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1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陽之太極,靜時便是陰之太極。蓋太極即在陰陽裏。 如《易》『太極是生兩儀』,則先從實理處說。若論其生,則」 俱生太極,依舊在陰陽裏。但言其次序,須有這實理, 方有陰陽也。其理則一,雖然自見。在事物而觀之,即 陰陽函太極。推原其本,則太極生陰陽。

陰陽五行,康節說得法密,濂溪說得理透。《聞見錄》載 伊川語云:「惟有周茂叔論此。」張欽夫不以為然,看得 來是有這箇說話。

驤問:「邵先生說無極之前,《無極》如何說前?」先生曰:「邵 子就圖上說循環之意,自《姤》至《坤》,是陰含陽;自《復》至 乾,是陽分陰。復《坤》之間乃無極,自《坤》反《姤》是無極之 前。」

康節云:「『天向一中分造化,人從心上起經綸』。多少平 易,實見得者自別。」又問「一中分造化。」曰:「本是一箇,而 消息盈虛便生陰陽,事事物物,皆恁地。有消便有息, 有盈便有虛,有箇面,便有箇背。」道夫曰:「這便自然,非 人力之所能為者。」曰:「這便是生兩儀之理。」

某看了康節《易》了,都看別人底不得。他說那「太極生 兩儀,兩儀生四象」,又都無甚元妙,只是從來更無人 識。揚子太元,一元、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只 是這箇,他卻識,只是他以三為數,皆無用了。他也只 是見得一箇麤底道理,後來便都無人識。老氏「道生 一,一生二,二生三」,剩說了一箇道。便如「太極生陽,陽 生陰」,至「二生三」,又更都無道理。後來五峰又說「一箇 云云」,便是「太極函三為一」意思。

徐㝢問:「先生說『太極有是性,則陰陽五行』云云,此說 性是如何?」曰:「『想只是某舊時說耳,近思量又不然。此 『性』字為稟於天者言之。若太極,只當說理,自是移易 不得。《易》言:『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則謂之善,至于 成之者方謂之性』。此謂天所賦于人物,人物所受于 天者也。」

或求先生揀《近思錄》。先生披數板,云:「也揀不得。」久之, 乃曰:「『無極而太極』,不是說有箇物事光輝輝地在那 裏,只是說這理。當初皆無一物,只是有此理而已。既 有此理,便有此氣;既有此氣,便分陰陽,以此生許多 物事。惟其理有許多,故物亦有許多。以少而言之,則」 此下疑有脫句無非是天地之事;以大而言之,則君臣、父子、 夫婦、朋友,無非是天地之事。只是這一箇道理,所以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而今看他說這物事,這機 關一下撥轉後,卒乍欄他不住。聖人所以一日二日 萬幾,兢兢業業,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只是大化恁地 流行,隨得是便好,隨得不是便遏他不住。「存心養性」, 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所 以昨日說《西銘》都相穿透。所以《太極圖》說:「五行一陰 陽也,陰陽一太極也,二氣交感,所以化生萬物」,這便 是「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只是說得有 詳略,有急緩,只是這一箇物事,所以萬物到秋冬時, 各自收斂閉藏,忽然一下春來,各自發越條暢。這只 是一氣,一箇消,一箇息,只如人相似。方其默時便是 靜,及其語時便是動。那箇滿山青黃碧綠,無非是箇 太極。所以「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 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是那一陰一陽之謂 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所以周先生《太極通書》 只是袞這許多句。「繼之者善」是動處,「成之者性」是靜 處,「繼之者善」是流行出來,「成之者性」則各自成箇物 事。「繼善」便是「元亨」,「成性」便是「利貞」,及至「成之者性」各 自成箇物事,恰似造化,都無可做了。及至春來,又流 行出來,又是「繼之者善。」譬如禾穀一般,到秋斂冬藏, 千條萬穟,自各成一箇物事了。及至春,又各自發生 出,以至人物,以至禽獸,皆是如此。且如人方其在胞 胎中,受父母之氣,則是「繼之者善」;及其生出,又自成 一箇物事,「成之者性也。」既成其性,又自繼善,只是這 一箇物事。今年一生了,明年又生出一副當物事來, 又「繼之者善,又成之者性」,只是這一箇物事袞將去。 所以「仁者見之謂之仁」,只是見那發生處。「智者見之 謂之智」,只是見那成性處。到得百姓日用而不知,則 不知這物事矣。所以《易》只是箇陰陽交錯,千變萬化, 故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聖人所以謂說出來時,只 是使人不迷乎利害之途。

甘節問:「天道流行,發育萬物,人物之生,莫不得其所 以生者,以為一身之主。是此性隨所生處便在否?」先 生應而曰:「一物各具一太極。」

張乖崖曰:「陽是人有罪,而未書案子,尚變得;陰是已 書案子,更變不得。此人曾見希夷來,言亦似《太極圖》。」 梁文叔云:「太極兼動靜而言。」先生曰:「不是兼動靜,太 極有動靜也。」

董銖問:「太極者本然之妙,動靜者所乘之機也。如何?」 先生曰:「太極,理也;動靜,氣也,氣行則理亦行,二者嘗 相依,未嘗相離也。太極猶人,動靜猶馬,馬所以載人, 人所以乘馬。馬之一出一入,人亦與之一出一入,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