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4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善《左氏傳》,積精深思,通達其旨,同學者皆師之。天鳳 中,將門人從劉歆講正大義。歆美興才,使撰條例、章 句、訓詁及校《三統歷》。建武六年,侍御史杜林先與興 同寓隴右,迺薦之曰:「竊見河南鄭興,執義堅固,敦悅 《詩》《書》,好古博物,見疑不惑,有公孫僑、觀射父之德,宜 侍帷幄,典職機密。昔張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詩人悅 喜。惟陛下留聽少察,以助萬分。」迺徵為大中大夫。興 好古學,尤明《左氏》《周官》,長於歷數,自杜林、桓譚、衛宏 之屬莫不斟酌焉。世言《左氏》者多祖於興,而賈逵自 傳其父業,故有鄭、賈之學。

興子眾,字仲師,年十二,從父受《左氏春秋》,精力於學, 明《三統歷》,作《春秋難記條例》。建武中,皇太子及山陽 王荊因虎賁中郎將梁松以縑帛聘請,眾欲為通義, 引籍出入殿中。眾謂松曰:「太子儲君,無外交之義。漢 有舊防,藩王不宜私通賓客。」遂辭不受。建初六年,代 鄧彪為大司農,受詔作《春秋刪》十九篇。子安世亦傳 家業。

《張元傳》:「元字君夏,河內河陽人也。少習《顏氏春秋》,兼 通數家法。建武初,舉明經,補弘農文學。」

《范升傳》:「升字辨卿,代郡人也。建武二年,光武徵詣懷 宮,拜議郎,遷博士,時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為《左氏春 秋》立博士,詔下其議,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見 於雲臺。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說』。升起對曰:『左氏不祖 孔子而出於丘明,師徒相傳,又無其人,且非先帝所 存,無因得立。遂與韓歆及中大夫許淑等互相辨難』」, 日中迺罷。升退而奏《左氏》之失,凡十四事。時難者以 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違戾五經》謬,孔子 言及《左氏春秋》不可錄」三十一事,詔以下博士 陳元傳。元字長孫,蒼梧廣信人也。元父欽,習《左氏春 秋》,王莽從欽受《左氏》學,以欽為猒難將軍。元少傳父 業,為之訓詁,銳精覃思,至不與鄉里通。以父任為郎。 建武初,元與桓譚、杜林、鄭興俱為學者所宗,時議欲 立《左氏傳》博士,范升奏以為《左氏》淺末,不宜立。元聞 之,乃詣闕上疏書,奏下其議。范升復與元相辨難,凡 十餘上。帝卒立《左氏》學,太常選博士四人,元為第一。 帝以元新忿爭,迺用其次司隸從事李封。於是諸儒 以《左氏》之立,論議讙譁,自公卿以下數廷爭之。會封 病卒,《左氏》復廢。

《賈逵傳》:「逵父徽從劉歆受《左氏春秋》,兼習《國語》,作《左 氏條例》二十一篇。」

逵,字景伯,悉傳父業,弱冠能誦《左氏傳》及《五經》本文, 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雖為古學,兼通五家、《穀梁》之說。 自為兒童,常在太學,不通人間事。身長八尺二寸,諸 儒為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性愷悌,多智思,俶儻 有大節,尤明《左氏傳》《國語》,為之《解詁》五十一篇,永平 中,上疏獻之。顯宗重其書,寫藏祕館,拜為郎,與班固 並校祕書,應對左右。肅宗立,降意儒術,特好古文《尚 書》《左氏傳》。建初元年,詔逵入講北宮白虎觀、南宮雲 臺。帝善逵說,使發出《左氏傳》大義長于二傳者,逵于 是具條奏之。帝嘉之,賜布五百匹,衣一襲,令逵自選 《公羊》、嚴、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與簡紙、經 傳各一通。逵母常有疾,帝欲加賜,以校書例多,特以 錢二十萬使潁陽侯馬防與之。謂防曰:「賈逵母病,此 子無人事於外,屢空則從孤竹之子於首陽山矣。」八 年,迺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穀梁春秋》《古文尚 書》《毛詩》,由是《四經》遂行於世。皆拜逵所選弟子及門 生為千乘王國郎,朝夕受業黃門署,學者皆欣欣羨 慕焉。所著《經傳義詁》及《論難》百餘萬言。

《張霸傳》:「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歲而知孝讓, 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子。七歲通《春 秋》,復欲進餘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饒為之』。 故字曰饒焉。後就長水校尉樊鯈受嚴氏《公羊春秋》, 遂博覽五經。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慕之,遂市宅其 傍以就學焉。舉孝廉光祿主事。永元中為會稽太守」, 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等。奉後為潁川太守,松 為司隸校尉,並有名稱。其餘有業行者,皆見擢用,郡 中爭厲志節,習經者以千數,道路但聞誦聲。初,霸以 樊鯈刪《嚴氏春秋》,猶多繁辭,乃減定為二十萬言,更 名「張氏學。」

霸中子楷,字公超,通《嚴氏春秋》,門徒常百人,賓客慕 之。自父黨夙儒,偕造門焉,車馬填街,徒眾無所止。黃 門及貴戚之家,皆起舍巷次,以候過客往來之利。楷 疾其如此,輒徙避之。

《馮緄傳》:「緄字鴻卿,巴郡宕渠人也。少學《春秋》司馬兵 法,後拜屯騎校尉。」

《周磐傳》:磐字堅伯,汝南安成人,徵士燮之宗也。祖父 業,建武初為天水太守。磐少遊京師,學《左氏傳》,好禮 有行,非典謨不言,諸儒宗之。居貧養母,儉薄不充,嘗 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歎,迺解韋帶,就孝廉之 舉。

《班超傳》:「超有口辨,而涉獵書傳。」《東觀記》曰:超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