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詔衛包悉以今文易之,其去本幾遠矣。

孔子言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分天下有其 二,以服事殷。所謂服事者,美其能於紂之世盡臣道 也。而《史記·周本紀》云:「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 芮之訟。其後改法度,制正朔,追尊古公公季為王。」是 說之非。自唐梁肅至於歐陽、東坡、公孫明復皆嘗著 論,然其失自《武成》始也。孟子曰:「吾於《武成》,取二三策」 而已矣。今考其書云:「太王肇基王跡,文王誕膺天命, 以撫方夏。」及武王自稱曰周王發,皆紂尚在位之辭。 且太王居邠,猶為狄所迫逐,安有肇基王跡之事?文 王但稱西伯,焉得言「誕膺天命」乎?武王永代商,已稱 周王可乎?則《武成》之書不可盡信,非止血流漂杵一 端也。至編簡舛誤,特其小小者云。

《容齋四筆》:《尚書》孔氏所傳五十九篇,皆有序。其出於 史官者,不言某人作。如《虞書》五篇,紀一時君臣吁咈 都俞及識其政事,如《說命》《武成》《顧命》《康王之誥》《召誥》 自「惟二月既朢」至「越自乃御事」,《洛誥》自「戊辰王在新 邑」至篇終;《蔡仲之命》自「惟周公位冢宰」至「邦之蔡」皆 然。如指言某人所作,則伊尹作《伊訓》《太甲》《咸有一德》 《盤庚》三篇,周公作《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多士》《無逸》《君 奭》《多方》《立政》是也。惟《金縢》之篇,首尾皆敘事,而直以 為周公作。按此篇除冊祝三王外,餘皆周史之詞。如 公乃自以為功,公歸納冊,公將不利於孺子,公乃為 詩以貽王,王亦未敢誚公,「公命我勿敢言天動威」以 彰周公之德,公勤勞王家之語,出郊《反風》之異,決非 周公所自為,今不復可質究矣。

《容齋題跋》:「孔安國《古文尚書》,自漢以來,不列於學官, 故《左氏傳》所引者,杜預輒註為《逸書》。劉向《說苑臣術》 篇一章云:『《泰誓》曰:『附下而罔上者死,附上而罔下者 刑,與聞國政而無益於民者退,在上位而不能進賢 者逐,此所以勸善而黜惡也。漢武帝元朔元年,詔責 中外不興廉舉孝,有司奏議曰:『夫附下罔上者死』云』』」 云,其語與《說苑》所載正同,而諸家註釋至於顏師古, 皆不能援以為證。今之《泰誓》,初未嘗有此語也。漢宣 帝時,河內女子得《泰誓》一篇獻之,然年月不與序相 應,又不與《左傳》《國語》《孟子》眾書所引《泰誓》同。馬、鄭、王 肅諸儒皆疑之,今不復可考。

《聞見後錄》:東坡先生傳《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曰: 「三江」之解,古今皆不明。予以所見考之,自豫章而下, 入於彭蠡,而東至海,為南江;自蜀岷山至於九江、彭 蠡以入於海,為中江;自嶓冢導漾東流為漢,過三澨、 大別以入於江,匯於彭蠡以入於海,為北江。此三江 自彭蠡以上為二,自夏口以上為三。江漢合於夏口, 「與豫章之江皆匯於彭蠡,則三為一,過秣陵京口以 入於海,不復三矣。然《禹貢》猶有三江之名,曰北、曰中 者,以味別也。蓋此三水性不相入,江雖合而水味異, 故至於今有三泠之說,古今稱唐陸羽知水味三泠 相雜而不能欺,不可誣也!」予又以《禹貢》之言考之,若 合符節。《禹貢》之敘漢水也,曰:「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 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 為彭蠡;東為北江,入於海。」夫漢已入江,且匯為彭蠡 矣,安能復出於北江以入於海乎?知其以味別也。禹 之敘江水也,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灃,過 九江,至於東陵,東迤北會於匯,東為中江,入於海。」夫 江已與漢合,且匯為彭蠡矣,安得自別為中江以入 於海乎?知其以味別也。漢為北江,岷山之江為中江, 則豫章之江為南江,不言而可知矣。禹以味別,信乎? 曰:濟既入於河,而溢為滎,禹不以味別,安別滎之為 濟也?堯水之未治也,東南皆海,豈復有吳越哉?及彭 蠡既瀦三江入於海,則吳越始有可宅之土。水之所 鍾,獨震澤而已,故曰:「三江。既入漢,為北江。」孔安國以 為自彭蠡江分為三,入震澤為北江,入於海。疏矣。蓋 安國未嘗南遊,按《經》文以意度之,不知三江距震澤 遠甚,決無入理,而震澤之大小,決不足以受三江也。 班固曰:「南江從會稽吳縣南入海。中江從丹陽蕪湖 縣西,東至會稽陽羨東入海。北江從會稽」毘陵縣北, 東入海。會稽丹陽容有此三水,然皆東南枝流小水 自別而入海者,非《禹貢》所謂中江、北江自彭蠡出者 也。人徒見《禹貢》有三江、中北之名,而不悟一江、三泠 合流而異味也,故雜取枝流一小水,以應三江之數。 如使此三者為三江,則是與今京口入海之江為四 矣。京口之江視此三者猶畎澮,禹獨遺大而數小,何 耶?世謂先正論三江以味別,自孔子刪定書以來,學 者不知也。然予讀《唐史》,高宗問許敬宗書,稱浮於濟、 漯,今濟與漯斷不相屬,何故而言?敬宗曰:「夏禹導沇 水東流為濟,入於河。今自漯至濟而入河水,自此洑 地過河而南出為滎,又洑而至曹、濮,散出於地,合而 東,汶水自」南入之,所謂「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又東會 於汶」是也。古者五行皆有官,水官不失職,則能辨味 與色。潛而復出,合而更分,皆能識之。蓋江、河以味別, 敬宗先言之矣。東坡先生不表見之者,嫌其姓名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