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6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周末人也。公田、私田說已不詳,乃引《詩》而想像言之,曰:「此其大略」 ,蓋慎之也。況今去周二千五百餘年,豈能有以信其必然哉!吾是以見古本之不可不存也。

繆泳曰:「吳治字道輿,嘉興縣學生。其書藏於家,未刊行。」

萬斯大《周官辨非》二卷。

陸元輔曰:「四明諸生萬斯大充宗著,崇禎丙子舉人。萬泰履安之第六子也。從學於黃黎洲,究心經學,以《周官》為非周公之書,舉其可疑者辨駁之,凡五十五則。或舉吳氏之說,或獨抒己見,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黎州極稱許之,以為不意晚年見此奇特。」

黃宗羲曰:「充宗生逢喪亂,不為科舉之學,湛思諸經,以為非通諸經不能通一經;非悟傳注之失,則不能通經;非以經釋經,則無由悟傳注之失。」 所為書曰:《學禮質疑》二卷,《周官辨非》二卷,《儀禮商》二卷,《禮記偶箋》三卷。又輯《春秋》二百四十卷,燼於火。

黃度《周禮五官說》:《宋志》五卷。

葉適《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王與之曰:「山陰黃文叔有《五官解》,刊在浙東倉司。」 張萱曰:「宋紹熙間新昌黃文叔度著,始述五官而為之說,與孔、孟以理貫事者相發明。又以前準後由春秋、戰國至宋,沿而別之。」 其敘鄉遂、溝洫,辨二鄭是非,又與永嘉陳君舉《周禮說》相出入。葉適敘之。

曹津「《周禮五官集傳》五卷。」

《嘉善縣志》:「津字元會,歲貢生,官南安府儒學教授。《周禮集傳》五卷,闕,《考工記》不解。」

史浩《周禮天地二官講義》:《宋志》「十二卷。」

《中興藝文志》:「孝宗為建王史浩分講《周禮》,多啟發孝宗稱之。」

王與之曰:「四明史直翁有《天地二官講義》。」

王應麟曰:「《周官講義》十四卷,史浩為建王府直講時撰,止於地官司關」

按《史衛王講義》一十四卷,自「冢宰」 至司關而止。余所抄者,文淵閣殘本,係宋時雕板,第存七、八、九三卷而已。天官闕司書以前,地官、司徒亦闕其半,小司徒之後皆無之。此非完書,度儲藏者寡,不審海內尚有別本否也?

魏校《周禮天官沿革傳》六卷。

周必大《周禮庖人講義》一篇。

按:益公於經筵進講,載《承明稿》。

曹叔遠《周禮地官講義》。

王與之曰:「永嘉曹叔遠,字器遠,有地官遂人,至槁人講義。」

王廷相「《周禮》九。」一篇。

江與山《周禮秋官講義》。《宋志》一卷。

尹躬《冬官解》。

王應電《冬官解》一卷。

應電《自序》。按:《序》已另載,不重錄。

《冬官考工記》一篇。

鄭康成曰:「此篇司空之官也。《司空篇》亡,漢興,購求千金不得。此前世識其事者錄記以備大數耳。」 《南齊書》,文惠太子鎮雍州,有盜發楚王冢,獲竹𥳑書,青絲編𥳑,廣數分,長二尺。有得十餘簡,以示王僧虔曰:「是蝌蚪書,《考工記》《周官》所闕文也。」

賈公彥曰:「周衰,諸侯惡典籍之害己者,皆滅去之。《司空篇》亡已久,有人尊習舊典,錄此三十工,以為《考工記》。雖不知其人,又不知作在何日,要知在於秦前,是以遭秦滅典籍,韋氏、裘氏等闕也。」

張舜民曰:「《考工記》之文,可謂文矣。」 或以為周公之文,然乎?亦三代之文,漢諸儒不及矣。

鄭鍔曰:「司空之職,用是以考百工之事,其篇亡,其記存。漢儒劉歆校理祕書,得之以備司空之闕。」 易祓曰:「《考工記》非周書也。言周人上輿而有梓匠之制,言周人明堂而有世室重屋之制,言溝洫澮川非遂人之制,言旂旗旟旐非大司馬、司常、巾車之制,眡周典大不類。」 又曰:「三十工有以人名者,有以氏名者,有以事」 名者,惟《畫繢職》獨言所職之事。其他如輿人、輪人之類,則以人名之,謂工以巧為能,不必責之世守也。如築氏、冶氏之類,則以氏名之,謂官有世功,族有世業,必世習之為貴也。然攻木無稱氏,攻金摶埴無稱人者,蓋制木必以巧,而金土貴乎世習,寧非記者深得先王之意乎?

林希逸曰:「《周禮》六官闕其一,河間獻王以《考工記》足之。《考工》之文,自與五官不同。予嘗以此為造物之巧,畢竟五官文字,俱同一律,《考工》之文又奇足,以此書似造物有意也。或曰:輪人、輿人、弓人、廬人、匠人、車人、梓人。此攻木之工七也,築氏、冶氏、鳧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