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土木,思慮殫於機巧,紈綺盡於婢妾,財用縻於絲桐, 不可謂惜力。此人臣之大害,有國之所去也。先王所 以正風俗,理人倫者,莫尚乎節儉。」故夷吾受謗於《三 歸》,平仲流美於約己。自頃風軌陵遲,奢僭無度,廉恥 不興,利競交馳,不可不深防原本,以絕其流。漢文襲 弋綈之服,諸侯猶侈;武帝焚雉頭之裘,靡麗不息。良 由儉德雖彰,而威禁不肅;道自我建而刑不及物。若 存罰其違,亡貶其惡,則四維必張,禮義行矣。按《諡法》: 「因事有功曰襄,貪以敗官曰墨,宜諡曰襄墨公。」又論 殷浩實加贈諡,不得因桓溫之黜,以為國典。仍多敘 溫移鼎之跡。時謝族方顯,桓宗猶盛。尚書僕射王珣, 溫故吏也,素為溫所寵,三怨交集,乃出弘之為餘杭 令。將行,與會稽王道子《牋》曰:「下官輕微寒士,謬得廁 在俎豆,實懼辱累清流,惟塵聖世。竊以人君居廟堂 之上,智周四海之外者,非徒聰明內照,亦賴群言之 助也。是以舜之佐堯,以啟闢為首;咎繇謨」禹,以侃侃 為先,故下無隱情之責,上收神明之功。敢緣斯義,志 在輸盡。常以謝石黷累,應被清澄,殷浩忠貞,宜蒙褒 顯。是以不量輕弱,先眾言之。而惡直醜正,其徒實繁。 雖仰恃聖主欽明之度,俯賴明公愛物之隆,而交至 之患,實有無賴。下官與石,本無怨忌,生不相識,事無 相干,正以國體宜明,不應「稍計彊弱,與浩年時邈絕, 世不相及,無復藉聞故老語其遺事耳。於下官之身, 有何痛癢,而當為之犯時干主邪?」每觀載籍,志士仁 人,有發中心任,直道而行者;有懹智陽愚,負情曲從 者,所用雖異,而並傳後世。故比干處三仁之中,箕子 為名賢之首。後人用捨,參差不同,各信所見,率應而 至,或榮名顯赫,或禍敗係踵,此皆不量時趣,以身嘗 禍,雖有硜硜之稱,而非大雅之致,此亦下官所不為 也。世人乃云「下官正直,能犯艱難」,斯談實過。下官知 主上聖明,明公虛己,思求格言,必不使盡忠之臣,屈 於邪枉之門也。是以敢獻愚誠,布之執事,豈與昔人 擬其輕重邪?亦以臣之事君,惟思盡忠而已,不「應復 計利鈍。事不允心,則讜言悟主,義感於情,則陳辭靡 悔。若懷情藏意,蘊而不言,此乃古人所以得罪於明 君,明君所以致法於群下者也。」桓溫事跡,布在天朝, 順逆之情,𣊻之四海,在三者臣子,情豈或異?凡厥黔 首,誰獨無心,舉朝嘿嘿,未有唱言者,是以頓筆按氣, 不敢多云桓溫於亡祖,雖其意「難測,求之於事,正免 黜耳,非有至怨也。亡父昔為溫吏,推之情禮,義兼他 人,所以每懷憤發,痛若身首者,明公有以尋之。」王珣 以下官議殷浩諡不宜𣊻揚桓溫之惡。珣感其提㧞 之恩,懷其入幕之遇,託以廢黜昏闇,建立聖明,自謂 此事足以明其忠貞之節。明公試復以一事觀之,昔 周公居攝,道致「升平,禮樂刑政,皆自己出。以德言之, 周公大聖;以年言之,成王幼弱,猶復遽避君位,復子 明辟;漢之霍光,大勳赫然;孝宣年未二十,亦反萬機, 故能君臣俱隆,道邁千歲。若溫忠為社稷,誠存本朝, 便當仰遵二公,式是令矩,何不奉還萬機,退守藩屏?」 方提勒公王,匡總朝廷,豈為先帝幼弱,未可親政邪? 將德桓溫不能聽政邪?又逼脅袁宏,使作九錫,備物 光赫,其文具存。朝廷畏怖,莫不景從,惟謝安、王坦之 以死守之,故得稽留耳。會上天降怒,姦惡自亡,社稷 危而復安,靈命墜而復構。晉自中興以來,號令威權 多出強臣,中宗、肅祖斂衽於王敦,先皇受屈於桓氏。 今主上親覽萬機,明公光讚百揆,政「出王室,人無異 望,復不於今大明國典,作制百代,不審復欲待誰?先 王統物,必明其典誥,貽厥孫謀,故令聞休嘉,千歲承 風。願明公遠覽殷周,近察漢魏,慮其所以危,求其所 以安,如此而已。」又《與王珣書》曰:「見足下《答仲堪書》,深 具義發之懷。夫人道所重,莫過君親,君親所係,忠孝 而已。孝以揚親為主,忠以義節為先。」殷侯忠貞居正, 心貫人神,加與先帝隆布衣之好,著莫逆之契,契闊 艱難,夷嶮以之,雖受屈姦雄,志達千載,此忠良之徒 所以義干其心,不獲以己者也。既當時貞烈之徒所 究見,亦後生所備聞,吾亦何敢苟避狂狡,以欺聖明。 足下不推居正之大致,而懷知已之小惠,欲以幕府 之小節,奪名教之重義,於君臣之際,既以虧矣。「尊大 君以殷侯協契忠䂓,同戴王室,志厲秋霜,誠貫一時, 殷侯所以得宣其義聲,實尊大君協贊之力也。」足下 不能光大君此之直志,乃感溫小顧,懷其曲澤。公在 聖世,欺罔天下,使丞相之德,不及三葉,領君之基,一 構而傾。此忠臣所以解心,孝子所以喪氣,「父子之道, 固若是乎?足下言臣則非忠,語子則非孝,二者既亡, 吾誰畏哉?吾少嘗過庭,備聞祖考之言,未嘗不發憤 衝冠,情見乎辭。當爾之時,惟覆亡是懼,豈暇謀及國 家?不圖今日得操筆斯事,是以上憤國朝無正義之 臣,次惟祖考有沒身之恨,豈得與足下同其肝膽邪?」 先君往亦嘗為其吏,於時「危懼,恆不自保,仰首聖朝, 心口憤歎,豈復得計,策名昔日,自同在三邪!昔子政 以五世純臣,子駿以下委質王莽,先典既已正其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