家,長於佛理,著《三宗論》,兼 善老《易》。與張融相遇,輒以元言相滯,彌日不解。顒卒 官時,會王儉講《孝經》未畢,舉曇濟自代,學者榮之。」 《張欣泰傳》:「欣泰字義亨。父興世,宋左衛將軍。欣泰少 有志節,不以武業自居,好隸書,讀子史,眾伎雜藝,頗 多閑解。」

《文學傳》:「崔慰祖字悅宗,好學,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 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袠。慰祖親自取與,未嘗為 辭。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晉人物》,為四十卷。半成。臨 卒,與從弟緯書云:『常欲更注《遷》、固二史,採《史》《漢》所漏 二百餘事在廚簏,可檢寫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 周悉,可寫數本付護軍諸從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 徐寅、劉洋、裴揆,令後世知吾微有素業也』。」

王逡之,字宣約,少學禮博聞。右僕射王儉重儒術,逡 之以著作郎兼尚書左丞參定齊國儀禮。初,儉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