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十二卷目錄
禮記部彙考二
漢戴聖禮記〈宋金恕序〉
戴德禮記〈宋韓元吉序 鄭元祐序 黃佐序〉
後漢鄭元月令注〈宋金恕序〉
蔡邕月令章句〈自述〉
唐元宗御刊定禮記月令〈李林甫進表〉
魏徵類禮〈宋金恕序〉
孔穎達禮記正義〈自序〉
元行沖類禮義疏〈宋金恕序〉
宋張載禮記說〈魏了翁序〉
周諝禮記解〈自序〉
李覯明堂定制圖〈自序 明金九疇序〉
劉敞投壺義〈明何喬新跋〉
司馬光投壺新格〈自序〉
傅崧卿夏小正解〈自序〉
呂祖謙少儀外傳〈弟祖儉跋〉
楊簡孔子閒居解〈趙彥悈序〉
經籍典第二百十二卷
禮記部彙考二
漢戴聖禮記二十卷
按宋金恕序戴聖禮記者世儒之所稱小戴禮也古者禮記百三十一篇皆七十子後學者所記也自高堂生傳禮瑕丘蕭奮以禮至淮陽太守奮以授后倉
倉,說禮數萬言,號曰后氏。《曲臺記》:曲臺者,漢殿名,在 未央宮。倉在曲臺。校書著記,因以為名。倉以授梁人 戴德、延君、戴聖、次君。德號大戴,為信都太傅;聖號小 戴,以博士論石渠,至九江太守。由是禮有大戴、小戴 之學。以余所考,於班固之說如此,而或者遂以大、小 戴為伯仲,謂德為伯氏,聖為仲氏。故伯曰延君,而仲 即曰次君,而不知其非也。觀於《隋書˙經籍志》云:「梁人 戴德及德從兄子聖。」則知小戴者,德之從兄子,非伯 仲也。《志》又云:河間獻王得仲尼弟子及後學者所記 一百三十一篇,獻之時亦無傳之者。至劉向考校經 籍,檢得百三十一篇,向因次第而敘之,而又得《明堂 陰陽記》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記》七篇,「《王氏史氏記》二 十一篇,《樂記》二十二篇,凡五種,合共二百十四篇。」戴 德刪其繁重,合為八十五篇。戴聖又刪大戴之書為 四十六篇。於是為大戴之學者,謂之《大戴記》,為小戴 之學者,謂之《小戴記》。沿及漢末馬融傳˙小戴之學,融 又作《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樂記》一篇,合為四十九 篇。而鄭康成受業于融,又為之注。今之所傳《小戴記》 四十九篇者是也。後世唯鄭注立於國學。至唐孔穎 達作《正義》,而《小戴注疏》單行於世,遂無復有為大戴 學者矣。自有宋以來,《諸經集注》皆有成書,獨小戴一 編闕焉未備。雖言禮之家不乏,而求其精詳不易,與 程、朱之《易》、朱子之《詩》並垂不朽者竟不可得。即朱子 為《經傳通解》,以《儀禮》為《經》,《禮記》為《傳》,而又博采他書 以附益之,遂盡失其本經之舊。以之考《禮》則有餘,以 之窮經則未足。余故就小戴正文,列為二十卷,以存 其舊,而敘其端委,以俟後之君子云。
《戴德禮記》十三卷
按宋韓元吉序右大戴禮十三卷總十四篇隋志所載亦十三卷而夏小正別為卷唐志但云十三卷而無夏小正之別矣崇文總目則十卷而云三十五篇
無諸本,可正定也。蓋自漢興得先儒所記禮書凡二 百四篇,戴德刪之為八十五篇,謂之《大戴禮》。戴聖又 刪德之書為四十九篇,謂之《小戴禮》。今立之學官者, 《小戴禮》書也。然《大戴》篇始三十九,終八十一,當為四 十三篇,中間缺者四篇,而重出者一篇,兩篇七十三, 其上不見者猶三十八篇,復不能合於八十五篇之 數,豈但當為八十一邪?其缺者或既逸,其不見者抑 聖所取者也。然《哀公問》《投壺》二篇,與《小戴書》無甚异, 《禮察》篇與《經解》亦同,《曾子大孝》篇與《祭義》相似,則聖 已取之篇,豈其文無所刪者也?《勸學禮》三本,見於荀 卿子,至取舍之說及《保傅》則見於賈誼疏,間與經子 同者尚多有。按《儒林傳》,「德事孝宣,嘗」為信都太傅,聖 則為九江太守,未知何所據也。大抵漢儒所傳,皆出 於七十子之徒,後之學者,僅習《小戴記》,不知大戴書 矣。其探索陰陽,窮析物理,推本性命,雜言禮樂之辯, 器數之詳,必有自來。以是知聖門之學無不備也。予 家舊傳此書,嘗得范太史家一本校之,篇卷悉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