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十六爻俱在,而獨置兩爻不論,聖人之意豈若是乎?
王應麟曰:《九家易》,其說見於《李鼎祚集》。若乾升於坤曰「雲行」 ,坤降於乾曰「雨施。」 乾起坤而終於《離》,坤起離而終於坎。離坎者,乾坤之家,而陰陽之府,故曰:「大明終始。」 皆諸儒所未發。
董真卿曰:「荀爽有《周易章句》十卷,又集《九家集解》十卷。」
郝敬曰:「《九家》者流,附會穿鑿,迂僻無當。」
按:《荀氏易注》,見于《釋文》所引,其文不同于今者,「陰」疑于,「陽」疑作「凝」,「為其嫌于無陽也」,「嫌」作「嗛」,「財成天地之道」作「裁成」,「裒多益寡」,「裒」作「捊朋」,「盍簪」作「宗。」「賁如皤如」,「皤」作「波」,「蔑貞凶」,「蔑」作「滅。」「其欲逐逐」作「悠悠」,「大耋之嗟」作「差」,「下戚嗟若」「亦爾」「出涕沱若」,「沱」作「池」,「咸其拇」作「母」,「解」而拇同,「咸其腓」作「肥」,「有疾憊也」,「憊」作「備」,「文王以之」作「似之。」「《家人》嗃嗃」作「確。」「確其牛,掣」作「觭」,「以正邦也」;為漢諱作「國。」「己事」「遄往」,「遄」作「顓。」「惕號」,「惕」作「錫。」「包有魚」,「包」作「胞」,「聚以正也」,「聚」作「取。」「君子以除戎器」,「除」作「慮。」「劓刖」作《臲𡰈》。「井谷射鮒」,「射」作「即。」「井」「收勿幕」,「收」作「甃。」「震來虩」,「虩」作《愬愬》。「震遂」,「泥」作「隊。」「列其夤」作「腎。」「厲薰心」,「薰」作「動。」「婦孕不育」,「孕」作「乘。」「歸妹以須」作「孺。」「月幾望」作「既」,「望」《中孚》同。「雖旬」作「均。」「匪夷所思」,「夷」作「弟。」「婦喪其茀」作「紱。」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惡」作「亞」,可與祐神矣。「祐」作「侑。」六爻之義。《易》以「貢」作「功」、為「矯」,「輮」作「撓」、「為亟」,「心」作「極。」「心」豐多故、親。〈《句》。〉《寡旅》也。別為句。
劉表《周易章句》。〈注〉《隋志》五卷,《新舊唐書》同,中經簿錄 《易注》十卷,《七錄》九卷,《目錄》一卷。〈佚〉
《後漢書》:「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
《漢末英雄記州略》「群寇既盡表乃開立學官,博求儒士,使綦毋闓、宋忠等撰定五經章句。」
宋衷:〈或作忠〉《周易注》:〈注〉《七錄》十卷《新舊唐志》同。《釋文序 錄》九卷。〈佚〉
《隋志》:梁有漢荊州五業從事宋忠,注《周易》十卷,亡。虞翻曰:「北海鄭元、南陽宋忠,雖各立注,忠小差元,而皆未得其門,難以問世。」
陸德明曰:「衷字仲子,南陽章陵人。」
李譔《古文易》。〈佚〉
《蜀志》:「李譔字欽仲,梓潼涪人。」
張滿《周易林》。〈注〉《唐志》七卷。〈佚〉
按滿未詳何代人,《唐志》列許峻之前,附於此。
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注〉《唐志》二卷,《崇文總目》一卷,《通 考》三卷。〈存〉
《釋文序錄》「魏伯陽撰,虞翻注。」
《三洞珠囊》,魏伯陽撰《參同契》。其說以《周易》爻象論作丹之事,而儒者不知神丹之事,多作陰陽注之,殊失其旨。
《中興書目》《參同契》明金丹之訣,篇題蓋倣緯書之目,詞韻皆古,奧雅難通。首言乾坤坎離四卦,橐籥之外。其次言屯蒙六十卦,以見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言納甲六卦,以見一月用功之進退。又次言十二辟卦,以分納甲六卦而兩之。蓋內以詳理月節,外以兼統歲功。此書大要在坎離二字。
鄭東卿曰:「伯陽之《參同契》,意在鍜鍊而入于術,于聖人之道為異端。」
朱子曰:「《參同契》本不為明《易》,姑借此納甲之法,以寓其行持進退之候。其言納甲之法,則今所謂京房占法,見于《火珠林》者,是其遺法。所云甲乙丙丁庚辛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沒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此雖非為明《易》而設,然《易》中無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家,可推而通,則亦無害于《易 》。」 又曰:「《參同契》文章極好,蓋」 後漢之能文者為之。其用字皆根據古書,非今人所能解。
黃震曰:「《參同契》者,漢世上虞人魏伯陽所造。其說出于《神仙傳》,不足憑。為之注釋者,五代末彭曉,則此書必出于五代之前也。參,雜也。同,通也。契,合也。此蓋方士煉丹之書,謂與丹經理通而義合也。然必冒《周易》為稱者,煉丹取子午時為火候,是坎離,因用乾坤坎離四正卦于橐籥之外。其次言屯蒙六十卦,以見一」 日用功之早晚。又次言納甲六卦,以見一日用功之進退。又次言十二辟卦,以分納甲六卦而兩之。要皆附會《周易》,以張大粉飾之。其實煉丹無符于《易》,《易》本無預于煉丹。而今世言火候者,固以三百八十四爻為一週天,以一爻直一日,而爻多日少,終不相合,其妄可知。近世蔡季通學博而不免于雜,嘗留意此書,而晦菴與之游,因為校正。其書頗行,然求其義則終無之。嗚呼!煉丹之說盛于唐,而唐世人主若士大夫,凡惑之者,無不速其死,此書又可尚乎?《道書魏伯陽傳》,言「伯陽將三弟子,一白犬入山作金丹,及成與犬。犬死,伯陽自服自死,弟子繼服又死,二弟子不服而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