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0 (1700-1725).djvu/3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七十一卷目錄

 春秋部彙考五

  明趙汸春秋集傳自序

  趙汸春秋師說自序

  趙汸春秋左氏傳補注自序

  趙汸春秋屬辭自序 宋濂序

  張以寧春秋春王正月考自序 經解序

  饒秉鑑春秋提要羅倫序

經籍典第一百七十一卷

春秋部彙考五

明趙汸春秋集傳十五卷

按汸自序春秋聖人經世之書也昔者周之末世明王不興諸侯倍畔蠻夷侵陵而莫之治也齊桓公出糾之以會盟齊之以征伐上以尊天王下以安中國

而天下復歸於正。晉文公承其遺烈,子孫繼主夏盟 者百有餘年,王室賴之。故孔子稱其功曰:「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賜。」及乎晉霸不競,諸侯復散,大夫專 國,陪臣擅命,楚滅陳、蔡,宋滅曹、吳,入盟諸夏,則天下 之亂極矣。孔子生于斯時,道足以興周,而患夫當世 諸侯莫能用之,蓋嘗歎曰:「苟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 乎?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始,蓋有意於齊,晚 尤拳拳於魯也。又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使仲尼 得君,復周公之法,脩桓、文之業,率天下諸侯以事周, 則文王之至德,吾無間然矣。是夫子之志也。君君、臣 臣、父父、子子,則六卿之晉、田氏之齊、三家之魯、出公 之衛,可正也。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謹權量,審法度, 脩廢官,則文武之政可舉也。足食足兵而民信之,則 戎狄可膺而荊舒可懲也。當是之時,以夫子而合諸 侯,匡天下,猶運之掌也。既而道終不行,則又歎曰:「甚 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鳳鳥不至,河不出 圖,吾已矣夫!」此其心豈能一日而忘天下者?於是西 狩獲麟,則夫子老矣。嘉瑞既應,而天下莫能宗予,雖 聖人亦無以見其志矣。乃即魯史成文,斷自隱公,加 之筆削,列霸者之功過,以明尊天王、內中國之義,貶 諸侯,討大夫,誅其亂臣賊子,以正人心,示王法,蓋天 之所命也。是歲之夏,齊陳恆弒其君,孔子沐浴而朝, 請討之,適當修書之際,夫豈欲托諸空言者哉?故曰: 「聖人經世之書也。」書成一歲而孔子卒,當時高第弟 子,蓋僅有得其傳者,歷戰國、秦、漢以及近代說者殆 數十百家。其深知聖人制作之原者,鄒孟氏而已矣。 蓋夫孟氏之言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 秋》作。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 竊取之矣。」此孔門傳《春秋》學者之微言也。周雖失政, 而先王《詩》《書》《禮》《樂》之教結於民心者未泯,故善有美 而惡有刺,人情猶不能忘於其上也。迨其極也,三綱 五常顛倒失序,而上下相忘,怨刺不作,則文、武、成、康 治教之跡始湮滅無餘矣。夫世變如此而《春秋》不作, 則人心將安所底止乎?故曰:「《詩》亡然後《春秋》作。」隱、桓 之世,王室日卑,齊伯肇興,《春秋》之所由始也。定、哀之 世,中國日衰,晉伯攸廢,《春秋》之所由終也。方天命在 周未改,而上無天子,下無方伯,桓、文之事,不可誣也, 是以聖人詳焉,故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古者列國皆 有史官,掌記一國之事。《春秋》,魯史,策書也。事之得書 不得書,有周公遺法焉,太史氏掌之,非夫人之所得 議也。吾魯司寇也,一旦取太史氏所職而修之,魯之 君臣其能無惑志歟?然則將如之何?凡史所書,有筆 有削,史所不書,吾不加益也,故曰:「其文則史。」史主實 錄而已。《春秋》志存撥亂,筆則筆,削則削。游、夏不能贊 一辭,非史氏所及也,故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此制 作之原也。學者即是而求之,思過半矣。然自孟氏以 來,鮮有能推是說以論《春秋》者,蓋其失有三:《傳》始《左 氏》有見於史,其所發皆史例也,故常主史以釋經,是 不知筆削之有義也。《公羊》《穀梁》有見於經,其所傳者 猶有經之佚義焉,故據經以生義,是不知其文之則 史也。後世學者,三《傳》則無所師承,故主《左氏》則非《公》 《榖》,主《公穀》則非《左氏》,二者莫能相一。其有兼取三《傳》 者,則臆決無㨿,流遯失中;其厭於尋繹者,則欲盡舍 三《傳》,直究遺經,分異乖離,莫知統紀。使聖人經世之 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則其來久矣。至永嘉陳君舉 始用二家之說,參之《左氏》,以其所不書實其所書,以 其所書推見其所不書為得。學《春秋》之要,在三傳後, 卓然名家。然其所蔽,則遂以《左氏》所錄為魯氏舊文, 而不知策書有體,夫子所據以加筆削者,左氏亦未 之見也。《左氏》書首所載不書之例,皆史法也,非筆削 之旨。《公羊》《穀梁》每難疑以不書發義,實與《左氏》異師 陳氏合而求之,失其本矣。故於《左氏》所錄而經不書 者,皆以為夫子所削,則其不合於聖人者亦多矣。由 不考於孟氏,而昧夫制作之原故也。蓋嘗論而列之, 策書之例十有五,而筆削之義有八。策書之例十有 五:一曰君舉必書,非君命不書;二曰「公即位不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