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3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梅鼎祚序周禮最晚出當漢之季已為群儒所排詆歷世滋久疑信互生疑者謂六國陰謀不經之書信者謂公旦太平致治之蹟抑大有徑庭矣夫漢閏

秦而承周統,其遺蹟豈澌盡無傳?后之獻者以應購, 錄者以閎覽,不無緣飾,或旋傅益之,真贋淆而疑信 半,固其所也。為之訓故者,杜、鄭而下將百計;為之析 佗官補《冬官》者,俞、王而下將什計,然皆不能無異同。 同異形而得失具,亦其所也。至宋朱申氏尊舊傳為 《句解》,解不必超諸家,而句櫛字比,實初學之津梁焉。 往者先大夫嘗有志而未之逮,所與遊孫先生攀士 龍者,寤寐於斯,求之十年而獲《古本》,又求之二十年 而成《釋評》。其意以析補非古也。疑而至詆之陰謀,反 古者也。故式祖於朱,而義禘於杜鄭。越唐及今,為顯 為別,為戚為疏。若公彥穎達,若吳幼清,若何廣昌、柯 晉安,凡茲族也,咸列宗祊,名之曰「《古周禮釋評》。蓋孫 先生多聞人也。大校釋以訓經,惟善則擇,無庸師心; 評以證故,有疑則闕,無庸駕說。要以罔羅遺佚,總攝 今古,整齊異同,考見得失,務守至正,成一家之言。猶 之『八珍在御,取其備舉,而授獻尸饔,無貴異物;六樂 在縣,取其同律;而廞器序事,無尚繁聲。其為力若因, 而其為心良苦』。」世有「學《周禮》者乎?即茲可以從周矣, 則其為惠也甚鉅。」先生之執友,與其門弟子共探之 笥中,而命諸剞劂,其陳義甚高。役既竣,問序予小子, 且曰:「子先子之志也。」梅鼎祚曰:「《周禮》出自國師,歆已 無信,而復首賊之以新莽,繼夷之以宇文,論者概以 是疑《周禮》」誖也,而其用卒遂詘。《大明中天三辰章》,而 六典建,悉倣成周,且顓以經術論士。顧《周禮》不登於 學官,善法者特師其意乎?而併其名遂漸湮。孫先生 少遊鄉校,聲著甚於載籍,靡所不博,而所稱築削,有 年在斯也,其志念深乎哉!然竟窮戹以老,僅託之空 言,或因慨經術不足以盡士,非經術不足以盡士也。 而今士之旅進者,要不足以盡經術也。若先生可謂 善治經,達於禮矣。先生孝友端諒,非禮弗履。今方屆 申公被徵之歲,卿大夫未有論薦者,予於是信漢猶 近古,而由周以來,聖經不至,澌盡無傳也。繄漢儒之 烈耶?吾宣前孫先生,數十年有貢待詔公汝成,纂注 《三禮》,頗多所修明。夫俗日以波,禮崩樂毀,而鄉之達 禮者先後相望,則《周禮》其在宣乎?予得憑几而觀焉, 迺躍然為之序。第維忝先志是媿爾。萬曆癸卯季夏 中旬,宣城梅鼎祚禹金撰。

王志長周禮注疏刪翼三十卷

按志長自序古先哲王治天下之規模莫備于周之六官今試考之太宰總掌六典其所治不出邦國官府萬民天為萬民而作之君君為萬民而設之六官

然則民事之外無王事矣。古之王者,以民之富為富, 以民之強為強,民或一不帥教而屏于鄉,不啻己之 探湯焉。推而敬天,亦敬其能生萬民爾;敬群臣,亦敬 其能安萬民爾。三代之所重,無有過于民者矣。《六官》 之書不免纖屑,然苟得其重民之意以求之,則用意 精而操術簡,《全經》固可以一言蔽也。自經學失傳,古 聖王之意漫滅于語言文字之中,于是後有瀆亂之 譏,甚至題以偽妄而棄之。縱習其文詞,不過摭拾餖 飣,以增華借潤而已矣。又烏能探精意于千載之上, 舉而措之,躋斯民于成周、太和間哉!或曰:「古之人操 此以禍天下者多矣。夫新莽之禍于漢也,金陵之禍 于宋也,悖其旨也。《岐伯》、俞拊之書,後」世恆挾之以殺 人,而謂岐伯、俞拊乃古之雄于殺人者,豈可哉?故曰: 「治術之卑,則經術之謬也。」予自甲戌廢歸,讀是編,凡 再錄鄭、賈之文,刪之又旁及後儒諸書,苟足發明重 民之微意者,必綴于後,非是勿取也。邑侯葉公見而 稱善,書成,相釐正之,遂授之梓。

按葉培恕序周公相孺子王爰輯周禮蔚然備一代之觀所以顯文謨承武烈者在于是蓋用人理財之權宮府教養禮樂兵農生殺之柄如身使臂臂使指

百執事上之六官,六官上之宰相,宰相上之至尊,誰 有不釐之弊,不播之利哉?苐補亡復古、補遺考注諸 家雖有弋獲終等說,鈴鹿城王平仲先生有《周禮刪 翼》一編,竊慕乎公之相孺子王也。昔孔子因諸侯之 去冬官籍,作《春秋》以輔之,俾左丘明布凡例而藏諸, 讀《春秋》者謂周公之禮在是,則《周禮》一書,誠今日救 時之策矣。

陳仁錫周禮句解六卷

按仁錫自序粵溯禹會塗山玉帛萬國湯黜夏歸商者三千周蓋千八百國會孟津者八百及春秋冠帶十二未幾合為七併于秦周諸侯盡矣諸侯盡而周

亡,周亡,禮亡。孟子,周末人也。公田、「私田」,說已不詳,幸 其書出于文、景之代,文帝召魏文侯時老樂工,因得 《春官大司樂章》。景帝子河間獻王好古學,購得《周官》 五篇,武帝求遺書上之,藏于祕府,禮家諸儒皆莫之 見。哀帝時,劉歆校理祕書,始著于錄,以《考工記》補《冬 官》之闕焉。以《冬官》非闕而補之者,昉宋俞廷椿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