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0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作《經典音訓》,不列註傳,全錄文,頗乖詳略。又南北異區,音讀罕同,乃集諸家之讀《九經》《論語》《老》《莊》《爾雅》者,皆著其飜語以增損之。陳氏曰:唐陸德明撰。自五經、三傳、古禮之外,及《孝經》《論語》《爾雅》《莊》《老》,兼解文義,廣采諸家,不但音切也。或言陸吳人,多吳音,綜其實未必然。按前世《藝文志》列於經解類,《中興書目》始入之「小學」 ,非也。

《經史釋題》 卷。

《崇文總目》:唐李肇撰。起《九經》,下止唐氏實錄,列篇帙之凡,概釋其題。

《五經文字》三卷。

陳氏曰:「唐國子司業張參撰。」 大曆中刻石長安太學。

《崇文總目》:「初,參拜,詔與儒官校正經典。乃取漢蔡邕《石經》、許慎《說文》、呂忱《字林》、陸德明《釋文》,命孝廉生顏傅鈔,撮疑互取,定儒師部為一百六十。非緣經見者,皆略而不集。」

《經典分毫正字》一卷。

《崇文總目》:「唐太學博士歐陽融撰。辯正經典字文,使不得相亂。篇帙今闕全篇,止《春秋》中帙,餘篇悉亡。」

《九經字樣》一卷。

《崇文總目》:唐翰林待制唐元度撰。開成中,元度奉詔覆定太學石經字文以來,補張參之闕,更作《九經》字樣,為七十六。

《五經字樣》一卷。

陳氏曰:唐沔王友、翰林待制唐元度撰。補張參之所不載,開成中上之。二書卻當在《小學類》,以其專為經設,故亦附見於此。往宰南城出謁,有持故紙鬻於道右,得此書,乃古京本,五代開運丙午所刻也,遂為家藏書籍之最古者。

《授經圖》 卷。

《崇文總目》:「不著撰人名氏。敘《易》《詩》《書》《禮》《春秋》三家,《論語》《孝經》之學,師承相第,系而為圖。」

《九經餘義》 卷。

《崇文總目》:「皇朝處士黃敏撰。摭諸家之說是非者裁正之。」

《演聖通論》六十卷。

《崇文總目》:「皇朝祕書監致仕胡旦撰。」 以《易》《詩》《書》《論語》先儒傳註得失參糅,故作論而辯正之。

「《易》百篇,《書》五十六篇,《詩》七十八篇,《論語》十八篇,凡二百五十二篇。」 天聖中獻之。

晁氏曰:其所論《易》十六卷,《書》七卷,《詩》十卷,《禮記》十六卷,而《春秋論》別行。天聖嘗獻於朝,博辯精詳,學者宗焉。

陳氏曰:《易》十七,《書》七,《詩》十,《禮記》十六,《春秋》十。其第一卷為目錄。旦,太平興國三年進士第一人。恃才輕躁,累坐擯斥,晚尤黷貨,持吏短長,為時論所薄。然其學亦博矣。

《群經音辯》七卷。

陳氏曰:丞相真定賈昌朝子明撰。康定中侍講天章閣所上。凡五門。

《七經小傳》三卷。

晁氏曰:皇朝劉敞原甫撰。其所謂「七經」 者,《毛詩》《尚書》《公羊》《周禮》《儀禮》《禮記》《論語》也。元祐史官謂慶曆前學者尚文詞,多守章句註疏之學,至敞始異諸儒之說。後王安石修經義,蓋本於敞。公武觀原甫說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之類,經義多勦取之,史官之言不誣。

陳氏曰:前世經學大扺祖述註疏,其以己意言經,著書行世,自敞倡之。惟《春秋》既有成書,而《詩》《書》《三禮》《論語》見之小傳,又《公羊》《左氏》《國語》三則附焉,故曰「七經。」

《河南經說》七卷。

陳氏曰:程頤撰。《繫辭說》一,《書》一,《詩》二,《春秋》一,《論語》一。改定《大學》一。程氏之學,《易》傳為全書,餘經具此。

《龜山經說》八卷。

陳氏曰:楊時撰。《易》三,《詩》《春秋》《孟子》各一,末二卷,則經筵講義也。

《三經義辯》 卷。

《辯學》 卷。

中興藝文志三經義辯楊時撰辯學王居正撰居

正為舉子時,不習王氏《新經字說》,流落十餘年,時出《義辯》示之曰:「吾舉其端,子成吾志。」 居正感厲,首尾十載,為《三經辯學》。凡安石父子言不合道者,悉正之。紹興間,於上前論安石釋經無父無君處,上正色曰:「是豈不害名教?」 居正退序上語,係《辯學書》首上之,與《時義辯》並列祕府。自是天下不復言王氏學矣。

《六經圖》七卷。

陳氏曰:東嘉葉仲堪思文重編。按《館閣書目》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