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誼授同郡食子公。

為博士

及琅邪王吉。

「字子陽王駿父昌邑中尉諫大夫吉兼五經能為鄒氏春秋」 以《詩論》教授。

子公授「太山栗豐。」

部刺史

吉授淄川長。孫順。

為博士

《豐》授山陽張就,順授「東海《髮福》。」

一本作段福

並至大官。《藝文志》云:「齊、韓詩,或取《春秋》,采雜說,咸非 其本義,魯最為近之。」《毛詩》者,出自毛公,河間獻王好 之。徐整。

字文操,豫章人。吳太常卿。

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倉子,薛倉子授帛妙 子,帛妙子授河間人大毛公。毛公為《詩故訓》傳于家, 以授趙人小毛公。

一云名萇

《小毛公》為河間獻王博士以不在漢朝故不列於學。 一云:「子夏傳曾申。」

字子西,魯人,曾參之子。

《申傳》「魏人《李克》」,《克傳》「魯人《孟仲子》。」

鄭元《詩譜》云:「子思之弟子。」

《孟仲子》傳根牟子,根牟子傳趙人孫卿子,孫卿子傳 魯人大毛公。《漢書儒林傳》云:「毛公,趙人,治《詩》,為河間 獻王博士,授同國貫長卿。」

徐整作長公

長卿《授解延年》。

為阿武令。《詩譜》云:「齊人。」

《延年》授《虢徐敖》,敖授「九江《陳俠》。」

王莽講學大夫

或云:《陳俠傳》:「謝曼卿元始五年,公車徵說《詩》。」後漢鄭 眾、賈逵傳《毛詩》,馬融作《毛詩注》,鄭元作《毛詩箋》,申明 毛義,難三家,於是三家遂廢矣。魏太常王肅更述毛 非,鄭荊州刺史王基

字伯輿東萊人

《駮王肅》《申鄭義》,晉豫州刺史孫毓

字休朗,北海平昌人,長沙太守。

為《詩評》,評毛、鄭、王肅三家同異。朋於王徐州從事陳 統。

字元方

《難孫申鄭》《宋徵士》《鴈門周續之》

字道祖,及雷次宗俱事廬山惠遠法師。

豫章:雷次宗

字仲倫。宋通直郎徵,不起。

齊沛國劉瓛並為《詩序義》。前漢魯、齊、韓三家詩列于 學官。平帝世,《毛詩》始立,齊詩久亡,《魯詩》不過江東,《韓 詩》雖在,人無傳者。唯《毛詩鄭箋》獨立國學,今所遵用。

成伯瑜毛詩指說一卷斷章二卷

按宋熊克跋唐成伯瑜有毛詩說指一卷斷章二卷載於本志崇文總目謂指說略敘作詩大旨及師承次第斷章大抵取春秋賦詩斷章之義擷詩語彙而

出之克先世藏書,偶存《指說》,會分教京口,一日同官 毘陵沈必豫子順見之,欲更訪斷章,合為一帙,蓋久 而未獲,乃先刊《指說》於泮林,庶與四方好古之士共 焉。乾道壬辰三月十九日建安熊克記。按毛詩指說四篇唐成伯

瑜撰一興述,二解說,三傳受,四《文體》,合為一卷。至宋乾道中,建安熊子跋其尾,刊于京口。唐以詩取士,而三百篇者,詩之源也,宜一代論說之多。乃見于《藝文志》者,自《毛詩正義》及陸德明《釋文》而外,惟成氏二書及許叔牙《纂義》而已。今成氏《斷章》二卷並許氏《纂義》十卷,俱無復存,惟是編尚在,學者可考而知也。

陸璣毛詩疏二卷

按明毛晉跋右毛詩疏二卷或曰吳太子中庶子烏程令陸璣作也或曰唐吳郡陸璣作也陳氏辨之曰其書引爾雅郭璞注則當在郭之後未必吳時人也

但諸書援引多誤作「機。」案機字士衡,晉人。本不治《詩》, 則此書為唐人陸璣。字元恪者所撰無疑矣。後世失 傳,不得其真,故有疑為贗《鼎》者,或又曰:贗則非贗,蓋 摭拾群書所載,漫然釐為二卷,不過狐腋豹斑耳。其 說近之。海隅毛晉識。

宋歐陽修詩譜補闕三卷

按修自序鄭氏譜序云自共和以後得太史年表接於春秋而次序乃明今詩諸國惟衛齊變風在共和前餘皆宣王以後予之舊圖起自諸國得封而止於

詩止之君,旁繫於周,以世相當,而詩列右方,依鄭所 謂「循其上而省其下」及「旁行而考之」之說也。然有一 君之世當周數王者,則考其詩當在某王之世,隨事 而列之。如《鄘柏舟》《衛淇澳》皆衛武公之詩。《柏舟》之作, 乃武公即位之初年,當在宣王之世;《淇澳》美其入相, 當在平王之時。則繫之平王之世,其詩不可知其早 晚,其君又當周數王,則皆列於最後,如曹共公身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