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1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武榮碑》云:「治《魯詩經》韋君章句。」 則當時韋氏父子亦有章句授弟子矣。

景鸞《齊詩解》。

伏恭《齊詩章句》。

《後漢書》:「伏恭字叔齊。」

杜撫詩「題《約義通》。」

《後漢書》:「杜撫字叔和,作詩題約義通。」

賈逵《毛詩雜義難》。《七錄》十卷。

《後漢書》「逵撰《毛氏異同》行於世。」

趙曄《詩細》。《七錄》二卷。歷神泉。《七錄》一卷。

《後漢書》:趙曄,字長君。虞翻曰:「有道山陰趙曄,徵士上虞王充,各洪才淵懿,學究道源,著書垂藻,絡繹百篇,釋經傳之宿疑,解當世之盤結,上窮陰陽之奧祕,下據人事之歸極。」

張匡《韓詩章句》。

《後漢書》:「張匡字文通,習韓詩,作章句。」

馬融《毛詩注》。《七錄》十卷。

鄭元《毛詩箋》。《隋志》:「二十卷。」

陸德明曰:「鄭氏作《箋》,申明毛義以難三家,於是三家遂廢。」 曰:「鄭氏《箋》者,非毛公、馬融、王肅等題,相傳云是雷次宗,頒承既久,未敢為異。」 又按:周續之與雷次宗仝受慧法師《詩義》,而續之釋題已如此,又恐非雷之題也。

按:《毛詩》經文久而滋誤者,因鄭《箋》可證其非。若《小旻》「如彼泉流」 ,今誤「流泉」 ,鄭《箋》云:「如原泉之流。」 則流泉非矣。「旱麓延於條枚」 ,「延」 今作「施」 ,鄭《箋》云:「延蔓於木之枚,木而茂盛」 ,則當作「延」 矣。《思齊》「厲假不瑕」 ,「厲」 今作「烈」 ,鄭《箋》云:「厲假皆病也。」 又「古之人無擇」 ,「擇」 今作「斁。」 鄭《箋》云:「口無擇言,身無擇行,以身化其臣。」 下卷「阿嗣先公爾酋矣」 ,今作「似先公酋矣。」 鄭箋云:「嗣先公之功而終成之蕩。《殷鑒》不遠,近在夏后之世。」 今本失「近」 字。鄭《箋》云:「近在夏后之世,謂湯誅桀也。」 凡此皆可補王伯厚《詩攷》之闕。

《毛詩譜》:《新唐志》三卷。《毛詩》音。

陸德明曰:「為《詩音》者九人:鄭康成、徐邈、蔡氏、孔氏、阮侃、王肅、江惇、干寶、李軌。」

《荀爽詩傳》。

荀悅曰:「臣悅叔父故司徒爽,著《詩傳》,皆附正義,無他說,通人學者多好尚之,然希得立於學官也。」

侯包《韓詩翼要》:《隋志》十卷。

按:《孔氏正義》於《抑》《詩》引侯包云:「衛武公刺王室,亦以自戒。行年九十有五,猶使臣日誦是詩而不離於其側。」

杜瓊《韓詩章句》:

《蜀志》:「瓊字伯瑜,成都人。」

王肅《毛詩注》。《隋志》:「二十卷。」《毛詩義駮》:《隋志》八 卷。《毛詩奏事》。《隋志》一卷。《毛詩問難》。《七錄》二 卷。《毛詩》音。

陸德明曰:「魏太常王肅述毛,非鄭。」

歐陽修曰:「《擊鼓》五章,自《爰居》而下三章,王肅以為衛人從軍者與其室家決別之辭,而鄭氏以為軍中士伍相約誓之言。夫衛人暫出從軍,其卒伍豈宜相約偕老於軍中?此非人情也,當以王肅之說為是。」

劉楨《毛詩義問》《隋志》十卷。

王應麟曰:《正義》於《七月詩》引之。

《典略》:「劉楨字公幹,東平寧陽人。」

《冊府元龜》:「劉楨為太子文學,撰《毛詩義問》九卷。」按歐陽詢《藝文類聚》引《毛詩義問》云:「橫一木作門,而上無屋,謂之衡門。」徐堅《初學記》引《毛詩義問》云:「鉶羹有菜,鹽豉,其中菜為其形象可食,因以鉶為名。」又云:「狐之類貉。貉,貒,貍也。貉子曰貆。」形狀與貉類異。世人名貆貉,子似貍。又《太平御覽》引《義問》云:「總所以覆矢也。謂箭筒蓋也。」「蠨蛸,長腳蜘蛛也。」

王基《毛詩駮》《隋志》一卷,《七錄》五卷。

陸德明曰:「魏荊州刺史王基,字伯輿,東萊人。駮王肅,申鄭義 。」 又曰:「《山海經》及《周書》王會皆云:『芣苡木也。實似李,食之宜子,出於西戎』。」 《衛氏傳》及許慎並同,王肅亦同,基有駮難也。

劉璠《毛詩義》。《七錄》四卷。《毛詩箋傳》是非:七錄。

二卷。佚。

《隋志》:「劉璠,魏校書郎。」

徐整《毛詩譜》:《隋志》三卷。

《隋志》:「吳太常卿徐整撰。」

太叔裘《毛詩譜注》。《隋志》二卷。

王應麟曰:「《國史志詩譜》太叔裘」 注不在祕府,《經典釋文敘錄》所稱「徐整暢太叔裘隱」 ,蓋整既暢演,而「裘隱括之,『求』」 字譌也。

韋昭等《毛詩答雜問》。《七錄》四卷。

《隋志》:「《詩答雜問》,吳侍中韋昭、朱育等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