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拜僖郎中,賜褒成侯損及孔氏男女錢帛,詔僖從還 京師,使校書東觀。冬,拜臨晉令。崔駰以家林筮之,謂 為不吉,止僖曰:「子盍辭乎?」僖曰:「學不為人,仕不擇官, 吉凶由己,而由卜乎?」在縣三年,卒官。遺令即葬。二子, 長彥、季彥,並十餘歲。蒲坂令許君然勸令反魯。對曰: 「今載柩歸,則違父令,舍墓而去,心所不忍。」遂留華陰。 長彥好章句學,季彥守其家業,內徒數百人。延光元 年,河西大雨雹,大者如斗。安帝詔有道術之士極陳 變眚。迺召季彥於德陽殿,帝親問其故。對曰:「此皆陰 乘陽之徵也。今貴臣擅權,母后黨盛,陛下宜修盛德, 慮此二者。」帝默然,左右皆惡之。舉孝廉不就。三年,年 四十七,終於家。初,平帝時,王莽秉政,迺封孔子後孔 均為褒成侯,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及王莽敗,失國。 建武十三年,世祖復封均子志為褒成侯。志卒,子損 嗣。永元四年,徙封褒亭侯。損卒,子曜嗣。曜卒,子完嗣。 世世相傳,至獻帝初,國絕。

楊倫,字仲理,陳留東昏人也。少為諸生,師事司徒丁 鴻,習《古文尚書》。為郡文學掾,更歷數將,志乖於時,以 不能人間事,遂去職,不復應州郡辟命,講授於大澤 中,弟子至千餘人。元初中,郡禮請三府並辟,公車徵, 皆辭疾不就。後特徵博士,為清河王傅。是歲,安帝崩, 倫輒棄官奔喪,號泣闕下不絕聲。閻太后以其專擅 去職,坐抵罪。順帝即位,詔免倫刑,遂留行喪於恭陵。 服闋,徵拜侍中。是時,邵陵令任嘉在職貪穢,因遷武 威太守。後有人奏嘉臧罪千萬,徵考廷尉,其所牽染 將相大臣百有餘人。倫迺上書曰:「臣聞《春秋》誅惡及 本,本誅則惡消;振裘持領,領正則毛理。今任嘉所坐 狼籍,未受辜戮,猥以垢臭,改典大郡,自非案坐舉者, 無以禁絕姦萌。往者湖陸令張疊、蕭令駟賢、徐州刺 史劉福等,釁穢既章,咸服其誅,而豺狼之吏至今不 絕者,豈非本舉之主不加之罪乎!」昔齊威之霸,殺姦 臣五人,并及舉者,以弭謗讟。當斷不斷,黃石所戒。夫 聖王所以聽僮夫匹婦之言者,猶塵加嵩岱,霧集淮 海,雖未有益,不為損也。惟陛下留神省察奏御。有司 以倫言切直不遜順,下之。尚書奏「倫探知密事,徼以 求直,不敬結鬼薪。」結正其罪鬼薪取薪給宗廟三歲刑詔書以倫數進 忠言,特原之,免歸田里。陽嘉二年,徵拜太中大夫。將 軍梁商以為長史。諫諍不合,出補常山王傅,病不之 官。詔書敕司隸催促發遣,倫迺留河內朝歌,以疾自 上,曰:「有留死一尺,無北行一寸。刎頸不易,九裂不恨。 匹夫所執,強於三軍。固敢有辭。」帝乃下詔曰:「倫出幽 升高,寵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託疾自從,苟肆 狷志。」遂徵詣廷尉。有詔原倫罪。前後三徵,皆以直諫 不合。既歸,閉門講授,自絕人事。公車復徵,遜遁不行。 卒於家。

中興,北海牟融習《大夏侯尚書》,東海王良習《小夏侯 尚書》,沛國桓榮習《歐陽尚書》。榮世習相傳授,東京最 盛。扶風杜林傳《古文尚書》,林同郡賈逵為之作訓,馬 融作《傳》,鄭元注解,由是《古文尚書》遂顯於世。

《衛宏傳》:「宏字敬仲,東海人也。少與河南鄭興俱好古 學,初九江謝曼卿善《毛詩》,迺為其訓,宏從曼卿受學, 因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傳於世。後從大司空杜 林,更受《古文尚書》,為作訓旨。時濟南徐巡師事宏,後 從林受學,亦以儒顯,由是古學大興,光武以為議郎, 獨行傳索。盧放字君陽,東郡人也。以尚書教授千餘」 人。

《方術傳》:「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輿人也。習《韓詩》《歐陽尚 書》,教授常數百人。」

《蘇州府志》:「皋弘,字奉卿,郡人。少有英才,與桓榮俱習 《歐陽尚書》。顯宗朝,會歐陽博士缺,帝欲用榮。榮叩頭 讓曰:『臣經術淺薄,不如同門生郎中彭閎揚州從事 皋弘因拜榮為博士,引閎、弘為議郎』。」

《三國志魏王肅傳》:「初,肅善賈、馬之學,而不好鄭氏,采 會同異,為《尚書》《詩》《論語》《三禮》《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 作《易傳》,皆列於學官。其所論駮朝廷典制、郊祀、宗廟、 喪紀、輕重,凡百餘篇。時樂安孫叔然,授學鄭元之門, 人稱東州大儒。徵為祕書監,不就。肅集《聖證論》以譏 短元,叔然駮而釋之,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詩》《禮記》《春 秋》三傳、《國語》《爾雅》諸注,又著書十餘篇。」

《鍾會傳》註:其母傳曰:「夫人性矜嚴,明於教訓。會雖童 稚,勤見規誨。年四歲授《孝經》,七歲誦《論語》,八歲誦《詩》, 十歲誦《尚書》。」

《蜀許慈傳》:「慈字仁篤,南陽人也。師事劉熙,善鄭氏學, 治《易》《尚書》《三禮》《毛詩》《論語》。建安中,與許靖等俱自交 州入蜀。」

《李譔傳》譔。父仁,字德賢,著《古文易》《尚書》,皆依準賈、馬, 異於鄭元,與王氏殊隔。初不見所述,而意歸多同。 《吳士燮傳》:燮遷交趾太守,陳國袁徽與尚書令荀彧 書曰:「交趾士府君學問優博,玩習書傳、《春秋左氏傳》, 尤簡練精微,吾數以咨問,傳中諸疑,皆有師說,意思 甚密。又《尚書》兼通古今,大義詳備,聞京師古今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