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首諸易乎?乾統天,坤乃順承乎天,而堯即天也;舜 紹堯底績,其即坤之承天而代有終也。故孟子曰:「聖 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 皆法堯舜而已矣。蓋君道莫大於欽天,尤莫大於為 天下,得人以代天工,君道盡矣,此《堯典》所以為君道 之至也。舜明目達聰,孜孜於四岳九官十二牧,而庶 績咸熙,得非無成有終而為臣道之至哉?惟其君道 之至也。凡為君者,必取法乎堯,巍巍則天,而後為君 道之典,則惟其臣道之至也。凡為臣者,必取法乎舜, 「重華協帝」,而後為臣道之典。則知此二典首《尚書》者, 卓乎典常之具在,非徒以文章政事言也。彼後世史 官,徒取一朝之法制禁令,布之方策,亦名為一代之 典章者,殆亦沿襲其名,而莫知典之所以為典也。 謨之義何謂也?即《皋陶》曰「允迪厥德,謨明弼諧」是也。 蓋舜、禹、皋陶、益稷群聖相聚一堂,其所謨謀者,惟德 而已,此所以為嘉謨也。惟日孜孜,而九功之惟敘;思 日贊贊,而九德之咸事危微。精一執中,開道統之宗; 敕天時,幾克艱,肇治統之要。其相儆戒也,不曰罔游 于逸,罔淫于樂,則曰「無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 是作;不曰「兢兢業業,無曠庶官」,則曰「予違汝弼,汝無 面從,退有後言。」「禹聞昌言則拜,陶聞昌言則師。」此其 嘉謨之在虞廷者,信乎古今君臣謀猷之法則也。後 世諂諛成風無論已,雖有英君碩輔際會一時,而帷 幄之中不過運籌決勝之雄圖,鋪張粉飾之偉績,其 視謨明弼諧,惟允迪厥德之是謀者,寥寥罔聞已。 弟子受業於師,必有言教,以切磋成就其性行,故有 「訓」之名焉。若臣之於君,卑高懸隔,似不可以訓名矣。 然而自古建官,有師、傅、保之名,蓋師也者,所以師其 道義,而訓誨與師弟同,如《易》卦五爻君位也。《蒙》:六五, 「童蒙吉。」《彖》曰:「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也。故《伊訓篇》曰: 「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於王。」此訓之所由始 乎?謂「今王嗣厥德,罔不在初」,乃先之以「愛敬親長」,繼 之以「三風、十愆」,終之以「善降祥,不善降殃」,無非訓之 以德而儆迪者至矣。然《太甲》不惠,則放之桐;及處仁 遷義,則歸諸亳;既復政告歸,則陳戒於德。是以《太甲》 三篇與《咸有》一德,雖不以訓名,而均為訓體。以至祖 己之于高宗,肜日召公之《旅獒》、周公之《無逸》《周官》,孰 非訓迪之體乎?蓋惟太甲、高宗、武王、成王能受訓戒 於其師保,故萬世而下,稱聖賢之君者必歸焉。叔季 維以「師保」名官,而無其實,君之體貌日尊,既不肯甘 受訓誨於其臣矣,不特臣之禮度日卑,雖有任師保 之職者,孰能如伊尹、周、召本諸身有之德,以陳善納 誨,而格乎君心之非哉?是故三代以還,或形諸論諫 者有之。若《伊訓》《旅獒》《無逸》諸篇,則莫之睹矣。又何怪 乎君德之不太甲、成王若也?誥者,告也,各隨其事以 播告乎臣民,反覆曉諭,務欲其上下之通徹也。以誥 名篇者,不待論矣。商有《湯誥》《仲虺之誥》是也。如《盤庚 遷殷誥》也。《西伯戡黎篇》「祖伊恐奔告於王。」《微子篇》序 謂「微子作誥,父師、少師」,非誥歟?《周大誥》《康誥》《酒誥》《梓 材》《召誥》《洛誥》《多士》《多方》,蘇子謂之八誥,與《康王之誥》 皆誥也。他如《君奭》篇曰「予不惠惟若茲多誥」,《立政》篇 「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呂刑》篇曰「荒度作刑,以 詰四方」,非誥歟?若《夏引征》篇亦云「告于眾」,則謂為誥 體,當亦無疑。即已上諸篇,潛心以紬繹之,彼君欲遷 都,何患乎臣民之不我從者?而盤庚乃反復《三誥》,惟 恐德意不下達也。頑民弗靖,不殺戮之,則遷徙之已 爾,亦奚用《八誥》之慇懃哉?仲虺釋湯慚也。至誥諭萬 邦,恐來世以台為口實。周公留君奭,亦胡為乎告語 若此其諄複耶?蓋古人處君臣上下,寮寀民庶,本通 為一體,無有爾我間隔,所以凡有一政一事,必使上 下人己之允孚,而后得以行其志意。蓋修辭立其誠, 由此衷,惻怛懇到,不達不止,此所以為王道也。豈若 後之每有示諭,不過法制云耳。不禁之以刑威,則嚴 之以誅伐者所可倫哉!古者命官必有命辭,如高宗 之於傅說,爰立作相,故作《說命》。雖上篇記其命相之 語,中篇記說之進,下篇記說之論學,而均謂之「命」 者,緣上篇故也。嗣是如《微子》《蔡仲》《君陳》《畢命》《君牙》《冏 命》以及成王之《顧命》,亦均為「命」之體焉。然誦其辭,究 其旨,不特《說命》中朝夕納誨,祗若「休命君臣」,皆非虛 語。歷觀微子崇德象賢,蔡仲率德改行,君陳之孝友, 畢公之保釐,君牙之率祖,《冏命》之匡不,及君之責臣 皆實意,而臣之受命者亦皆實事。豈若末世詞命一 出於故套,曾不論其才德堪此命否也,又安望其視 王命之有赫,儼然受天明命哉?若夫《成王顧命》,不徒 委寄得人,允為萬世託孤標準。然其所謂「亂威儀,貢 非幾一」,皆攄其平生之所操存蹈履者,以垂訓嗣王, 莫非實語實事,何為世之豪俠,又承君彌留之際,假 遺命以擅權也?噫以《君牙》《冏命》之書,尚有以《翰林制 誥》《格子》視之者,孔子刪《書》之旨益微矣。

誓也者,所以一三軍之志而示之以紀律也。雖純王 之世,兵且不設,何有於誓哉?然禹誓征苗之師,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