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5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無以慰我』。因歎曰:『昔孟母三 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 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於我何有』!」 因對之流涕。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 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沉 靜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為務,自號元晏先生, 著《禮樂聖真》之論。後得風痹疾,猶手不釋卷。或勸謐 修名廣交,謐以為非聖人孰能兼存「出處,居田里之 中,亦可以樂堯、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 後為名乎?」作《元守論》以答之。遂不仕。耽翫典籍,忘寢 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謐 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其後武帝頻下詔敦逼不已,謐 上疏辭切言至,遂見聽許。歲餘,又舉賢良方正,並不 起。自表就帝借書,帝送一車書與之,謐雖羸疾而披 閱不怠。濟陰太守蜀人文立表以命士有贄為煩,請 絕其禮弊,詔從之。謐聞而歎曰:「亡國之大夫,不可與 圖存,而以革歷代之制,其可乎!夫束帛戔戔,《易》之明 義,元纁之贄,自古之舊也。故孔子夙夜強學以待問, 席上之珍以待聘。士於是乎三揖乃進,明致之難也; 一讓而退,明去之易也。若殷湯之於伊尹,文王之於 太公,或身即莘野,或就載以歸,唯恐禮之不重,豈吝 其煩費哉!且一禮不備,貞女恥之,況命士乎!孔子曰: 『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棄之如何?政之失賢,於此 乎在矣』。」咸寧初,又詔曰:「男子皇甫謐沈靜履素,守學 好古,與流俗異趣,其以謐為太子中庶子。」謐固辭篤 疾。帝初雖不奪其志,尋復發詔,徵為議郎,又詔補著 作郎。司隸校尉劉毅請為功曹,並不應著論。為葬送 之制曰:「平生之物,皆無自隨,唯齎《孝經》一卷,示不忘 孝道。」太康三年卒,時年六十八。子童靈、方回等遵其 遺命。謐所著詩賦誄頌論難甚多。又撰《帝王世紀》《年 歷》《高士》《逸士》《列女》等傳,《元晏春秋》,並行于世。

束晳

按《晉書束晳傳》:「晳字廣微,陽平元城人,漢太子太傅 疏廣之後也。王莽末,廣曾孫孟達避難自東海徙居 沙鹿山南,因去疏之足,遂改姓焉。晳博學多聞,與兄 璆俱知名。少游國學,或問博士曹志曰:『當今好學者 誰乎』?志曰:『陽平束廣微好學不倦,人莫及也』。還鄉里, 察孝廉,舉茂才,皆不就。太康中,郡界大旱,晳為邑人」 請雨,三日而雨注。眾謂晳誠感,為作歌曰:「束先生,通 神明,請天三日甘雨零。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疇 之?報束長生。」晳與衛恆厚善,聞恆遇禍,自本郡赴喪, 嘗作《元居釋》以擬《客難》。張華見而奇之,召晳為掾。時 欲廣農晳上議轉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遷轉 博士,著作如故。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 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書數十車。其《紀年》十三篇, 記夏以來至周幽王為犬戎所滅,以事接之。三家分 仍述魏事,至安釐王之二十年。蓋魏國之史書,大略 與《春秋》皆多相應。其中《經》《傳》大異,則云夏年多,殷益 干啟位,啟殺之,太甲殺伊尹,文丁殺季歷。自周受命 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壽百歲也。幽王既亡,有共伯和 者,攝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其《易經》二篇,與《周易》 上下經;《周易𦅸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𦅸辭則異 卦下《易經》一篇,似《說卦》而異。《公孫段》二篇,公孫段與 邵陟論《易》,《國語》三篇,言楚晉事;名三篇,似《禮記》,又似 《爾雅》;《論語師春》一篇,書《左傳》諸卜筮。師春似是造書 者姓名也。《瑣語》十一篇,諸國卜夢妖怪相書也。《梁丘 藏》一篇,先敘魏之世數,次言丘藏金玉事;《繳書》二篇, 論弋射法;《生封》一篇,帝王所封;《大曆》二篇,鄒子談天 類也;《穆天子傳》五篇,言周穆王游行四海,見帝臺西 王母圖,詩一篇,畫贊之屬也。又《雜書》十九篇,周食田 法,《周書》論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大「凡七十五 篇。七篇簡書折壞不識名題。冢中又得銅劍一枚,長 二尺五寸,漆書皆科斗」字。初發冢者,燒策照取寶物, 及官收之,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武帝以 其書付祕書,綴校次第,尋考指歸,而以今文寫之。晳 在著作,得觀《竹書》,隨疑分釋,皆有義證。遷尚書郎,時 有人于嵩高山下得竹簡一枚,上兩行科斗書,傳以 相示,莫有知者。司空張華以問晳,晳曰:「此漢明帝顯 節陵中策文也。」校驗果然,時人伏其博識。趙王倫為 相國,請為記室,晳辭疾罷歸,教授門徒。年四十卒。元 城市里為之廢業。門生故人,立碑墓側。晳才學博通, 所著《三魏人士傳》《七代通記》《晉書、紀、志》,遇亂亡,失其 《五經通論》、「《發蒙記》《補亡》詩文集」數十篇,行於世云。

王接

按《晉書王接傳》:「接字祖游,河東猗氏人,漢京兆尹尊 十世孫也。父蔚,世修儒史之學。魏中領軍曹羲作《至 公論》,蔚善之,而著《至機論》,辭義甚美,官至夏陽侯相。 接幼喪父,哀毀過禮,鄉親皆歎曰:『王氏有子哉』!渤海 劉原為河東太守,好奇,以旌才為務。同郡馮收試經 為郎七十餘,薦接於原。原即禮命接,不受。原乃呼見」 曰:「君欲慕《肥遯》之高邪?」對曰:「接,薄祜,少孤而無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