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目錄

 書經部雜錄一

經籍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書經部雜錄一

《禮記·文王世子》:「冬讀書,典書者詔之。」陰用事,則學 之以事,因時順氣,於功易成也。秋冬屬陰,陰主體 質,故「學事。」事亦體質。因四時所宜,順動靜之氣,於學 功業易成也。

《書》在上庠。周立三代之學,學《書》於有虞氏之學,典 謨之教所興也。上庠,虞學名。《虞書》有典有謨,故就 其學中而教之,則周之小學也。

《尚書大傳》孔子云:「《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呂 刑》可以觀誠,《洪範》可以觀度,《禹貢》可以觀事,皋陶可 以觀治,《堯典》可以觀美。」

子夏讀《書》畢,見夫子。夫子問:「何為於書?」對曰:「《書》之論 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纍纍如星辰之錯行。」

《尚書璇璣鈐》《尚書篇題號》:「尚者,上也,上天垂文象,布 節度,書也,如天行也。」

《春秋說題辭》:「《尚書》者,二帝之跡,三王之義,所以推其 期運,明命授之際。書之言信,而言天地之情,帝王之 功。凡百二篇,第次委曲。尚者,上也,上世帝王之遺書 也。」近百二篇一作百二十篇上世帝王之遺書也一作上帝之書也 《漢書五行志》:「《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 雒出書,聖人則之』。劉歆以為虙羲氏繼天而王,受《河 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雒書》法而陳之, 《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降及於殷,箕子在 父師位而典之。周既克殷,以箕子歸,武王親虛己而 問焉。故《經》曰:『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王迺言曰:『烏 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逌 敘』』。」箕子迺言曰:「我聞在昔,鯀垔洪水,汨陳其五行,帝 乃震怒,弗畀洪範九疇,彝倫逌斁,鯀則殛死,禹乃嗣 興,天迺錫禹洪範九疇,彝倫逌敘。」此武王問《雒書》於 箕子,箕子對禹得《雒書》之意也。初一曰五行,次二曰 羞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用五紀」,次五 曰「建用《皇極》」,次六曰「艾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 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福,畏用六極。」凡此六 十五字,皆《雒書》本文。所謂「天迺錫禹,大法九章,常事 所次」者也。以為《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 表裡。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衰,孔子述《春秋》,則 乾坤之陰陽,效《洪範》之咎徵,天人之道,粲然著矣。讀 「葉」,「艾」,讀《乂》。

《釋名》釋典藝「三墳,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治, 其體有三也。」

五典,典,鎮也;制法所以鎮定上下,其等有五也。 《尚書》,尚上也,以堯為上始,而書其時事也。

獨斷。朕,我也。古者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 義也。堯曰「朕在位七十載。」皋陶與帝舜言曰:「朕言惠 可底行。」屈原曰「朕皇考。」此其義也。至秦,天子獨以為 稱,漢因而不改也。

天子之宗社曰「泰社」,天子所為群姓立社也。天子之 社曰「王社」,一曰帝社。古者,命將行師,必於此社授以 政。《尚書》曰:「用命賞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初學記》:「劉歆《七略》曰:『《尚書》,直言也。始歐陽氏,先君名 之。大夏侯、小夏侯復立於學官。三家之學,於今尢為 詳』。」又曰:「《詩》以言情,情者信之符;《書》以決斷,斷者義之 證。」

權德輿《答楊湖南書》:「《君牙》《畢命》《冏命》之篇,皆質而文, 簡而誠,含章而不流。」

兼明《書》司馬遷《史記》以「放勛」為堯名,「重華」為舜名,「文 命」為禹名,「明曰」,皆非也。按《堯典》云:「若稽古帝堯,曰:放 勛欽明,文思安安。」孔安國曰:「勛,功也。欽,敬也。言堯放 上世之功化,而欽明文思之四德,安天下之當安也。」 《舜典》云:「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于帝。」孔安國曰:「華謂 文德,言其文德光華,重合於堯,俱聖明也。」《大禹謨》云: 「若稽古大禹文命,敷于四海,祗承於帝。」孔安國曰:「言 其外布文德教命,內則敬承堯舜也。」據安國所言,當 以「放勛」、「重華」、「『文命』皆謂功業德化,不言是其名也。」或 問曰:「子何知安國之是而司馬之非乎?」答曰:「以《尚書》 經文知之也。《經》文上曰『是帝堯之位號,下曰『是帝堯 之功德』。若『放勛』是堯之名,則《經》當云『若稽古帝堯放 勛』』」,則放勛當其名處。今「放勛」乃在「曰」之下,連於「欽明」、 「文思」,豈名不屬於位號而乃冠於功業乎?又《舜典》云 「重華協于帝」,若重華為名,將何以協于帝?又《大禹謨》 云「文命敷于四海」,若以文命為名,將何以敷於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