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諱也,故述《孔子贊疏》文第四。兒子鐘以為文不必一 一分疏,特疏所缺。而宜特論者,自成「一氏言」,故述《補 義》第五。「近世楊廷秀之《易說》,蔡介夫之《蒙引》,皆疏證 明備,因輯他氏所論可益補其義者次成之,以庶幾 蔡氏之志」,故述《蒙引補》第六。至乃周茂叔先生之《太 極易通》、邵堯夫先生之《皇極經世》、張子厚先生之《西 銘易傳》《正蒙》、楊敬仲先生之《己易》等書,皆含義廣博, 後學不可不論,故述《儒論》第七。《河圖》《洛書》《八卦六十 四卦》等圖。傳自堯夫得之陳穆輩。元晦先生特以冠 書首。不具言其義。然其學淵微。不可不深考。故述《博 義》第八。其《老》《莊》《太元》《參同》等。題為《外義》,亦皆有輔 於《易》,他日者別傳焉。嗚呼!《易》之道自此有傳也夫。

孫從龍周易參疑十卷

按王世貞序學易者商瞿馯臂子弓田楊二何之流斤斤守其師說歷數十傳而不變彼豈能盡當於心哉以為吾師授之而吾受之吾所出口而入耳者如

是足矣。蓋至伊川氏而後稱得理也,至紫陽氏而後 晳於象占。明興益尊大其說,布之學官,天下逢掖之 士,習《易》而不由二氏者罷弗用。諸逢掖之士旦旦而 習之,毋亦商瞿、馯臂之流之守其師說者耶?吳江孫 化光為《易說》若干卷,名之曰《周易參疑》。其於伊川、紫 陽之說,初不為牴牾。乃其發於象占之外,而理之所 未備者,雋永乎其言之。世之真能信《易》者,孫君也,可 以不辱《易》矣。

沈一貫易學十二卷

按顧起元序蛟門先生以易起家歷官詞林至踐綸扉參大政而讀易尤不休蓋韋編鐵摘未嘗去手者數十年始以所得筆而為書及予告歸田且十年所

摩研編削,又不知凡幾。更乃板而行之,而先生遂厭 人間世矣。仲子泰泳等奉治命,函書以序屬起元。起 元未嘗學《易》也,安能贊先生之《易》學。雖然,請妄言之。 《易》之為道,有理有數,人亦求之理與數焉耳矣。理在 天,則不已之命在人,則未發之中,與發而中節之和, 惠迪吉,否則凶、悔吝;數則陰陽奇耦之畫,時六位以 「乘之,因以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測夫吉凶 悔吝者也。數本乎理,理主乎數,理實而數乃不虛也。」 學《易》者,數學少,理學尤少。先生之為《易》學也,求諸理 之大通而正者,而不言所利,求諸理之可從不可從, 可求不可求,可貞不可貞者,衡之以正而大通於天 下,非必諄諄語象占也,豈以理而詘數哉?參而伍之, 擬而議之,《易》在是矣。故可以開物成務,可以斷疑定 業,可以學問變氣質,可以人事回造化。此先生之學 所以能建天地,質鬼神,繼聖人,與民同患之志也。惜 乎先生不可作矣!踰二年而起元始得其書,又踰二 年而始序其書,無繇面質先生,裁其可否,作者既難, 知者又自不易。起元竊有志而未之逮也。

馮時可易說五卷

按時可自序易之為書聖人所以寡過也其所以寡過在於扶陰抑陽乎陰陽之運行也不能無過而我以其道扶抑其間則天地之無過也即我之無過也

是三聖人之為《易》也。孔子之學《易》,則於《春秋》見其用 矣。尊天王而卑列侯也,內中國而外吳楚也,褒君子 而貶小人也,是亦所以寡其過於天下而幽贊天地 也。故曰:「假我數年,可以無大過。」彼大過,惟聖人而後 可無也。聖人以萬物為一體,則天地之間有所過也, 皆其過也,是以孜孜汲汲而必欲補之也。善學者,其 亦以聖人之補天地者而補吾心也。端之微者吾扶 之,流之橫者吾抑之,陽明用事,陰濁退聽,為治於方 寸之內,自寡其過而後以治人過,則亦聖人也。嗚呼! 吾心之剝復,天地之剝復也,可懼孰甚焉!以剝復而 懼者,君子也;不剝復而懼者,聖人也。聖人之心即《易》 也,而未嘗不學也。聖人之動皆學也,「而無往非《易》也。 《繫辭》不云乎:『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 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心之危也,心之易也,陰陽負 勝之機也,此聖人所懼也,惟懼而無過也。」夫陰陽者, 聖人之所不容不勝也,而況吾人乎?甚矣,學《易》之不 可已也!既著說五卷,復為之序以自儆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