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0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史記》《孟子》寫畢,《尚書》寫兩過,《左傳》亦節一本。」

紹興十三年正月。畢良史獻《春秋正辭》。特改京官。二 月出御書《左氏春秋》。宣示館職。刊石頒諸州學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紹興十三年正月 戊午。畢良史獻《春秋正辭》二十卷。詔諫議羅汝楫、司 業高閌看詳來上。特改京官。又著正辭通例十五卷。 二月內出御書《左氏春秋》及《史記》列傳。于祕書省宣 示館職。觀畢,少監秦熹以下皆作詩以進。九月四日, 上諭輔臣曰:「學寫字不如便寫經書,不惟可以學字, 又得經書不忘。」既而尚書委知臨安府張澄刊石,頒 諸州學。

紹興十六年三月,鄭邦哲進《左氏韻類》。五月,出御書 《春秋左傳》,宣示館職,刊石立于太學。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紹興十六年五月, 出御書《春秋左傳》,宣示館職,又書《論語》《孟子》,並刊石 立于太學之首善閣及大成殿後三禮堂之廊廡。」 紹興二十六年,侍講王綸進講《春秋左氏傳》。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王綸傳》,「紹興二十六年 兼侍講,上喜讀《春秋左氏傳》,綸進講與上意合。」

孝宗乾道九年詔令胡銓以所解春秋投進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胡銓傳》:「時旱蝗星變,詔 問政事闕失,銓應詔上書數千言,始終以《春秋》災異 之法,言政令之闕有十,而上下之情不合亦有十。以 敷文閣直學士與外祠。銓歸,上所著《春秋解》,詔藏祕 書省。」

按《玉海》,乾道九年閏正月二十三日,敷文閣直學士 胡銓言,「聖訓令臣進所解諸經,今先繕寫《周易》《周禮》 《禮記》《春秋》四經。」詔令投進。

淳熙十一年十二月林栗上春秋經傳集解付祕書省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淳熙十年六月二 十二日。知潭州林栗著《春秋經傳集解》三十三卷。乞 投進。十一年十二月四日上之。付祕書省。

淳熙十二年二月。任清叟進任伯雨《春秋繹聖傳》。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淳熙十二年二月 一日。任清叟進曾祖伯雨《春秋繹聖傳》十二卷。 淳熙十四年九月朱佺進朱長文《春秋通志》。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淳熙十四年九月 十七日,朱佺進伯父長文《春秋通志》十冊,並付祕書 省。《書目》云:「《通志》二十卷,折衷三傳,旁考啖、趙、陸淳之 說,及推演孫復之言。」

淳熙  年,晁公武進《春秋詁訓傳》。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續書目》云。淳熙中。 晁公武進《春秋詁訓傳》三十卷。

寧宗嘉定 年趙與懽進春秋解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趙與懽傳》,「與懽,懿王八 世孫,嘉定七年進士,實錄院修撰,進《春秋》解,升大學 士。」

理宗端平元年直祕閣張洽進春秋集傳二十六卷春秋集註十一卷綱領一卷歷代郡縣地理沿革表二十七卷目錄二卷

按《宋史理宗本紀》不載 按張洽進春秋狀:朝奉郎 直祕閣主管建康府崇禧觀賜緋魚袋張洽照會:「洽 昨承臨江軍牒,備準省劄,訪聞洽著成書,有裨治道, 可備乙覽,劄下本軍詢訪件目,差人齎紙札謄寫,並 繳申尚書省,以憑投進者。伏念洽自幼貧苦,且復蚤 孤,於他藝能無所通曉,遂發憤積思於文學,竊以為 《春秋》之書,聖筆所刊,皆因時君之行事,斷以是非之 公,示之萬世,而人生之大倫,致治之大法,所賴以不 泯者也。」嘗從師友傳習講論,凡二百四十二年之行 事,與夫漢唐以來諸儒之議論,莫不考覈研究,會其 異同而參其中否,積年既久,似有得於毫髮之益,過 不自度,取其足以發明聖人之意者,附於每事之左, 以為之《傳》,名曰《春秋集傳》。既又因此書之粗備,復倣 先師文公《語》《孟》之書,會其精意,詮次其說,以為《集註》, 而間有一得之。愚則亦竊自附於諸賢之說之後,雖 平生心思稡在此書,然智識昏耗,學殖弗深,豈敢自 謂盡得聖人筆削之大指?至於《地理》一書,則以封域 分合之參差,古今名號之因革,此同彼異,驟改忽更, 散在群書,莫能統會。蓋自誦習之初,已病其然,乃博 稽載籍,重加參究,竊窺司馬遷《十表》之模範,述為一 編,以今之郡縣為經而緯,以上下數千年異同之故, 庶幾案圖而考,百世可知。然而私家文籍,所有幾何, 郡邑圖志,未閱千一,雖綱條麤立,而其間遺闕,尚多 有之。故凡後來之升降,諸書之所未載,聞見之所未 詳,大抵皆仍其舊而已。牴牾舛謬,不敢自保。始蓋期 於餘力休暇之時,尚求它書,增而備之。自登仕版,心 志專於所職,不復能有所是正。間當甲申待次、庚寅 奉祠以來,僅能整次《集註》之書,麤成編次,猶冀未遂。 首丘之日,凡有一聞一見,悉皆刊定,使就條「理,未嘗 敢以為成書也。」載惟草野愚儒,章句末學,豈應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