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4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要則統於《天官》,大綱小目,截然有紀,萬世有國者之龜鑑也。

黃溍曰:「三代法制見於經者,惟《周官》一書,大綱小紀,詳略相因,其言人事悉矣。」

何異?孫曰:先儒疑《周禮》非周公全書,大綱是周公作,書未全備而公歿,故尚缺《冬官》一篇。今攷《尚書周官》,其三公三孤與《周禮》不合,此知《六典》官制未及施行,中間必有末世添入者,繁冗瑣屑處,多漢儒增益,如盟詛之類,府史胥徒之屬,叢雜可疑。汪克寬曰:「《周禮》一書,果為周公作乎?漢武嘗謂《周禮》為瀆亂不驗之書」,何休又云「六國陰謀之書」,歐陽文忠謂《周禮》可疑者二,蘇穎濱謂《周禮》不可信者三,是皆論以為非周公之遺制也。然則《周禮》果非周公所作乎?朱子蓋嘗以周家法度廣大精密言之,嘗以「周公建太平之基本」稱之,又嘗以「周公從廣大心中流出」稱之。張橫渠謂周公治周莫詳於《周禮》,賈公彥序《周禮廢興》,又謂「鄭元遍覽群經,知《周禮》者乃周公致太平之跡。」是則又明為周公所作也。攷之《西漢志》,於周公未之見。《東漢儒林傳》乃謂:《周官經》六篇,本孔安國所獻。《隋書經籍志》乃云:「漢時有李氏得《周官》,上於河間獻王,獨闕《冬官》一篇,獻王購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記》補成六篇,奏之。」孝武時蓋有其書,特未與五經例置博士耳。至西漢劉歆始置博士,遂盛行於世,後世因有《周禮》作於劉歆之說,是則《周禮》作於周公,而非他人之制明矣。然《冬官》何為而缺也?經罹秦焰散佚之餘,與漢儒編錄附麗之誤而始謂之闕也。何以知其然?愚因考補散逸得之。夫五官所掌,曰治、曰禮、曰教、曰政、曰刑,而《冬官》則掌邦土。或坐而論道,謂之王公;或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或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此《冬官》之大較也。見《考工記》所載者,其屬二十有九,皆工之事,而士與商農之職俱缺焉。考之《春官》之中,如世婦內宗、外宗,皆宮中之職,本屬《天官》,而乃入之《春官》。《夏官》之中,如司士諸子,皆掌士之職,本屬《冬官》。疑作《春官》。而乃入之《夏官》。地官之中,如《司士》《質人》《廛人》、賈師、《司虣》、司稽、胥師、肆長、泉府,此皆主於商土;均草人、稻人、場人、司稼等職,此皆主於農:皆本屬冬官,因其職與《大司徒》「掌土地人民」者相類,乃以入之地官。若是者,謂非編錄附麗之誤,不可也。況《小宰紀》六官六屬各六十,攷之《天官》自太宰以下六十二地官,大司空以下七十九,春官大宗伯以下七十一,夏官大司馬以下六十九,秋官大司寇以下六十五,何以冬官獨缺而為數不及?五官皆盈,而餘數過之?無是理也。他如《儀禮》有嗇夫之官,《國語》有司商之官,皆不載諸《周禮》,此亦冬官之脫簡也。要之,見載於《考工記》者,固為冬官之屬。然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職不止此,當自大司空、小司空而下摭《夏官》之中「掌土者」,《地官》之下掌商、農與夫嗇夫、司商之數,并今《考工記》所載之工總屬《冬官》,則不惟合於《周官》司空之所職,與小宰六官六屬之目,而且《周官》制作之盛,燦然溢著於篇,使人得以觀其會通,而為太平典禮之全書也。克寬因并錄卷末,以俟博古君子正焉。

朱升曰:「周公《六典》本以命官而非以記禮,其間所載之禮乃職掌之所及者爾。」

薛瑄曰:「《周禮》後世用其制者,猶不可易」 ,可見為聖人之書。

何喬新曰:「『『《周禮》規模極其廣大,節目極其周詳,非聖人不能作也。其官名莫不有義,治非天事,謂之天官』者,治以道為本也;教非地事,謂之地官』者,教以化為本也。禮以仁為本,故禮曰《春官》;政以禮為本,故政曰《夏官》;刑以義為主,故刑曰《秋官》;事以智為主,故事曰《冬官》。名曰宰,以制變為義,名曰夫;以帥人為義,以正」 人則曰「正」 ,以長人則曰「伯。」 司者,伺察之謂;氏者,世守之稱。尊其智故稱「大夫」 ,卑其人故稱「人。」 大綱小紀,莫不具載。非聖人心胸廣大,孰能與於斯?彼不知而妄議者,烏足以論聖人之制作哉?奈何煨燼於秦火,而聖人之經不全;附會於漢儒,而聖經之旨益晦。是故《天官》之文,有雜在他官者,如內史司士之類是也。亦有他官之文雜在天官者,如《甸師》《世婦》之類是也。《地官》之文有雜在他官者,如《大司樂》、諸子之類是也。亦有他官之文雜在地官者,如《閭師》、柞氏之類是也。《春官》之文有雜在他官者,如《封人》、大小行人之類是也。亦有他官之文雜在春官者,如《御史》、大小胥之類是也。《夏官》之文有雜在他官者,如《銜枚》氏《司隸》之類是也;亦有他官之文雜在夏官者,如《職方氏》《弁師》之類是也。至如《掌祭》之類,吾知其非秋官之文。《縣師》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