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學者必比而齊之,於句之重出者去之故也。一則樂師矇瞍止記其音節而亡其辭。竇公之於樂,惟記《周官大司樂》一篇,而其餘不知。制氏則僅記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此樂章之所缺獨多也。噫衰周之際,禮不期於壞而壞,樂不期於崩而崩,孔子方憂其放失而考求之不暇,又豈忍刪去之乎?且夫《采齊》《新宮》《貍首》《繁遏》《渠》《九夏》暨《笙》,《詩》六篇,《商頌》七篇,皆先王著於禮而被於樂者。信如子長之言,則刪自孔子,禮壞樂崩,是誰之過歟?愚有以斷其必不然矣。

卜子商《詩序》《唐志》二卷。

《後漢書》:「衛宏,字敬仲,作《毛詩序》,傳於世。」

沈重曰:「《鄭詩譜》:《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 《隋志》先儒相承,謂「《毛詩序》子夏所創,毛公及衛敬仲又加潤益。」

陸德明曰:「孔子最先刪《詩》以授子夏,子夏遂作序,言口以相傳,未有章句 。」 又曰:「『《關雎》,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國焉』,名《關睢序》,謂之《大序》。此以下則《小序》也。《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未盡,毛更足成之。」

韓愈曰:「子夏不序《詩》。」

成伯瑜曰:「學者以《詩》大小序皆子夏所作,未能無惑。如《關睢》之序,首尾相結,冠束二南。故昭明太子亦云:『《大序》是子夏全制,編入文什,其餘眾篇之小序。子夏惟裁初句耳,至『也』字而止。《葛覃》,后妃之本也。《鴻雁》,美宣王也。如此之類是也。其下皆是大毛,公自以《詩》中之意而繫其辭也。詩人見序下有注。又曰:『東海衛宏所作,事雖兩存,未為允當。當是鄭元於《毛公傳》下即得稱箋,於毛公《序》末略而為注耳。毛公作《傳》之日,漢興已亡其六篇,但據亡篇之小序,惟有一句,毛既不見《詩》體,無由得措其辭也。又高子是戰國時人,在子夏之後,當子夏之世,祭皆有尸,靈星之尸,子夏無為取引。一句之下,多是毛公,非子夏明』』」 矣。

歐陽修曰:孟子去《詩》世近,最善言《詩》。推其所說,《詩》義,與位《序》意多同,故後時異說為《詩》害者,嘗賴《序》文以為證。

王安石曰:「《詩序》詩人所自製。」

蘇轍曰:「孔子之序《書》也,舉其所為作《書》之故;其贊《易》也,發其所以推《易》之端,未嘗詳言之也。非不能詳,以為詳之則隘,是以常舉其略,以待學者自推之。故其言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夫惟不詳,故學者有以推而自得之。今《毛詩》之《序》,何其詳之甚也?世傳以為出於子夏,予竊疑之。子夏嘗言《詩》於仲」 尼,仲尼稱之,故後世之為《詩》者附之。要之,豈必子夏為之?其亦出於孔子或弟子之知《詩》者歟?然使誠出於孔氏也,則不若是詳矣。孔子刪《詩》而取三百十一篇,今亡者六焉。《詩》之序未嘗詳也。《詩》之亡者,經師不得見矣。雖欲詳之而無由其存者,將以解之,故從而附益之,以自信其說。是以其言時有「反覆煩重,類非一人之辭者。凡此皆毛氏之學,而衛宏之所集錄也。」 《東漢儒林傳》曰:「衛宏從謝曼卿受學,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至今傳於世。」 《隋經籍志》曰:「先儒相承,謂《毛詩序》子夏所創,毛公及衛敬仲又加潤益。」 古說本如此,故予存其一言而已,曰:「是《詩》言是事也,而盡去其餘,獨采其可者見於」 今傳;其尤不可者,皆明著其失,以為此孔氏之舊也。

程子曰:「《詩大序》,其文似《繫辭》,其義非子夏所能言也。分明是聖人作此以教學者。蓋聖人慮後世之不知《詩》也,故序《關雎》以示之。學《詩》而不求序,猶欲入室而不由戶也 。」 安節問:「《小序》何人所作?」 曰:「但看《大序》,即可見矣。《序》中分明言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如非《國史》,則何以知其所美、所刺之人?使當時無《小序》,雖聖人亦」 辨不得。

王得臣曰:「『《詩序》非出於子夏。聖人刪次《風》《雅》《頌》,其曰美、曰刺、曰惡、曰規、曰誨、曰誘、曰懼之類,蓋出於孔子,非門弟子所能與也。若《關雎》,后妃之德也;《葛覃》,后妃之本也』。此一句孔子所題,其下乃毛公發明之。」

晁說之曰:「說《毛詩》者,謂其《序》子夏所作。」

曹粹中曰:「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毛傳》謂「古者素絲以英裘,不失其制,大夫羔裘以居」 ,其說如此而已。而《序》云「在位皆節儉正直,德如羔羊」 ,且以退食為節儉,其說出於康成,毛無此意也。「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毛傳》謂「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 ,其說如此而已。《序》云「德如鳲鳩,乃可以配焉。」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毛傳》云「能與君子偕老,乃宜居尊位,服盛服。」 而《序》云「故陳人君之德,服飾之盛,宜與君子偕老。」 則與《傳》意先後顛倒矣。《序》若出於《毛》,亦安得自相違戾如此!要知《毛傳》初行之時,猶未有序也。《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