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78 (1700-1725).djvu/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乃明明德」,即《大學》三綱領之二也。所謂後分四者之 目,曰格物、致知,曰誠意、正心,曰修身,曰「齊家」是也。格 致以始之,修齊以終之,即《大學》八條目之六也。雖曰 三綱領之二,而至善之止固在其中。雖曰八條目之 六,而治平之理悉該其內。仰惟陛下躬上智之資,稟 生知之性,一讀百篇,五行並下,是豈尋常可得而窺 測也哉?自今以往,誠留意焉,則帝王之學必可傳,帝 王之治必可復。矧以篇章,減省工夫,惟在於專。旬日 研窮,效驗決有可獲。至於一得之愚,并此以獻。臣廉 謹題。

景星大學集說啟蒙一卷

按星自序星幼承父命嗣儒業而苦無常師年十六始得出就伯父黃先生學先生曰汝欲為學必先熟讀四書以為之本而後他經可讀矣星於是晝誦夜

思,不敢少惰。居四年,得粗通大義。後欲明經習舉子 業,先生又引星進郡庠,俾受《春秋經》於勾乘楊先生。 一時師友切偲問辨,資益為多。復得諸羽翼書為之 啟發,然後益知《四書》奧義不可不窮矣。故星不揆庸 愚,僭於佔畢之暇,彙集諸說,熟玩詳味,分經別注,妄 加去取。十年之內,掇拾成編,目之曰《四書集說啟蒙》, 將私塾以訓子孫。既而一二同志懼其久而墜佚,請 壽諸梓,以便初學。顧星僭妄之罪,已不可逭,尚賴諸 明理君子重加訂正而可否之,則星之志也。

劉績大學集注一卷

按績自序大學舊在禮記中至宋程子以為孔氏遺書而表章之朱子為之章句然天下之理不容毫髮差故據舊本取詩云至沒世不忘一百二十五字次

《聽訟章》後,取「此謂」至「必誠其意」一百二十八字,又次 其後改「知本」二字為「物格」,然後此為完書。蓋格乃感 而應之,學以聚之,問以辨之,皆欲得人心同然。故即 其感應者知其為善。誠意默而識此善也;正心不為 物誘此善也;修身,善發於外中,禮也;治國平天下,善 見於遠近事業也。自人所得曰德,以其可欲曰善,即 親民而見明德止至善,非新民亦止至善也。家言「孝 弟、慈國」,「天下」言「老老」、「長長」、「恤孤」,善之用有差等也。《絜 矩》、「物格」之,施於政也;「得眾」,善之同也;「得天命」,善之充 也;「忠信」,進之方也;「財用」,行之效也。「循是為君子,反是 為小人。」用樂善而迸戕善,仁人其至也;即民之秉彝 立教,則百王難損也。故此書精粗兼備,先後相因,上 下通行,古今不變。始而「《易》知易行,終則可以位天地、 育萬物」也。績生去孔子幾二千年,去朱子幾四百年, 安能決是非?如此之明,不過以心驗之而已。

王守仁大學古本旁釋一卷

按守仁自序大學之要誠意而已矣誠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誠意之極止至善而已矣正心復其體也修身著其用也以言乎己謂之明德以言乎人謂之新

民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 體也,動而後有不善。意者其動也,物者其事也。格物 以誠意去不善之動,以復於善而已矣。善復而體正, 體正而無不善之動矣,是之謂止至善。聖人懼人之 求之於外也,而反覆其辭,舊本析而聖人之意亡矣。 是故不本於誠意而徒以格物者,謂之支;不事於格 物而徒以誠意者,謂之虛。支與「虛」,其於至善也遠矣。 合之以《敬》而益綴,補之以《傳》而益離。吾懼學之日遠 於至善也,去分章而復舊本,傍為之《釋》,以引其義,庶 幾復見聖人之心,而求之者有其要噫?罪我者其亦 以是夫?

王守仁大學問一卷

按鄒守益跋聖學之明其在大學乎聖學之不明其在大學乎古者自小子至於成人初無二致故曰蒙以養正聖功也自天子至於庶人初無二學故曰壹

是皆以修身為本。後世岐《小學》《大學》為二,而謂帝王 經綸之業與韋布章句異。嗚呼!聖人之教天下也,將 望其為經綸乎?將望其為章句乎?古人學術之同異, 執是可以稽矣。古者灑掃應對,造次顛沛,參前倚衡, 無往非格物之功,故求諸吾身而自足。後世鑽研於 書策,摹擬於事為,考索於鳥獸草木,以一物不知為 恥,故求諸萬物而愈不足。求諸吾身而足者,執規矩 以出方圓也;求諸萬物而愈不足者,揣方圓以測規 矩也。絜矩以平天下,天下之大道也。而其目曰:「所惡 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千變萬化,只在 自家好惡上理會。嗚呼!修己以敬,可以安百姓;戒慎 恐懼,可以位育;擴充四端,可以保四海。夫非守約施 博之要乎?《聖學》之篇,要在一者無欲,無欲則靜虛動 直定性之教,以大公順應學天地聖人之常。其於《大 學》之功,同耶?異耶?陽明先師恐《大學》之失其傳也,既 述古本以息群疑,復為問答以闡古本之蘊。讀者虛 心以求之,泝濂洛以達孔孟,其為同為異,必有能辨 之者。

徐爌大學初問一卷與中庸合刻共二卷

按張正位序嘉靖壬戌之秋柱史巖泉先生奉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