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存《外傳》十卷。慶曆中,將作監主簿李用章序之,命工 刊刻於杭,其末又題云:「蒙文相公改章三千餘字。」予 家有其書百卷,第二章載孔子南遊適楚,見處子佩 瑱而浣,乃令子貢以微詞三挑之。以是說詩。《漢廣游 女》之章,其謬戾甚矣,他亦無足言。

《題印山羅氏一經集》
周必大

六籍火於秦,《易》𦅸卜筮,傳者不絕;《詩》諷誦人口,非專 竹帛,故二經獨賴以全。本朝大儒歐陽公猶致疑於 《係辭》,則其專心致志者《詩》而已。蓋嘗因毛、鄭箋傳為 之圖譜。議者謂公生平溫柔忠厚,茲有助焉。今江西 通經之士固多,而詩學猶盛於廬陵,印山羅氏,又其 淵藪。三歲舉於鄉,殆無虛榜,六十年間,父子兄弟登 科第者七人,如川之方增也。夫經明必行修,豈徒解 頤拾青紫而已?他日采《詩》之官出,觀風俗,考得失,使 溫柔忠厚之教不在乎他邦,非大成歟?予雖老,尚及 見之。紹熙四年十一月七日

《詩辨》
王直

「聖人垂訓於方來也。其見諸言行之間者,既周且詳, 而盡心焉者,於六經尤著焉。《六經》非聖人之所作,因 舊文而刪定者也。《易》因伏羲文王之著而述之,《大傳》 所以明陰陽變化之理;《書》因典謨訓誥之文而定之, 所以紀帝王治亂之跡;《春秋》因魯史之舊而修之,所 以明外霸內王之分;《詩》因列國歌謠風雅之什而刪 之,所以陳風俗之得失;禮所以著上下之宜,樂所以 導天地之和」,皆切於日用,當於事情,而為萬世之準 則也。其於取舍用意之際,似寬而實嚴,若疏而極密, 故學者舍《六經》無以為也。奈何秦焰之烈,燔滅殆盡, 至漢嘗尊而用之,而莫得其真。或傳於老生之所記 誦,或出於屋壁之所祕藏。記誦者則失於舛謬,祕藏 者未免於脫略。先儒因其舛謬、脫略,復從而訂定之, 務足其數而以己見加之。其闕者或偽為以補之,或 取其已刪者而足之。其受禍之源雖同,而《詩》為尤甚。 夫《詩》本三千篇,聖人刪之,十去其九,則其存者必合 聖人之度,皆吟詠情性、涵暢道德者也。故聖人之言 曰:「興於《詩》。」教其子,則曰:「不學《詩》,無以言。」與門弟子語 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至於平居雅言, 亦未嘗忘之。《詩》之為用,矇瞽之人習而誦之,詠之閨 門,被之管絃,薦之郊廟,享之賓客,何所往而非《詩》邪? 後世置之博士,以謹其傳,為用固亦大矣,則其溫厚 和平之氣,皆能發人之善心者可知焉。今之存者,乃 以鄭、衛淫奔之詩混之,以足三百十一篇之數,遂謂 聖人之所刪。至如《桑中》《溱洧》之言,皆牧豎賤隸之所 羞道,聖人何所取而存邪?玩其辭者何所興,言之復 何加邪?學之何益於德?誦之閨門,烏使其非禮勿聽 邪?被之管絃,薦之郊廟,饗之鬼神,燕之賓客,意何在 邪?是未可知也。且聖人有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無邪』。」然思且無邪,見於言者又何盭邪?假使聖人 實存之,則其所刪者又必甚於是耶?或曰:聖人存之 者,蓋欲後世誦而知恥,所以懲創人之逸志,亦垂戒 之意也。是故《春秋》據事直書,「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皆 明言之而不隱。及其成也,皆知畏懼。詩之為意,豈外 是哉!嗟乎!舉善之是尚惡者固自知其非。且《春秋》者, 國史也,備列國之事,必欲見其葬弔、會盟、聘享、征伐、 嫁娶之節,闕之則後世無所傳,無所傳則後世無所 信,故備書之,而用意之深,則在明褒貶於片言之間 也。然《詩》既為民間歌謠之什遺,其善固不可失,其惡 又烏害於道乎?由是論之,則淫奔之詩,在聖人之所 刪蓋必矣。且張載子厚嘗論衛人輕浮怠惰,故其聲 音亦淫靡,聞其樂,使人有邪僻之心,而鄭為尤甚矣。 夫聖人教人以孝弟忠信,恨不挽手提耳以囑之,何 乃以淫靡之樂而使人起邪僻之心乎?故其論為邦, 亦曰:「放鄭聲。」然則揆之於理,據之於《經》,考之於聖人 之言,雖有儀、秦之辨,吾知其叛於理而失聖人垂訓 之意矣。

《詩序論一》
章俊卿

《詩序》之壞《詩》,無異《三傳》之壞《春秋》。然《三傳》之壞《春秋》 而《春秋》存,《詩序》之壞《詩》而《詩》亡。《三傳》好為巧說以壞 《春秋》,非不酷也。然其三家之學自相彈射,後儒又有 啖、趙之徒,能以辨其非,故世人頗知《三傳》之非《春秋》 也,是以《春秋》猶存。若乃《詩序》之作,既無學三家者以 攻之,又無後儒以言之,俗學相傳,以為出於子夏,妄 者又直以為聖人作也。彼求其義者,亦只就《序》中求 之。學者自兒童時讀《詩》,即先讀《序》,已入肌骨矣。嗚呼! 《詩》安得不亡乎?《春秋》之教,或不待聖人復生,可以行 於後。詩人之旨,雖吾夫子復生,不可與世人辨也。然 則《詩序》之為害,比之《三傳》,其酷不愈甚乎!且如《二南》 之詩,謂之《周南》《召南》,此蓋古人採《詩》於周之南得之, 則為《周南》;採詩於召之南得之,則為《召南》。周、召皆周 地也。《地志》:扶風雍縣「東北有周城,東南有召城。」古以 周、召二公分土而治,主東西方諸侯,於地得其詩,故 以為名。二南之義,蓋出於此。彼序詩者乃以《關雎》《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