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1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五十一卷目錄

 周禮部雜錄一

經籍典第二百五十一卷

周禮部雜錄一

《白虎通德論爵》篇:「所以名之為冢宰何?冢者,大也;宰 者,制也,大制事也。故《王度記》曰:『天子冢宰一人,爵祿 如天子之大夫』。或曰:『冢宰視卿,《周官》所云也』。」

《社稷》篇:社稷所以有樹何?尊而識之,使民人望見師 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故《周官》曰:「司社而樹之」,各以土 地所生。

《耕桑》篇:王者所以親耕,后親桑何?以率天下農蠶也。 天子親耕,以供郊廟之祭,后之親桑,以供祭服。《周官》 曰:「后親桑,率外內婦蠶於北郊。」

《蓍龜篇》:以火動龜,不以水動蓍,何以為嘔則是也。蓍 龜敗則埋之何?重之不欲人襲尊者也。《周官》曰:「凡國 之大事,先筮而後卜。凡卜,人君視體,大夫視色,士視 墨,凡人卜事,視高,揚火以作龜。凡取龜用秋時,攻龜 用冬時。」

《嫁娶篇》:「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 交接之時也。《周官》曰:「仲春之月,合會男女,令男三十 娶,女二十嫁。」

《喪服篇》:「凶服不敢入公門」者,明尊朝廷,吉凶不相干。 故《周官》曰:「凶服不入公門。」

《中論曆數》篇:「《周禮》太史之職,正歲年以序事,頒之於 官府及都鄙,告朔於邦國。於是分至啟閉之日,人君 親登觀臺以望氣,而書雲物,為備者也。」

《民數》篇。《周禮》,「孟冬,司寇獻民數於王,王拜而受之,登 於天府,內史、司會、冢宰貳之。」其重之如是也。今之為 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無田而欲樹藝也,雖有良農, 安所措其彊力乎?是以先王制六鄉六遂之法,所以 維持其民,而為之綱目也。使其鄰比相保相愛,刑罰 慶賞,相延相及,故出入存亡,臧否順逆,可得而知矣。 獨斷冕冠垂旒:《周禮》,「天子冕前後垂,延朱綠藻,有十 二旒,公侯大夫各有差別。」漢興至孝明帝永平二年, 詔有司採《尚書·皋陶篇》及《周官》《禮記》而定制焉。皆廣 七寸,長尺二寸,前圓後方,朱綠裡而元上,前垂四寸, 後垂三寸,繫白玉珠於其端,是為十二旒,組纓如其 綬之色。三公及諸侯之祠者,朱綠九旒,青玉珠;卿大 夫七旒,黑玉珠。皆有前無後,組纓各視其綬之色,旁 垂黈纊當耳。郊天地、祠宗廟、祀明堂,則冠之。孔子曰: 「服周之冕,鄙人不識,謂之平天冠。」

王通中說:子居家不暫捨《周禮》。門人問於子,子曰:「先 師以王道,極是也。如有用我,則執此以往。」通也。宗周 之介,子敢忘其禮乎?子曰:「《周禮》其敵於天命乎?」 畫墁錄《考工記》之文,可謂文矣。或以為周公之文,然 乎?亦三代之文,漢諸儒不及矣。

《王氏談錄》:「公云:『學者多疑《周官》,以吾考之,殆作而未 用之書也』。」以近事比之,唐世制《六典》,著當時百官之 目,最為詳悉,竟不能遵用。

《芥隱筆記》:《唐書百官志》:「席壽,器用經久謂之壽。」《考工 記》「犀甲壽百年」,起乎此。

《聞見後錄》。昔孟子欲言《周禮》,而患無其籍,今《周禮》最 後出,多雜以六國之事,大要瀆祀斂財,冗官擾民,可 施於文,不可措於事者也。先儒以為六國陰謀之書, 則過矣。晁伯以更生為新室之書也,曰:「《詩》《書》但稱四 嶽,新室稱五嶽,《周禮》亦稱五嶽」,類此不一。余頗疑之。 得司馬文正公《日記》上主青苗法,曰「此《周禮》泉府之 職,周公之法也。」光對曰:「陛下容臣不識忌諱,臣乃敢 昧死言之。昔劉歆用此法以佐王莽,使農商失業,涕 泣於市道,卒亡天下,安足為聖朝法也!且王莽以錢 貸民,使為本業,計其所得之利,十取其一,比於今日, 歲取四分之息,猶為輕也。」上曰:「王莽取天下本不以 正。」光對曰:「王莽取之雖不以正,然受漢家完富之業, 向使不變法征利,結怨於民,猶或未亡也。」是文正公 意亦以《周禮》多新室之事也。自王荊公藉以文其政 事,盡以為周公之書,學者無敢議者矣。

《容齋續筆》:《周禮》一書,世謂周公所作而非也,昔賢以 為戰國陰謀之書,考其實,蓋出於劉歆之手。《漢書儒 林傳》盡載諸經專門師授,此獨無傳。至王莽時,歆為 國師,始建立《周官經》,以為《周禮》,且置博士。而河南杜 子春受業於歆,還家以教門徒,好學之士鄭興及其 子眾往師之,此書遂行。歆之處心積慮,用以濟莽之」 惡,據以毒痡四海,如五均、六筦、市官賒貸,諸所興為, 皆是也。故當其時,公孫祿既已斥歆顛倒《六經》,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