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卭州志》:「高崇字西叔,世家卭之蒲江,以進士出身知

黎州,兼管內安府,有《周官解》十二卷。」

《傳經錄餘話》:「樂思忠字仲恕,號祝融居士,著《周禮考 疑》七卷。」

《溫州府志》:「曹叔遠字器遠,瑞安人。少學於陳傅良,紹 熙元年進士第,歷禮部侍郎,終徽猷閣待制。諡文肅。 著有《周官講義》。」

《傳經錄餘話》:「稅與權嘗受學於魏了翁之門,著《周禮 折衷》二卷。了翁或時有發明,止於《天官》,餘未及。或云 《宋志》作了翁著」,即其書也。

《閩書》:「黃鐘字器之,興化人。漳州錄事參軍,著有《周禮 集解》。」

《慈谿縣志》:「黃震字東發,寶祐四年進士,通判紹興府, 著有《周禮日抄》一卷。」

《天台縣志》:「陳祥道字用之,著有《考工記解》。」

《山陰縣志》:「黃度字文叔,著《周禮五官說》五卷,葉適為 之序。」

《傳經錄餘話》:「項安世字平菴,著有《周禮丘乘圖說》一 卷。」

史浩字直翁,四明人,精於《禮》學。孝宗初為建王浩分 講《周禮》,多啟發,孝宗稱之。自「天官冢宰」至「地官司關」 而止。

《嘉善縣志》:「曹津字元會,歲貢生,官南安府儒學教授。 著《周禮集傳》五卷,闕《考工記》不解。」

《傳經錄餘話》:「王炎篤好《周禮》,尤愛《考工記》,著《考工解》 一卷。」

林希逸,號「鬳齋」,著「《考工記》三卷。」

《福清縣志》:「林亦奇字學可,號綱山,學者稱月魚先生。 著《考工記解》一卷。」

《金史楊雲翼傳》:「雲翼,字之美,歷禮部尚書,諡文獻,所 著有《周禮辨》。」

《元史臧夢解傳》:「夢解博學洽聞,為時名儒。所著書有 《周官考》一卷。」

《熊朋來傳》:初,朋來以《周禮》首薦鄉郡,而元制,《周官》不 與設科,治《戴記》者又鮮,朋來屢以為言。蓋朋來之學, 諸經中《三禮》尤深,是以當世言禮學者咸推宗之。 《傳經錄餘話》:「清源丘葵著《周禮全書》六卷,以冬官未 嘗亡,漢儒考古不深,以《考工記》補之。至宋臨川俞廷 椿始著《復古編》,永嘉王次點又作《周官補遺》,乃深然 其」說。

《婺源縣志》:「程宣澤字義夫,博通經史,好孫吳兵法。元 至大間,舉集慶路儒學訓導。滿歸,與族兄復心討論, 注釋《周禮》,三年成編。」

《崇仁縣志》:「吳澂字幼清,舉進士不第,居布水谷,撰述 諸經。著有《周禮考正》十五卷,《周禮經傳》十卷。程鉅夫 請以澂所著書置國子監,以資學者,學者稱『草廬先 生』。」

《卭州志》:「王申子字巽卿,寓居慈利州天門山,隱居幽 深,無心求仕。皇慶二年,充武昌路南陽書院山長,著 《周禮正義》。」

《傳經錄餘話》:「毛應龍字介石,大德間灃州教授。嘗著 《周禮集傳》,總諸儒訓釋,斷以己意,凡二十四卷。」 《臨川縣志》:「吳當字伯尚,澂之孫也。以薦授國子監助 教,與修《三史》成,歷翰林直學士,出為江西廉訪使,詔 拜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命未下,而陳友諒已陷江西。 當乃戴黃冠,道士服,杜門著書。」

《明外史舒芬傳》:芬以倡明絕學為己任,其學貫串諸 經,兼通天文律曆,而尤精于《周禮》。嘗曰:「《周禮》視《儀禮》, 《禮記》猶蜀之視吳、魏也。賈氏謂《儀禮》為本,《周禮》為末, 妄矣。朱子不加是正,何也?」疾革,其子請所言,惟以未 及表章《周禮》為恨。學者稱梓溪先生。

《顧大章傳》:「弟大韶,於《周官》多所發明,其博學世儒所 僅見也。」

《儒林傳》:「梁寅字孟敬,新喻人。家貧無書,嘗假館滕王 霄,蒐羅殘書。吳澄應徵北上,一見勉以聖賢之學。洪 武初,應召赴京,議禮江右三人。寅與同郡胡行簡、饒 州蔡淵仲也。考《郊祀禮》,書成上之,賜衣幣,授之官。以 老疾辭還。學者稱為石門先生。著有《周禮考注》行於 世。」

婁諒謂「《周禮》皆天子之禮,為《國禮》;《儀禮》皆公、卿、大夫、 士、庶人之禮,為《家禮》;以《禮記》為二經之傳,分附各篇」, 如《冠禮》附《冠義》之類;不可分附各篇者,各附一經之 後;不可附一經者,總附二經之後;其為諸儒傅會者, 以程朱論黜之。

《王應電傳》。應電篤好《周禮》,謂《周禮》自宋以後,胡宏、季 本各著書,指摘其瑕釁,至數十萬言,而余壽翁、吳澂 則以為《冬官》未嘗亡,雜見於五官,取而更次之。近世 若何喬新、陳鳳梧、舒芬亦各以己意更定,乃掩卷嘆 曰:「是諸儒之《周禮》也,豈元公之《周禮》哉!」因殫研十數 載,先求聖人之心,溯斯禮之源,次考天象之文,原設 「官之意,推五官離合之故,見綱維體統之極,因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