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8 (1700-1725).djvu/9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目錄

 詩經部彙考十一

  宋王柏詩辨自序

  王柏詩可言集方回序

  元陳櫟詩經句解自序

  梁益詩傳旁通翟思忠序

  許謙詩集傳名物鈔吳師道序

  吳澂校定詩經自序

  朱公遷詩傳疏義自序 何英後序

  朱倬詩疑問劉錦跋 後序

  明汪克寬詩集傳音義會通危素序 宋濂序

  朱善詩解頤丁隆題後

  胡廣等詩集傳大全吳任臣序

  楊守陳詩私抄自序

  陳鳳梧毛詩集解自序

  陸深儼山詩微自序

  湛若水詩釐正自序

  王崇慶詩經衍義自序

  王漸逵讀詩記自序

  黃佐詩傳通解自序

  潘恩詩經輯說自序

  陸垹詩傳存疑自序

經籍典第一百四十三卷

詩經部彙考十一

宋王柏詩辨說二卷一名詩疑

【按】柏自序聖人之道以書而傳亦以書而晦夫天高地下萬物散殊皆與道為體然載道之全者莫如書既曰以是而傳又曰以是而晦何也在昔上古教化

隆盛,學校修明,聖人之道流行宣著,雖無書可也。惟 教化有時而衰,學校有時而廢,道之托於人者,始不 得其傳,然後筆於言,存於簡冊,以開後之學者,而《書》 之功大矣。及其專門之學興,而各主其傳;訓詁之義 作,而各是其說。或膠於淺陋,或騖於高遠,援据傅會, 穿鑿支離,詭受以飾私,駕古以借重。執其詞而害於 意者有之,襲其訛而誣其義者有之,遂使聖人之道 反晦蝕殘毀,卒不得大明於天下。故曰:「以書而晦。」此 無他,識不足以破其妄,力不足以排其非,後世任道 者之通病也。紫陽朱夫子出而推伊洛之精蘊,取聖 經於晦蝕殘毀之中,專以《四書》為義理之淵藪。於《易》 則分還三聖之舊,於《詩》則掇去《小序》之失。此皆千有 餘年之惑,一旦汛掃平蕩,其功過孟氏遠矣。然道之 明晦也,皆有其漸。蓋非一日之積集其成者,不能無 賴於其始,則前賢之功有不可廢;正其大者不能無 遺於其小,則後學之責有不可辭。大抵有探討之實 者不能無所疑,有是非之見者不容無所辨。苟輕於 改,而不知存古以闕「疑,固學者之可罪;紐於舊而不 知按理以復古,豈先儒所望於後之學者?雖後世皆 破裂不完之經,可以壞明白不磨之理乎?」予因讀《詩》 而薄有疑,既而思益久而疑益多。不揆淺陋,作《詩十 辨》:一曰《毛詩辨》,二曰《風雅辨》,三曰《王風辨》,四曰《二雅 辨》,五曰《賦詩辨》,六曰《豳風辨》,七曰《風序辨》,八曰《魯頌 辨》,九曰《詩亡辨》,十曰《經傳辨》,非敢妄擬聖人之經也, 直欲辨後世之經而已。按詩辨二卷金華王柏所作古之說詩者率本大小序自

晦庵朱子去《序》言《詩》,遂以「列國之風」 多指為男女期會贈答之作。柏嘗師事何文定,文定學於黃文。

肅。文肅受業朱子之門,宜其以《鄭》《衛》諸詩信為淫奔者所作,且疑《三百五篇》豈盡夫子之舊,容或有

刪去之詩,存於閭巷之口。漢初諸儒各出所記,以補其缺佚者。又以《二南》各十有一篇,兩兩相配,削去《野有死麇》一篇。《退何彼穠矣》《甘棠》於《王風》,其自信之堅幾若過於朱子,此則漢、唐以來群儒莫之敢為者也。文定嘗語柏云:「諸經既經朱子訂定,且當謹守,不必又多起疑論。有欲為後學言者,謹之又謹可也。」 古人之善誨人如此。因並附記於柏《自序》之後。庶學者知所折衷云。

王柏詩可言集二十卷

【按方回序】可言集前後二十卷金華魯齋王柏公之所著也此集專以評詩故曰可言集前取文公文集語錄等所論三百五篇之所以作及詩之教之體之

學而及於《騷》。次取文公所論漢以來至宋及題跋近 世諸公諸集後,各專一類,而論其詩者二十三人,曰 濂溪、橫渠、龜山、羅豫章、李延平、徐逸平、胡文定、致堂、 五峰、朱韋齋、劉屏山、潘默成、呂紫微、曾文清、文公、宣 公、成公、黃谷城、黃勉齋、程蒙齋、徐毅齋、劉篁。

劉漫 塘。附見者五人,曰劉靜春、曾景建、趙昌文、方伯謨、李 果齋。其第十三卷專取唐山夫人房中樂,然則其立 論可謂嚴矣。文公、成公於「思無邪」各為一說,前輩謂 之未了。公案《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自古及 今,皆謂作詩者「思無邪」,文公獨不謂然。《論語集注》謂: 「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 人之逸志。」觀此固以詩之言有善有惡,作詩之人不 皆「思無邪」矣,猶未也。《文集》第七十卷讀《東萊詩記》,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