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2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知天長縣。召太學博士,祕書省正字。徽宗初,擢右司 諫,改右司員外郎,以直祕閣知宿州。師禮遊太學時, 兄師仁為正,守《春秋》學。它學官有惡之者,條其疑問 諸生,師禮悉以兄說對。學官怒,鳴鼓坐堂上,眾質之, 師禮引据三傳,意氣自如。江公望時在旁,心竊喜。後」 相遇於泌陽,公望謂曰:「子異日得志當如何?」曰:「但為 人作豐年耳。」遂定交。

《陸蘊傳》:「蘊字敦信,福州候官人。少知名,登進士第,為 太學《春秋》博士。經廢員省,改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 崇寧中,拜禮部員外郎,遷大司成,擢御史中丞。」 《張浚傳》:「浚字德遠,漢州綿竹人。中進士第。高宗即位, 除樞密院編修官,擢殿中侍御史,除禮部侍郎。高宗 召諭曰:『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朕將有為,正如欲一 飛沖天,而無羽翼,卿勉留輔朕』。」除御營使司參贊公 事。建炎三年,除禮部尚書。九年,除資政殿大學士。十 二年,封和國公,贈太師,諡忠獻。《詩》《禮》《春秋》各有解。 李光傳孟傳,字文授,光幼子也。光南遷之日,才六歲。 以光遺表恩,累官至太府丞,以朝請大夫直寶謨閣 致仕,年八十。有《左氏說》十卷。博學多聞,持身甚嚴,時 推「能世其家。」

《許翰傳》:「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中元祐三年進士第。 宣和七年,召為給事中。靖康初召對,除翰林學士,尋 改御史中丞。高宗即位,拜尚書右丞,兼權門下侍郎。 紹興元年,召拜端明殿學士,贈光祿大夫。翰通經術, 所著書有《春秋傳》。」

《陳禾傳》。「禾字秀寔,明州鄞縣人。舉元符三年進士,累 遷辟雍博士。時方以傳注記問為學,禾始崇尚義理, 黜抑浮華。入對契旨,擢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遷左 正言。俄除給事中,贈中大夫,諡文介。禾性不苟合,立 朝挺挺有風操,有《春秋傳》十二卷。」

《岳飛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少負氣節,沈厚寡言, 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

《魏矼傳》:「矼字邦達,和州歷陽人。少穎悟,時方尚王氏 新說,矼獨守所學。宣和二年,上舍及第。紹興元年,擢 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臨安火,延燒數千家,獻諛 者謂非災異。矼言《春秋》定哀間,數言火災。說者謂孔 子有德而魯不能用,季孫有惡而不能去,故天降之 咎。今朝廷之上有奸慝邪佞之人,未逐乎百執事之 間,有朋附奔競之徒,未汰乎?搢紳有公忠宿望,及抱 道懷藝、有猷有守之士未用乎?宜鑒定哀之失,甄別 邪正,亟加進用。」除吏部侍郎。

《呂本中傳》:「本中字居仁,幼而敏悟,公著奇愛之。祖希 哲師程頤,本中聞見習熟,少長從楊時、游酢、尹焞遊, 三家或有疑異,未嘗苟同。紹興六年,特賜進士出身, 擢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學者稱為東萊先生。有 《春秋解》一十卷行於世。」

《陳公輔傳》:「公輔字國佐,台州臨海人。政和三年上舍 及第,調平江府教授。累遷權應天府少尹,除祕書郎。 靖康初,擢為右司諫。紹興六年,召為吏部員外郎。疏 言:王安石學術之不善,尤甚於政事。政事害人才,學 術害人心。《三經字說》詆誣聖人,破碎大道,非一端也。 《春秋》正名分,定褒貶,俾亂臣賊子懼安石,使學者不」 治《春秋》《史》《漢》,載成敗安危、存亡理亂,為聖君賢相、忠 臣義士之龜鑑。安石不使學者讀《史》《漢》,王莽之篡,揚 雄不能死,又仕之。安石乃曰:「『雄之仕,合於孔子無可 無不可之義』。使公卿大夫皆師安石之言,宜其無氣 節忠義也。」授左司諫,遷尚書禮部侍郎。

《羅汝楫傳》:「『汝楫字彥濟,徽州歙縣人。登政和二年進 士第,監登聞鼓院,遷大理丞、刑部員外郎,拜監察御 史,遷起居郎兼侍講。帝問:或謂《春秋》有貶無褒,此誼 是否』?對曰:『《春秋》上法天道,春生秋殺,若有貶而無褒, 則天道不具矣』。帝稱善,嘗曰:『自王安石廢《春秋》學,聖 人之旨寖以不明,近世得其要者,唯胡安國與卿耳』。」 兼權中書舍人除右諫議大夫,遷御史中丞,除龍圖 閣學士。

《范如圭傳》:「如圭字伯達,建州建陽人。少從舅氏胡安 國受《春秋》。登進士第,授左從事郎,武安軍節度推官, 召試祕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史館校勘。」

《虞允文傳》:「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六歲誦九經,七 歲能屬文。紹興二十三年,登進士第,通判彭州,權知 黎州、渠州。高宗召對,除祕書丞,累遷禮部郎官。乾道 五年,拜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允文 多薦知名士,如洪适、汪應辰。及為相,籍人才為三等, 有所見聞即記之,號《材館錄》。凡所舉,上皆收用,如胡」 銓、周必大、王十朋、趙汝愚、晁公武、李燾,尤章明者也。 胡銓以臺評去,允文奏留之經筵。銓薦朱熹,上問「允 文識熹否」,允文謂熹不在程頤下,遂召熹,熹不至。上 以僕射名不正,改為左右丞相。八年二月,授允文特 進、左丞相兼樞密使。允文姿雄偉,慷慨磊落,有大志, 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早以文學致 身臺閣,垂二十年,孜孜忠勤無二焉。有《經筵春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