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師表者,委四品以上各舉所知,在外給傳,七十者 安車蒲輪敦遣。」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 品秩、生徒有差。

文宗太和八年九月甲午以李仲言為周易博士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文宗本紀》,「太和 八年九月甲午,以李仲言為《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講 學士。」

太和九年。秋七月甲子。以《周易》博士李訓為兵部侍 郎。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文宗本紀》,「太和 九年秋七月甲子,以《周易》博士李訓為兵部侍郎、知 制誥,依前充翰林院侍講學士。」

太祖開寶三年召見王昭素令講乾卦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按《玉海》,開寶三年,知制誥 李穆薦王昭素,召見便殿。昭素著《易論》三十三篇,時 年七十餘,太祖賜坐,令講《乾卦》,召宰臣薛居正等觀 之,至九五「飛龍在天」,昭素對曰:「此爻正當陛下今日 之事,此書非聖人出,不能合其象。」三月辛亥,拜國子 博士。

太宗端拱元年八月幸太學命博士李覺講易經十月孔維等所校勘易經板成以獻

按《宋史太宗本紀》,端拱元年八月庚辰,幸太學。命博 士李覺講《易經》。按《李覺傳》:端拱元年,「太宗幸國子 監,謁文宣王畢,升輦將出西門,顧見講座,左右言覺 方聚徒講書。上即召覺,令對御講。覺曰:陛下六龍在 旁,臣何敢輒升高座。」上因降輦,令有司張幕㡩,設別 坐。詔覺講《周易》之《泰卦》。從臣皆列坐。覺因述天地感 通,「君臣相應」之旨,上甚悅,特賜帛百匹。

按《玉海》:「端拱元年,孔維等奉敕校勘孔穎達《五經正 義》,詔國子監鏤板行之。易則維等四人校勘,李說等 六人詳勘,又再校。十月,板成以獻。」

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六月上作周易詩三章賜群臣和九月易經重刻板本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大中祥符七年六 月庚辰,上作《周易》詩三章,賜群臣和。至是遍詠經史, 百僚並賦九月《易》詩,重刻板本,仍命陳彭年、馮元校 定。自後九經及釋文有訛缺者,皆重校刻板。」

天禧元年以馮元查道等講易于宣和門北閣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馮元傳》:元擢崇文院檢 討,兼國子監直講。真宗召元講《易》。元進說曰:「地天為 泰者,以天地之氣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唯上下 相與,則可以輔相天地,財成萬化。」帝悅。天禧初,數與 查道、李虛己、李行簡等入講《易》于宣和門北閣。 天禧二年,詔以李見《易》樞,附驛以聞。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天禧二年。富順監 言。李見撰《易樞》十卷。詔附驛以聞。按宋史藝文志有易樞十卷不著姓

「名疑」 ,即李見所著。

仁宗寶元二年陸秉奏周易意學十卷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陸秉。字端夫。撰《意 學》十卷。寶元二年奏御。

慶曆元年吳祕獻劉牧易十卷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劉牧字長民。《易》十 卷。慶曆初。吳祕獻其書。詔獎之。田況為序。言數者宗 之。又《鉤隱圖》三卷。

皇祐元年九月所鐫周易石經畢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石室十三經》,孟蜀 所鐫,「皇祐元年歲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 工畢。」周易孫逄吉書。

皇祐三年,評事孫坦上《易經析蘊》十卷。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皇祐三年。評事孫 坦上《析蘊》十卷。帝嘉其勤博。

皇祐四年五月,田況上代淵所著《周易旨要》二十卷。 六月,上《周易節解》二十卷。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皇祐四年五月。知 益州田況上太常丞代淵所著《周易旨要》二十卷。丙 午以為祠部員外郎。又云:「皇祐 年,詔楊安國等以 《五經正義節解》為書。令先撰序及名。」安國等請名曰 《五經義宗》《五經精義序》進。讀畢賜茶而退。辛丑降付 邇英閣。四年六月壬寅。延和殿侍講學士上《五經精 義》《周易節解》二十卷。

至和元年宋咸上注周易十卷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至和元年十二月 十八日。宋咸上注《周易》十卷。詔褒論。

仁宗   年。御延和殿。詔講官。聽盧士宗講《易》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盧士宗傳》。仁宗御延和 殿。詔講官悉升殿。聽其講易。明日復命講泰卦。又詔 經筵官賈昌朝聽之。

英宗治平三年皇甫佖上所著周易精義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治平三年四月己 丑。工部侍郎皇甫佖。上所著《周易精義》。賜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