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6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十八卷目錄

 書經部彙考八

  唐陸德明釋文書經

  宋鄭樵通志藝文略經類書

  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

  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書類

經籍典第一百十八卷

書經部彙考八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

《書經》

既起五帝之末,理後三皇之經,故次於《易》。伏生所誦, 是曰「今文」,闕謬處多,故不別記。馬、鄭所有同異,今亦 附之音後。

孔安國《古文尚書傳》十三卷。

馬融《注》十一卷。字季長。

鄭元《注》九卷。

王肅《注》十卷。

謝沈《注》十五卷。《錄》一卷字行思,會稽人也。東晉尚 書祠部郎,領著作。

李顒《注》十卷。字長林。江夏人也。東晉本郡太守 范甯《集解》十卷。

姜道盛《集解》十卷。天水人,宋給事中。字道盛。 「《尚書大傳》三卷」伏生作。

為《尚書音》者四人:孔安國、鄭元、李軌、徐邈。案漢人不 作音,後人所記。

右尚書梁國子助教江夏費甝作《義疏》行于世。

宋鄭樵通志

藝文略經類

《書》。《古文經 石經 章句 傳 注 集注 義疏 》《問難 義訓 》《小學 逸篇 圖》

音 ,續書 ,《讖緯 》,《逸書》

《古文尚書》十三卷。《臨淮太守孔安國傳》。

《古文尚書》九卷。鄭元注。

案《易》《書》《春秋》皆有古文,自漢以來,盡易以今文,惟孔安國得屋壁之書,依古文而隸之。安國授都尉朝,朝授膠東庸生,謂之「《尚書》古文之學」 ,鄭元為之注,亦不廢古文,使天下後學於此一書而得古意。不幸遭明皇更以今文,其不合開元文字者謂之「野書。」 然《易》以今文,雖失古意,但參之古書,於理無礙亦足矣。明皇之時,去隸書既遠,不通變古之義,所用今文,違於古義尤多。臣於是考今書之文,無妨於義者從今,有妨於義者從古,庶古今文義兩不相違,曰《書考迨武成》而未及終編,又有《書辨訛》七卷,皆可見矣。

《古文尚書舜典》一卷。「晉豫章太守」范甯注。

按:百篇之書莫大於二典,而《舜典》自永嘉後失孔氏所傳,故范甯為之解。至齊建武四年,姚方興於大航頭得而獻之,議者以為安國之所注也,或言王肅注耳。注:《隋志》作「姚方興於大桁市得其書,奏上。」

《古文大義》二十卷。《任孝恭》:

《三字石經尚書古篆》三卷。

右《古文經》。五部,四十六卷。

《今字石經鄭元尚書》八卷。

《今字石經尚書》本五卷。

《一字石經尚書》六卷。見《隋志》。

《三字石經尚書》九卷。

右《石經》。四部,二十八卷。

《歐陽章句》三十一卷。

《大、小夏侯章句》各二十九卷。

右《章句》。三部,八十九卷。

《伏生大傳》三卷。鄭元注。

《今字尚書》十三卷。《孔安國傳》「按《隋志》十四卷, 《洪範五行傳論》十一卷。」漢光祿大夫劉向。

《五行傳記》一篇。漢·許商

《洪範外傳》十卷。《唐?穆元休》

《洪範傳》一卷。曾致。

右傳。六部,三十九卷。

《尚書》十一卷。《馬融》。

《尚書》十一卷。王肅:

《尚書》十五卷。晉祠部郎謝沈。

《尚書》十卷。范甯。

《尚書》十卷。王元度:

右注:五部,五十七卷。

《集解尚書》十一卷。李顒。

《集釋尚書》十一卷。宋給事中《姜道盛》。

《尚書會解》十三卷。《四庫書目》:

右《集注》。三部,三十五卷。

《尚書大義》二十卷。梁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