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5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記,《周官》所闕文也'。漢時《科斗書》已廢,則記非博士作也。

葉時曰:「六經更秦火,缺裂而不全者多矣。《書》亡四十三篇,《周雅》亡六篇,《魯雅》亡六篇,不獨《周禮》為然。夫秦人之心何心哉?己則不行先王之道,而恐天下後世之人執經以議己,故取聖經而置之烈焰,使後世不及見全書,安得不追仇於秦火之酷?雖然,《六經》無全書,固可以為秦人之罪;而《周禮》一經不得其全,不可」 獨咎秦人也。蓋自王道既衰,霸圖迭起,入春秋以來,周公之禮雖不盡用,而猶可盡傳;《周禮》之經雖不盡行,而猶可盡見。戰國暴君污吏,將欲肆其所為,以求遂其所欲,惡其害己而去其籍。故至孟子之時,井田之問,爵祿之問,孟子已不得其詳。戰國諸侯之酷,蓋已先秦火矣。漢室龍興,山巖屋壁之間,稍稍間出。《周禮》六官,缺一而五存。天之未喪斯文亦幸矣。河間獻王得之,不啻如獲圭璧,不吝千金重募求全書,獻王之意厚矣。然全書竟不可得,獻王恨之,乃求《考工記》以足其書,謂可以備《周官》之缺。不知以記而補《周禮》,何異拾賤醫之方,以補盧扁之書。庸人案之,適足為病。《五官》尚存,武帝且以為末世瀆亂不驗之書,則武帝之忽略聖經,未必不自《考工記》一篇啟之也。嗟夫!《書》亡而張霸偽書作,《詩》亡而束晳補亡,詩作,適資識者一捧腹耳,曾謂《考工記》而可補《禮經》乎?且百工,細事耳,固非《周官》所可無,而於《周官》設官之意何補?又況《秋官》有典瑞、玉人,不必補可也;《夏官》有量人、匠人,不必補可也。《天官》有染人、鍾氏、㡛氏,雖缺何害乎?《地官》有鼓人、鮑人、韗人,雖亡何損乎?雖無車人而巾車之職尚存,雖無弓人而司弓矢之職猶在。匠人、溝洫之制已見於《遂人》,鼓人、射侯之制已見於射人,有如攻皮之工五,既補以三,而又闕其二,不知韋氏、裘氏,豈非《天官》司皮掌裘之職乎?《周禮》無待於《考工記》,獻王以此補之,亦陋矣。大抵獻王之補亡也,漢儒之習未脫也。《樂記》一篇,欲以備《樂書》之闕,《考工記》一篇,欲以補《禮書》之亡,獻王之見然爾。然而《周禮》廢興,有不係是。昔者仲孫湫來省難,退而曰:「魯猶秉《周禮》,未可動也。」 且魯與春秋之時,非能盡秉《周禮》者也。然於《周禮》雖未能盡用,苟未至於盡亡而亦可以立國。《周禮》六官雖缺其一,不猶愈於盡亡乎?後世誠能因五官之存,而講求《周禮》之遺典而施行焉,則西周之美可尋矣。而況《冬官》之書雖亡,《冬官》之意實未嘗亡也。「太宰事典,以冨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小宰事職,以冨邦國,以養萬民,以生百物」 ,則《冬官》之意在《周禮》可考也,書之「《周官》,可覆也。」 觀此,則司空職雖亡而未嘗亡,《考工記》不必補也。然既以《考工記》為不必補,則百工之事亦不必問也。

黃震曰:「『《考工記》本《尚書》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之說,而名各官。鄭注云:『《司空篇》亡,漢興,購千金弗得,先儒據所聞記之』。」 王次點曰:「以《周官》司空之掌攷之,《司空》未可以為亡也。考《小宰》言六官設屬各有六十,今治官之屬六十有三,教官之屬七十有八,禮官之屬七十,政官之屬六十有九,刑官之屬六十有七,意」 者𥳑編錯雜,先儒莫之能辨,遂以《考工記》補之,其實司空一官未嘗亡也。愚按《周禮》出於漢末,鄭氏謂漢興,購求《司空篇》不得,恐未可信。今以五官所餘之數,合《考工》三十之數目,可足本篇六十,而謂先儒莫之能辨,此豈難見之事,而先儒莫之能哉?或疑此書正因晚出,故為錯脫,以示其為古,未知然否。然五官之屬,皆差互不倫,非特司空一官而已也。

朱申曰:「《冬官》不名司空而名《考工記》者,蓋漢儒名之也。」

丘濬曰:「自《周禮》出於漢,六官而亡其一。世儒以《考工》補《冬官》,亡,未始有異議者。」 宋淳熙中,俞廷椿始著《復古編》,謂《司空》之篇,實雜出於五官之屬,且因《司空》之復,而六官之譌誤亦遂可以類考。嘉熙間,王次點復作《周官補遺》。元泰定中,丘葵又參訂俞、王二家之說,以為成書。吳澂作《三禮考註》,首以是言,且謂「《冬官》未」 嘗亡,而《地官》之文實亡也。由是以觀,則冬官本未嘗亡,所亡者《冬官》首章所謂「惟王建國」 至「以為民極」 二十字,及「乃立冬官司空」 至「邦國」 二十字,及「大司空之職」 、「小司空之職」 二條,亦如《虞書》之《舜典》,實未嘗亡,特失其曰「若稽古」 以下二十八字耳。然自隋、唐以來,立為六部,以率學校屬禮部,財賦屬戶部,行之實亦良便。後世有志復古以致太平者,師周公之意,而不泥其故跡可也。此丘氏之說,則是以《冬官》斷乎其未嘗缺,而所缺者特四十字及兩條耳。今聖明在上,宜申命禮官補其四十字之缺,暨俞、王諸儒所摘擬者,而并綴《考工記》於末,以無失漢儒搜補之初意,詎非完然?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