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6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多至於三千三百。公特取其切於士庶人家日用之 近者,以為維世導俗之助耳。」余謂禮者,緣人情而為 之者也。宜人之情所由在禮,則所好在禮。顧今之人 情不喜禮,又姍笑行古禮者何歟?此無他,古禮淡,俗 禮華;古禮繁,俗禮簡。以其厭淡喜華之心,而便於苟 簡自恣之習,又焉得不以古禮為桎梏,以行古禮之 人為怪異也。雖然,使人反求於其心之所不安者,即 而思之,吾知必將以其不喜《古禮》者而不喜俗禮,以 其姍笑行古禮之人者而姍笑俗人也。天下之事,患 無有倡而興之者耳。有人焉排流俗以倡明古道,而 無人和者,余不信也。今少宰公既首倡之矣,諸君子 有不同然和之者乎?爰命刻於藩司,用觀「古禮」之行, 自齊魯始。

唐伯元禮編二十八卷

按伯元自序禮者何儀禮與大小戴記也編者何上編中編下編也禮一也而上中下者何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古稱五典五典者禮所自出也故上編

冠、昏、喪、祭、俗謂四禮。四禮者,人道之終始也,故中編 禮者,性之德也。道問學,所以尊德性。《傳》不云乎:「待其 人而後行。」夫禮論者,學禮之方,而行禮之人也,故下 編編一也,多至十卷,少或八卷者何?言容、服、食、稱、謂、 餽遺、卜筮,莫不有動作威儀之則,所以身範物先,而 綱維五典也,故以繫之上,是謂上編十卷。《鄉飲酒》《鄉 射》《投壺》《覲禮》《燕禮》《聘禮》猶乎四禮之非時莫行也,非 力莫舉也,故以繫之「中」,是謂《中編》十卷。禮得則樂生, 故次《樂論》;禮樂備而天下治,故次《治論》。治本學,學本 道也,故次《學論》。次《道論》。其煩簡,一因乎舊文,要之學 禮焉耳矣,故以繫之《下》,是謂《下編》八卷。夫三編者,三 才之義也;二十八卷者,列宿之義也。「其意則出於偶 合,而非有意於其間也。然此三禮也,不有《周禮》乎?何 遺之也?」曰:「《周禮》,《周官》也,非為禮也,且全而無容編焉。 其采及《家語》《荀子》諸書,何也?大小戴舊所采,有醇有 疵,有詳有略,而吾折衷之者也。其《儀禮》或采或否,何 也?所備者士禮;所不備者諸侯大夫之禮也。備小戴 而漏《大戴》,何也?」子曰:吾從周小戴時王之制,而今之 同文也,故不敢以不備也。夫儒者於三禮代有訂正, 其最著者,莫如紫陽夫子與近代湛元明氏。今所傳 《儀禮》二禮,分經分傳,亦既詳乎其言矣,而子異之,何 也?小戴零星錯落,大戴掛一漏百,倘非比類而分,則 次第不可得而考也。是故可以《經》則經,可以傳則傳。 是編與二書同也。分節而比其類,就類而分其次,重 復者有刪,殘斷者無遺,錯亂者就緒,則是編也竊取 焉,而不敢辭其僭妄之罪也。編治於壬辰,訖於丙申, 凡五載半屬司封。司銓之暇,時或破冗為之,急在成 編,而不暇盡詳其歸趣。若曰倘其體裁便於覽觀,不 至開卷而茫然使初學之士可讀,好古之君子可考 也。雖有未盡之編,猶可以俟後賢於異時,庶幾禮教 藉以不墜,則是編之大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