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5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保名。」註引《易上九》:「飛遁無不利」,謂去而遷也。曹子建 《七啟》云:「飛遯離俗。」程氏《易傳》引《漸上九》:「鴻漸于陸」,為 「鴻漸于逵」,以「小狐汔濟」,汔當為訖。豈未辨證此耶? 孫天舉云:「嘗見吳天用家藏一《易》書,不知何人作,云: 『乾坤毀則無以見《易》。乾坤有毀時,故終之以未濟』。蓋 乾坤毀則有水火之災。水之災多在東南,火之災多 在西北。故西北多山,東南多水,東南之山,皆水衝擊 而成,有連亙三四十山不絕者,乃地脈也。後兵火失 其書,亦不能盡記其說。」

玉海夫子讀《易》至「韋編三絕,鐵擿三折」,矧未及將聖 者乎?

王原叔云:「顏子讀書,銕鏑三摧」,不知所出。余讀《耕餘 博覽》內稱孔子晚年喜《易》,韋編三絕,「銕鏑三摧,漆書 三滅。」下云出《莊子》,然則銕鏑蓋夫子讀《易》故事,王氏 誤記為顏子耶?然云出《莊子》,今《莊子》無此文,不知南 丘何據也?

尹焞書《易傳》後焞至閬中,求《易傳》,得上十卦於呂稽 中,實余門生也。後至武信,婿邢純多方求獲全本,以 所收紙借筆吏成其書,為生日之禮,殆與世俗相祝 者異矣。敬而受之,乃言曰:「誓畢此生,當竭吾才,不負 吾夫子傳道之意。」壬子七月二十五日門人尹焞書。 題蜀本《易傳》後「《易》之道如日星,患于理未精,失于機」 會,則暗于理者也。「聖人復起,不易我」之言。

《捫蝨新話》:予先兄慶長嘗語予,往守官舒州懷寧,嘗 與教官同候太守坐間,守問教官曰:「『如何是一陰一 陽之謂道﹖』?教官答云:『道在陰而陰得其一,道在陽而 陽得其一,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如何是陰陽 不測之謂神﹖』?答曰:『神者在陰而陰不測,在陽而陽不 測,故曰陰陽不測之謂神』。」守甚喜其語,慶長對予再 三誦之。予惜不記其人名字,慶長亦自能易。予從問: 「大衍之數,虛一不用,當其不用,一歸何處?」慶長舉起 算子一把,良久笑云:「甚處去耶?」此亦有理。

林元齡謂予言:「龍門山人者以卜《易》,而善言《易》。蓋嘗 與論爻,《易》卦只有六爻,而乾坤有用九用六,似有七 爻,何也?山人曰:『《易》,數也,數奇則無窮。三百八十四爻 外,則用九用六,此所以為奇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四分度之一,亦奇數也。揚雄作《太元》,遂有踦贏二贊, 蓋亦用九用六之謂也。不然,則《易》之數窮矣』。」元齡甚 喜其說。大抵《易》之為書,無所不有,或以歷數,或以卜 筮,蓋不但性命之說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 九,而《乾》用九,坤用六,則非聖人不能也。故曰:「仁者見 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朱先生《易圖》,有伏羲八卦圖,文王八卦圖。伏羲圖乾 與坤對,艮與兌對,震與巽對,離與坎對。《文王圖》則乾 位西北,坤位西南,巽東南而艮東北,坎、離、震兌各居 四方。其說本《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 水火不相射。」曰:「此說伏羲《易》也。帝出乎震,齊乎巽,相 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 艮。」又曰:「震,東方也;巽,東南也;離者,明也。萬物皆相見, 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兌,正秋也;乾,西北之卦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艮,東北之卦也。」此說《周易》 也。予以為不然。夫八卦自有定位,非聖人所與,豈有 伏羲文王之異?如以《說卦》天地定位為乾與坤對,山 澤通氣為艮與兌對;雷風相薄為震與巽對;水火不 相射,為坎與離對。遂別之為伏羲卦圖。則《雜卦》所謂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亦是卦卦 相對,當又為孔子卦圖乎?予不取其說。

《雞肋編》:《易正義》釋朵頤云:「是動義,如手之捉物,謂之 朵也。今世俗以手引小兒學行,謂之朵,莫知其義。」以 此觀之,乃用手捉,則當為朵也。

《貴耳集》:嘗聞老儒言:漢之《周易》不以乾坤為首卦,然 後知揚雄《太元經》以中孚為首卦,即漢之《易》。邵堯夫 云:凡一代立國必有一卦,一君亦有一卦,所謂「大橫 庚庚」是也。

《癸辛雜識》:董儀父鴻嘗云:「《易》有聖人之道四焉,王輔 嗣去三而存一,于道闕焉。」晦菴知其為非,所以《本義》 《啟蒙》各以卜筮言之。然雖知其為卜筮之道,而不知 其所以為卜筮之道,不過復以理言之,則亦何異乎 輔嗣哉!

三,餘《贅筆》。或問《易》之彖象何以取義?予曰:「《繫辭》已有 明說,不必深究。」舊嘗見一說云:「二家皆假獸以名彖, 為大豕行則俯首一望而全體皆見,故統論一卦之 體,取以喻之;象有六牙,故六爻之義,取以喻之。」 茅元儀《野航史話》:司馬季主曰:「伏羲作八卦,周文王 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越王句踐彷文王八卦 以破敵國」,句踐深於《易》,典籍中唯見於此,即《吳越春 秋》亦止載范少伯六壬神驗耳。

李心傳《丙子學易編》,先儒謂上經天道,下經人道,晉 韓康伯非之,當矣。程子復論分上下經之故,其說甚 詳,晦菴則以為簡帙重大而已。信斯言也,則諸卦自 可平分為二,曷為多寡之不齊乎?愚嘗考之,上、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