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6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公羊傳》十六碑存,十二碑毀;南行《禮記》十二碑悉崩 壞;東行《論語》三碑,一碑毀《禮記》。碑上有諫議大夫馬 日磾、議郎蔡邕名。」

光和三年詔公卿舉能通尚書者除議郎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光和三年六月,詔公卿舉能通 《尚書》《毛詩》《左氏》《穀梁春秋》各一人,悉除議郎。」

少帝正始五年五月帝講尚書通使太常釋奠祀孔子

按:《三國志少帝本紀》:正始五年「五月癸巳,講《尚書經》, 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賜太傅、 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

少帝正元二年講尚書業終賜執經者鄭沖等各有差按前係少帝芳此係少帝髦

按《三國志少帝本紀》,正元二年「九月庚子,講《尚書》,業 終,賜執經親授者司空鄭沖、侍中鄭小同等有差。」

甘露元年夏四月帝幸太學命諸儒講尚書

按《三國志魏少帝本紀》,甘露元年夏四月,帝幸太學, 諸儒講《易》畢,復命講《尚書》。帝問曰:「『『鄭元云『稽古同天』, 言堯同於天也』。王肅云:『堯順考古道而行之』。二義不 同,何者為是』?博士庾峻對曰:『先儒所執,各有乖異,臣 不足以定之。然《洪範》稱三人占,從二人之言』」,賈、馬及 肅皆以為「『『順考古道』,以《洪範》言之,肅義為長』。帝曰:『仲 尼言『唯天為大,唯堯則之』。堯之大美,在乎則天,順考 古道,非其至也。今發篇開義,以明聖德,而舍其大,更 稱其細,豈作者之意邪』?」峻對曰:「臣奉尊師說,未喻大 義,至於折中裁之,聖思次及」,四嶽舉鯀,帝又問曰:「『夫 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思無不周,明 無不照』。今王肅云『堯意不能明鯀,是以試用如此。聖 人之明有所未盡邪』?」峻對曰:「『雖聖人之弘,猶有所未 盡,故禹曰『知人則哲』,唯帝難之』。然卒能改授聖賢,緝 熙庶績,亦所以成聖也。」帝曰:「夫有始有卒,其唯聖人。 若不能始,何以為聖?其言唯帝難之,然卒能改授,蓋 謂知人聖人所難,非不盡之言也。《經》云:『知人則哲,能 官人』。若堯疑鯀,試之九年,官人失敘,何得謂之聖哲?」 峻對曰:「臣竊觀經傳,聖人行事,不能無失,是以堯失 之四凶,周公失之二叔,仲尼失之宰予。」帝曰:「堯之任 鯀,九載無成,汨陳五行,民用昏墊。至於仲尼,失之宰 予,言行之間,輕重不同也。至於周公管、蔡之事,亦《尚 書》所載,皆博士所當通也。」峻對曰:「此皆先賢所疑,非 臣寡見所能究論。」次及有鰥在下,曰「虞舜帝問曰:『當 堯之時,洪水為害,四凶在朝,宜速登賢聖,濟斯民之 時也。舜年在既立,聖德光明,而久不進用,何也』?」峻對 曰:「堯咨嗟求賢,欲遜己位。嶽曰:『否,德忝帝位』。堯復使 嶽揚舉仄陋,然後薦舜。薦舜之本,實由於堯。此蓋聖 人欲盡眾心也。」帝曰:「堯既聞舜而不登用,又時忠臣 亦不進達,乃使嶽揚仄陋而復薦舉,非急於用聖恤 民之謂也。」峻對曰:「非臣愚見所能逮及。」

按《晉書庾峻傳》:「峻潛心儒典,屬高貴鄉公幸太學,問 《尚書》義於峻。峻援引師說,發明經旨,申暢疑滯,對答 詳悉,遷祕書丞。」按《鄭沖傳》:「高貴鄉公講《尚書》,沖執 經親授,與侍中鄭小同俱被賞賜。」

武帝泰始元年司空裴秀奏禹貢地域圖十八篇藏於祕府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按《裴秀傳》,「帝受禪,詔以秀 為司空。秀儒學洽聞,且留心政事,當禪代之際,總納 言之要,其所裁當,禮無違者。」又以職在地官,以《禹貢》 山川地名,從來久遠,多有變易,後世說者,或彊牽引, 漸以暗昧。於是甄擿舊文,疑者則闕,古有名而今無 者,皆隨事注列,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奏之,藏於祕 府。

元帝建武元年豫章內史梅賾上孔氏傳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按孔穎達《正義》:「『昔東晉之 初,豫章內史梅賾上《孔氏傳》,猶闕《舜典》自『乃命以位』 已上二十八字,世所不傳,多用王、范之註補之,而皆 以慎徽』已下為《舜典》之初。」

按陸德明《釋文》,江左中興,元帝時,豫章內史梅賾奏 上孔傳《古文尚書》,亡《舜典》篇,購不能得,乃取王肅注 《堯典》,從「慎徽五典」以下分為《舜典》篇以續之,學徒遂 盛。

南齊

明帝建武四年姚方興表上孔氏傳古文舜典

按《南齊書明帝本紀》,不載。按孔穎達《正義》,「齊建武 四年,吳興姚方興於大航頭得《孔氏傳》古文《舜典》,亦 類太康中書乃表上之,事未施行。」

武帝天監 年造尚書大義二十卷

按《梁書武帝本紀》:「帝少而篤學,洞達儒元,雖萬幾多 務,猶卷不輟手,造《尚書大義》等書。」

按《隋書經籍志》,「《尚書大義》二十卷,梁武帝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