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9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曄卒業,迺歸州,召補從事,不就。舉有道,卒于家。曄著 《吳越春秋》,詩細歷神淵。蔡邕至會稽,讀詩細而歎息, 㠯為長於《論衡》。邕還京師,傳之,學者咸誦習焉。時山 陽張匡,字文通,亦習《韓詩》,作章句。後舉有道,博士徵, 不就。卒於家。

衛宏,字敬仲,東海人也。少與河南鄭興俱好古學。初, 九江謝曼卿善《毛詩》,迺為其訓。宏從曼卿受學,因作 《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於今傳於世。後從大司空杜 林更受《古文尚書》,為作《訓旨》。時濟南徐巡師事宏,後 從林受學,亦㠯儒顯,由是古學大興。光武㠯為議郎。 宏作《漢舊儀》四篇,㠯載西京雜事。又著賦、頌誄七首, 皆傳於世。中興後,鄭眾、賈逵傳《毛詩》,後馬融作《毛詩 傳》,鄭元作《毛詩箋》。

《文苑傳》:「夏恭字敬公,梁國蒙人也。習《韓詩》、孟氏《易》,講 授門徒常千餘人。」

《獨行傳》:「李業字巨游,廣漢梓潼人也。少有志操介特, 習《魯詩》,師博士許晃。元始中,舉明經,除為郎。」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與同郡雷義為友,俱 學《魯詩》《顏氏春秋》。太守張雲舉重孝廉。

《方術傳》:「廖扶字文起,汝南平輿人也。習《韓詩》《歐陽尚 書》,教授常數百人。」

唐檀字子產豫章南昌人也。少遊太學習京氏易韓 詩顏氏春秋後還鄉里教授常百餘人。

公沙穆字文乂,北海膠東人也。家貧賤,自為兒童,不 好戲弄,長習《韓詩》。居建成山中,依林阻為室,獨宿無 侶。

《三國志魏崔琰傳》:「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也。少樸 訥,好擊劍,尚武事。年二十三,始感激讀《論語》《韓詩》。至 年二十九,乃結公孫方等,就鄭元受學。」

《王肅傳》:「初,肅善賈、馬之學,而不好鄭氏,采會同異為 《尚書》《詩》《論語》《三禮》《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傳》,皆 列於學官。」

時安樂孫叔然授學鄭元之門,人稱「東州大儒。」徵為 祕書監,不就。肅集《聖證論》以譏短元,叔然駮而釋之, 及作《周易》《春秋例》,《毛詩》《禮記》《春秋三傳》《國語》《爾雅》諸 注,又著書十餘篇。叔然與晉武帝同名,故稱字。 《王肅傳》:弘農董遇註:隗禧字子牙。魚豢嘗從問《左氏 傳》,禧答曰:「欲知幽微莫若《易》,人倫之紀莫若《禮》,多識 鳥獸草木之名莫若《詩》。《左氏》直相斫書耳,不足精意 也。」豢因從問《詩》。禧說《齊》、韓、魯、毛四家義,不復執文,有 如諷誦。撰作諸經,解數十萬言,未及繕寫而得聾。 《鍾會傳註》:會所生母傳曰:「夫人性矜嚴,明于教訓。會 雖童稚,覲見規誨。」年四歲授《孝經》,七歲誦《論語》,八歲 誦《詩》。

《蜀志秦宓傳》:「吳使張溫來聘,百官皆往餞焉。眾人皆 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溫曰:『彼何人也』?亮曰:『益 州學士也』。及至,溫問曰:『君學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學, 何必小人』?溫復問曰:『天有頭乎』?宓曰:『有之』。溫曰:『在何 方也』?宓曰:『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 方』。溫曰:『天有耳乎』?宓曰:有。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 九皋,聲聞于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溫曰:「天有足乎?」 宓曰:「有。《詩》云:『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 之?」

《杜瓊傳》:「瓊少受學于任安,精究安術,著韓詩章句十 餘萬言。」

《許慈傳》:「慈字仁篤,南陽人也。師事劉熙,善鄭氏學,治 《易》《尚書》《三禮》《毛詩》《論語》。建安中,與許靖等俱自交州 入蜀。」

《李譔傳》譔。字欽仲,梓潼涪人也。父仁,字德賢,與同縣 尹默俱遊荊州,從司馬徽、宋忠等學。譔具傳其業。又 從默講論義理,「《五經》諸子無不該覽。著《古文易》《尚書》 《毛詩》《三禮》《左氏傳》《太元指歸》,皆依準賈、馬,異于鄭元, 與王氏殊隔。」初不見其所述,而意歸多同。

《吳志張紘傳》:「紘字子綱。」《吳書》:「張紘入太學,事博士 韓宗,治京氏《易》《歐陽尚書》。又于外黃從濮陽闓受韓 詩及《禮記》《左氏春秋》。」

《紘子元》,元子尚,孫皓時為侍郎。環氏《吳紀》曰:皓嘗 問:「《詩》云『汎彼柏舟』,惟柏中舟乎?」尚對曰:「《詩》言『檜楫松 舟』」,則松亦中舟也。

《嚴畯傳》:「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 好《說文》。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名。」

《呂蒙傳》註《江表傳》曰: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 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 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 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 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