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民越乃光」、「烈、考武王」之類。

《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孔疏》云:「鳥鼠共為雌雄,同穴 而處。」蔡九峰謂其說不經,不足信。按爾雅云「鳥鼠共 穴,其鳥名䳜,其鼠名鼵。」沈約《鮮卑傳》亦云:「甘谷嶺北 有雀鼠同穴,或在山嶺,或在平地。雀色白,鼠色黃,地 生黃紫花草,便有雀鼠穴。」今臨洮渭源縣西二十里 有鳥鼠山,俗呼青雀山,土人親見鳥與鼠共處一穴, 相親如匹偶。則孔說不誣。《地志》乃析為二山,云鳥鼠 山乃同穴之枝山,可謂謬矣。宋南渡後,隴西地淪於 金人,南人無得至者,故蔡氏「信地」而疑孔。

《汲冢周書》甚駁雜,恐非先秦書意。東漢魏晉間詭士 所作,反勦《禮記》《史記》群書以文之,文義古雅者,僅有 《祭公解》等一二篇。

《林泉隨筆》:「『蔡《傳》中有前後自相異者,如《堯典》『粵若稽 古』,與《召誥》『越若來三月』及《大誥》弗弔』與《多士》『弗弔昊 天』,字義本同,而皆訓釋不同,何謂也?」

《太平清話》:孫季昭《示兒編》,其言書所載伊尹放太甲 于桐,「放」當作「教」,以其篆文相近故偽爾。其論甚偉。勾 曲外史張天雨取其說,書於伊尹古像之後。

《焦氏筆乘》:舜命龍曰:「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 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命禹曰:「予欲出納五言,汝聽。」 《易大傳》曰:「理財正辭。」正辭亦納言之謂,此治教之急 務。蓋五方之民,風俗議論容有不同。如周大夫原伯 魯不說學,閔子騫曰:「周其亂乎?」夫必多有是說,而後 及其大人。此等議論,豈可不納之於上,而出命以正 之也。周衰,異端並作,魯少正卯行辟而堅,言偽而辯, 孔子誅之以邪說之足以亂人心也。古者一道德以 同俗,執左道者有誅。《周官》「糾萬民之德正其行,巡問 而觀察之,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布而訓之,以觀新 物。」古帝王設官分職,奉天命,子兆民,其詳如此。叔世 官廢而不修,故異說興而莫之止。孔子條為政之急 務曰「修廢官。」此其一乎。

古《尚書》:皋陶作咎繇,《周禮》追師注:步搖作步繇。魏鍾 繇字元常,取咎繇陳謨彰厥有常之義。《世說》:庾翼謂 鍾會曰:「何以望君,遙遙不至。」正舉其父諱戲之也。今 多讀為「由」,誤。

漢王嘉奏對曰:「臣聞咎繇戒帝舜曰:『無敖佚欲有國, 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師古曰:「《虞書》《咎繇謨》之辭 也。言有國之人不可敖慢逸欲,但當戒慎危懼,以理 萬事之機也。敖音敖,今尚書乃作『無教逸欲有邦』,恐 『敖』字誤作『教』耳。若謂天子無教,諸侯佚欲,於理難葉。 《墨子》引《太誓》之言曰:『小人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 此言見淫僻不以告者,其罪猶淫僻者也。又引《禹之 總德》有之曰:「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凶心,天加 之咎。不慎厥德,天命焉葆。」此語書皆無之。《書序》中亦 無《總德》篇名。

皇甫士安曰:「召康公,文王之少子。」是於周公為兄弟, 何《君奭》中無一言及之?《史篇》召公名醜,奭豈其字耶? 抑奭、醜字相混耶?

《林下偶談》:今人但知《六經》載義理,不知其文章皆有 法度。如《書》之《禹貢》,最當熟看。《舜典》載巡狩事云:「歲二 月,東巡狩,至於岱宗,柴望秩於山川,肆覲東后,協時 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 宜如五器。」卒乃復,其事甚繁。下載五月南巡狩,則但 云「至于南嶽,如岱禮」一句而已。八月西巡狩,但云至 「于西嶽」,「如初」,十一月朔巡狩,但云「至北嶽」,如西禮,不 復詳載「望秩」「協同」,「禮玉」等語,蓋文法變化。所謂「如岱 禮」、「如初」、「如西禮」之類,語活而意盡,皆作文之法也。至 於《伊訓》《太甲》《咸有一德》《說命》《無逸》等篇,皆平正明白, 其文多整。後世偶句,蓋起於此。

狂夫之言。萬曆甲午,司農郎葉公疏云:「孔子刪《書》,斷 自唐虞,訖周,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秦火後行 於世者,五十八篇耳。秦始皇二十六年,遣徐福童女 數千人,入海求神仙。徐福多載珍寶圖史,至海島,得 平原大澤,止王不歸。今倭其種也。始皇三十四年,始 下焚書之詔。故司馬光溫公《倭刀歌》曰:『徐福行時書』」 未焚,遺書百篇今尚存。乞乘小西飛封款之便,及纂 修正史之時,檄至彼國,搜尋三代以前古書。葉公此 書實非迂闊,《丹鉛總錄》《雙槐歲抄》亦嘗言及之矣。春 日課兒山房,偶談前事,戲題一絕示之:「花滿春山酒 滿觚,一編長對老潛夫。兒曹莫恨咸陽火,焚後殘書 讀盡無。」

《三事愬真》、大禹胼手胝足以有天下,宜其享有榮盛 也,而顧菲飲食,惡衣服,卑宮室何?夫有生所必資者, 衣禦寒,食充腸,居宴息而已,苟足其資,聖人不復加 也。獨念夫萬世之民物,誰復為之計久遠?於是農殖 嘉穀,粒我蒸民,而後聖人之心遂,其視榮享一己者 廣隘何如?故曰:「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

《圖書編》萬物之生,始乎天也;萬物之成,始乎人也。故 《易》謂「乾元資始,乾知大始。」凡坤之作成效法,莫非天 也。人道經綸,參贊於兩間,惟因時以建事也。向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