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6 (1700-1725).djvu/7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陽張無故。

字子孺廣陵太傅

信都秦恭。

字延君,城陽內史。《增師法》至百萬言。

陳留《假倉》。

字子驕。以謁者論《石渠》,至膠東相。

寬中授「東郡《趙元》。」

御史大夫

無故授《沛唐尊》。

王莽太傅

《恭授》魯馮賓。

為博士

後漢東海王良亦傳《小夏侯尚書》。漢宣帝本始中,河 內女子得《泰誓》一篇獻之,與伏生所誦合三十篇,漢 世行之。然《泰誓》年月不與《序》相應,又不與《左傳》《國語》 《孟子》眾書所引《泰誓》同。馬鄭、王肅諸儒皆疑之。《漢書 儒林傳》云:「百兩篇者,出東萊張霸,分析合二十九篇 以為數十,又采《左傳書序》,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 數簡,文意淺陋。成帝時,劉向校之,非是,後遂黜其書。 《古文尚書》者,孔惠之所藏也。魯恭王壞孔子舊宅。

漢景帝《程姬》之子名餘封於魯諡恭王。

於壁中得之,并《禮》《論語》《孝經》,皆科斗文字。博士孔安 國

字子國,魯人,孔子十二世孫。受《詩》於魯申公,官至諫大夫、臨淮太守。

以校伏生所誦為隸古寫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

《藝文志》云。「多十六篇。」

又《伏生誤合》五篇,凡五十九篇,為四十六卷。

《藝文志》云:「《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五十七篇。」

安國又受詔為《古文尚書傳》。值武帝末,巫蠱事起,經 籍道息,不獲奏上,藏之私家。

安國并作《古文論語古文孝經傳》。《藝文志》云:「安國獻《尚書傳》,遭巫蠱事,未列於學官。」

以授都尉朝。司馬遷亦從安國問故遷書多《古文說》。 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脫誤甚 眾。

《藝文志》云:「《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文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

都尉,朝授「膠東庸生。」

名譚亦傳論語

《庸生授》清河胡常。

字少子。以明《穀梁春秋》為博士,至部刺史。又傳《左氏春秋》。

常授虢徐敖。

右扶風掾又傳《毛詩》。

敖授琅邪王璜及平陵塗惲。

字子真

惲授河南乘欽。

字君長,一本作《桑欽》。

王莽時,諸學皆立,惲、璜等貴顯。范曄《後漢書》云:「中興, 扶風杜林傳《古文尚書》賈逵。」

字景伯,扶風人。左中郎將、侍中。

為之作訓,馬融作傳,鄭元注解,由是《古文尚書》顯于 世。案今馬、鄭所注,並伏生所誦,非古文也。孔氏之本 絕,是以馬、鄭、杜預之徒,皆謂之「逸書。」王肅亦注今文, 而解大與古文相類。或肅私見孔《傳》而祕之乎?江左 中興,元帝時,豫章內史枚賾

字仲真汝南人

奏上孔傳《古文尚書》,亡《舜典》一篇,購不能得,乃取王 肅注《堯典》,從「眘徽五典」以下分為《舜典》篇以續之。

孔《序》謂「伏生以《舜典》合於《堯典》。」 孔傳:「《堯典》止說『帝曰欽哉』,而馬、鄭、王之本同為《堯典》,故取為《舜典》。」

「學徒遂盛。」後范甯

字武子,順陽人,東晉豫章太守,兼注《穀梁》。

變為今文。集注,俗閒或取《舜典》篇以續孔氏。齊明帝 建武中,吳興姚方興采馬、王之注,造孔傳《舜典》一篇, 云於大𦨵頭買得,上之。梁武時為博士,議曰:「孔《序》稱 伏生誤合五篇,皆文相承接,所以致誤。《舜典》首有曰: 『若稽古,伏生雖昏耄,何容合之』?」遂不行用。漢始立歐 陽《尚書》,宣帝復立大、小夏侯博士。平帝立《古文》,永嘉 喪亂,眾家之書並滅亡,而《古文》孔傳始興,置博士,鄭 氏亦置博士一人。近唯崇《古文》,馬、鄭、王注遂廢。今以 孔氏為正。其《舜典》一篇,仍用王肅本。

孔穎達尚書正義二十卷

按穎達自序夫書者人君辭誥之典右史記言之策古之王者事總萬幾發號出令義非一揆或設教以馭下或展禮以事上或宣威以肅震曜或敷和而散

風雨,得之則百度惟貞,失之則千里斯謬。樞機之發, 榮辱之主,絲綸之動,不可不慎。所以辭不苟出,君舉 必書,欲其昭法誡,慎言行也。其泉源所漸,基於出震 之君;黼藻斯彰,郁乎如雲之后。勳華揖讓而典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