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諸儒逸詩辯

《論語》云:「素以為絢兮,《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 室是遠而。」舉《碩人》之詩,而「素以為絢兮」之句不存。閱 《唐棣》之詩而「偏其反而」之語不載,則詩之章句逸者 多矣。如韓詩「雨其無極,傷我稼穡」,今亦不見於詩,而 無正篇,無其辭。《齊》《魯》《韓詩》並無《七月》篇。

亡詩六篇

「《魚麗》之後,亡其三;《南陔》《白華》《華黍》也;《南山有臺》,《南有 嘉魚》之後,亡其三;《由庚》《崇丘》《由儀》也。六篇之詩同在 一處,不應中間『《南有嘉魚》』」、「『《南山有臺》』二詩獨能存也。」 按《儀禮鄉飲酒》及《燕禮》,「笙入于縣中,奏《南陔》《白華》《華 黍》。又曰:『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 山有臺》,笙《由儀》。此六詩皆主於笙奏之』。」商份曰:「所謂 亡其辭者,今《論語》『亡』字皆讀為『無』字,謂此六詩,於笙 奏之,雖有其聲,舉無辭句,不若《魚麗》『《南有嘉魚》、『《南山 有臺》』於歌奏之,歌,人聲也,故有辭爾。此歌與笙之異 也』。」 辯曰:「古者有堂下、堂上之樂。歌主人聲,堂上樂 也;笙鏞以間,堂下樂也。謂之笙鏞,乃間歌之聲,皆有 義而無其辭。束晳徽之補亡六詩,皮日」休補《肆夏》,不 知《六亡詩》乃笙詩,《肆夏》乃金奏,初無辭之可傳也。

樂章圖

歌詩,鄉飲酒、燕饗皆用之。《魚麗》。南有嘉魚。南山 有臺,此三詩,鄉飲酒燕禮用之。歌《鹿鳴》,燕禮升歌 《鹿鳴》,《皇皇者華》,燕饗用之。《四牡》已上六詩,皆《小雅》 合樂詩。《關雎》《葛覃》《卷耳》《鵲巢》《采蘩》已上皆《二南》合為 樂詩,夫子所謂「人而不為《周南》《召南》」者以此。

「射樂」即樂節。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 射,必先行《鄉飲酒禮》。《騶虞》《貍首》。《采蘋》。大夫《采蘩》。 《周禮·樂師》:「凡射,王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大 夫以《采蘋》,士以《采蘩》為節。」今《召南》詩中有《采蘩》《采蘋》 《騶虞》三詩,而《貍首》獨亡。已上三詩皆《召南》。

《笙詩》,《鄉飲酒》《燕射》用之。又云:「升歌三終,笙入三終,間 歌三終,合樂三終,《南陔》。」《由庚》。間笙《崇丘》。間笙由儀。 間笙皆《小雅》逸詩,為《六笙歌》。

管奏管與笙一類,皆竹吹之。獨《燕禮》「升歌取《鹿鳴》,下 管新宮」,自春秋至後漢猶存,今亡。注見《逸詩》。

金奏《肆夏》《三夏》《王夏》《九夏》皆金奏,即頌詩之類,見《逸 詩》。

絲奏《三百篇》中之詩,皆可被之絃歌,故琴中有《鵲巢 操》《騶虞伐檀操》《白駒操》皆今詩文。又古人謂之雅、琴、 頌琴。古之雅、頌,即今之琴操。琴,古禁也,將以禁人之 邪心,故以歌乎詩。如文仲子「歸而援琴鼓蕩蕩」之什, 乃知聲至隋末猶存。

《房中之樂》,《二南詩》用之,為《房中之樂》。周有《房中樂》,漢 有《房中詞樂》。唐山夫人作高祖樂,用楚聲,故《房中樂》 楚聲也。

兩君相見之樂文王太明《綿辯》曰:「春秋戰國以來,諸 侯卿大夫士賦詩道志者,凡《詩》《雅》雜取無擇,至考其 入樂,則自邶鄘至豳,無一詩在數。或曰:《周禮》篇章,吹 《豳》《詩》,豳《雅》豳《頌》,則豳疑於入樂矣。然聽吹《雅》《頌》,而無 《豳風》,非今《七月》等語。此歐陽文忠公疑其別有豳詩, 於今不存也。」

刪詩辯

司馬遷云:「古者《詩》三千餘篇,夫子取其可施於禮義 者三百篇。」孔穎達曰:「按《書》傳所引之詩,見在者多,亡 逸者少,則夫子所錄,不容十分去九。夫《詩》上自《商頌》 祀成湯,下至《株林》刺陳靈公,上下千餘年,而詩纔三 百五篇。有更十君而取一篇者,皆商周人所作,夫子 併得之於魯太師,編而錄之,非有意於刪也。夫迢迢 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如斯」等語亦不 俚也,胡為而刪之乎?「牆有茨」,「桑中」等語至俚,又胡為 而不刪之乎?則知刪《詩》之說,與《春秋》始隱、終獲麟之 事,皆漢儒倡之也。大抵得其鄉聲則存,不得其聲則 不存也。周之列國,如滕、薛,如許、蔡,如邾、莒等國,夫豈 無詩,但魯人不識其音,則不得其詳。「季札聘魯,魯人 以《雅》《頌》之外所得《十五國風》盡歌之。」及觀今三百篇, 於季札所觀,與魯人所存,無加損也。若夫夫子有意 刪《詩》,則當環轍之時,必大搜而備索之,奚止十五國 乎?然聖人不欲強備者,何也?蓋以天下情性,羙刺諷 詠,亦不過是也。刪之之說,非夫子本意,漢儒孔安國 倡之,文中子極筆載之,善乎!邵康節詩曰:「自從刪後 更無詩。」康節之詩,非謂夫子果刪詩也。蓋謂天下情 性不出乎此,求之《三百篇》之中足矣,不必外有所求 也。

詩序辯

漢興,四家之詩,《毛詩》未有序,惟《韓詩》以「序」傳於世。《齊 詩》無序,《魯詩》之序有無未可知,《詩》之序大概與今序 異。《韓詩》得序而益明,漢儒多宗之。如司馬遷、揚雄、范 曄之徒皆以《二南》作於周衰之時,此韓學也。《毛詩》至 衛宏為之序,鄭元為之註,而毛氏之學盛行,又非韓 所敢望也。或者謂大序。即關雎序作于《子夏》。王肅鄭元蕭統皆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