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2 (1700-1725).djvu/7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詔可其奏。尋授宣惠將軍,置佐史,侍中、僕射如故。又

除尚書僕射、中衛將軍。勉以舊恩,越升重位,盡心奉 上,知無不為。爰自小選,迄於此職。常參掌衡石,甚得 士心。禁省中事,未嘗漏洩,每有表奏,輒焚槁草。博通 經史,多識前載,朝儀國典,婚冠吉凶,勉皆預圖議。普 通六年,上修《五禮表》曰:「臣聞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 人之道,曰仁與義。故稱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夫禮所 以安上治人,弘風訓俗,經國家,利後嗣者也。唐虞三 代,咸必由之。在乎有周,憲章尤備。因殷革夏,損益可 知。雖復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經文三百,《威儀》三千。其 大歸有五,即宗伯所掌典禮,吉為上,凶次之,賓次之, 軍次之,嘉為下也。故祠祭不以禮,則不齊不莊;喪紀 不以禮,則背死忘生者眾;賓客不以禮,則朝覲失其 儀;軍旅不以禮,則致亂於師律;冠婚不以禮,則男女 失其時。為國修身,於斯攸急。洎周室大壞,王道既衰, 官守斯文,日失其序,禮樂征伐,出自諸侯,小雅盡廢, 舊章缺矣。是以韓宣適魯,知周公之德;叔侯在晉,辨 郊勞之儀。戰國從橫,政教愈泯,暴秦滅學,掃地無餘。 漢氏鬱興,日不暇給,猶命叔孫於外野,方知帝王之 為貴。末葉紛綸,遞有興毀,或以武功銳志,或好黃老 之言,禮義之式,於焉中止。及東京曹褒《南宮制述》,集 其散略,百有餘篇,雖寫以尺簡,而終闕平奏。其後兵 革相尋,異端互起,章句既淪,俎豆斯輟。方領矩步之 容,事滅於旌鼓;蘭臺石室之文,用盡於帷蓋。至乎晉 初,爰定新禮,荀顗制之於前,摯虞刪之於末。既而中 原喪亂,罕有所遺,江左草創,因循而已,釐革之風,是 則未暇。伏惟陛下睿明啟運,先天改物,撥亂惟武,經 時以文,作樂在乎功成,制禮弘於業定;光啟二學,皇 枝等於貴遊。闢茲五館,草萊升以好爵。爰自受命,迄 於告成,盛德形容備矣,天下能事畢矣。明明穆穆,無 德而稱焉。至若元符靈貺之祥,浮溟機山之賮,固亦 日書左史,副在司存,今可得而略也。是以命彼群才, 搜《甘泉》之法;延「茲碩學,闡曲臺之儀。淄上淹中之儒, 連蹤繼軌;負笈懷鈆之彥,匪旦伊夕。諒以化穆三雍, 人從五典,秩宗之教,勃焉以興。」伏尋所定五禮,起齊 永明三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表求制一代禮樂。 於時參議置新舊學士十人,止修《五禮》,諮稟衛將軍 丹陽君王儉學士亦分住郡中,製作歷年,猶未克就。 及文憲薨殂,遺文散逸。後又以事付國子祭酒何引, 經涉九載,猶復未畢。建武四年,引還山東。齊明帝敕 委尚書令徐孝嗣,舊事本末,隨在南第。永元中,孝嗣 於此遇禍,又多零落。當時鳩斂所餘,權付尚書左丞 蔡仲熊、驍騎將軍何佟之共掌其事。時修禮局住在 國子學中門外,東昏之代,頻有軍火,其所散失,又踰 大半。天監元年,佟之啟審省置之,宜敕使外詳。時尚 書參詳,以天地初革,庶務權輿,宜俟隆平,徐議刪撰。 欲且省禮局,併還尚書儀曹。詔旨云:「禮壞樂缺,故國 異家殊,實宜以時修定,以為永准。但頃之修撰,以情 取人,不以學進。其掌知者,以貴總一,不以稽古,所以 歷年不就,有名無實。此既經國所先,外可議其人,人 定便即撰次。」於是尚書僕射沈約等參議,請五禮各 置舊學士一人,人各自舉學士二人,相助抄撰。其中 有疑者,依《前漢》《石渠》《後漢》《白虎》,隨源以聞,請旨斷決。 乃以舊學士右軍記室參軍明山賓掌吉禮,中軍騎 兵參軍嚴植之掌凶禮,中軍田曹行參軍兼太常丞 賀瑒掌賓禮,征虜記室參軍陸璉掌軍禮,右軍參軍 司馬裴掌嘉禮,尚書左丞何佟之總參其事。佟之後 以鎮北諮議參軍伏暅代之,後又以暅代嚴植之掌 凶禮。暅尋遷官,以《五經》博士繆昭掌凶禮,復以「禮儀 深廣,記載殘缺,宜須博論,共盡其致,更使鎮軍將軍、 丹陽尹沈約、太常卿張充及臣三人,同參」厥務。臣又 奉別敕,總知其事,末又使中書侍郎周捨、庾於陵二 人,復豫參知。若有疑義所掌,學士當職先立議,通諮 《五禮》。舊學士及參知各言同異,條牒啟聞,決之制旨。 疑事既多,歲時又積,制旨裁斷,其數不少。莫不網羅 經誥,玉振金聲,義貫幽微,理入神契,前儒所不釋,後 學所未聞。凡諸奏決,皆載「篇首,具列聖旨,為不刊之 則。洪規盛範,冠絕百王,茂實英聲,方垂千載。寧孝宣 之能擬,豈孝章之足云?五禮之職,事有繁簡,及其列 畢,不得同時。」《嘉禮儀注》以天監六年五月七日上尚 書,合十有二秩,百一十六卷,五百四十六條;《賓禮儀 注》以天監六年五月二十日上尚書,合十有七秩,一 百三十卷,四十五條;《軍禮儀注》以天監九年十月二 十九日上尚書,合十有八秩,一百八十九卷,二百四 十條;《吉禮儀注》以天監十一年十一月十日上尚書, 合二十有六秩,二百二十四卷,一千五條;《凶禮儀注》 以天監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尚書,合四十有七 秩,五百一十四卷,五千六百九十三條。大凡一百二 十秩,一千一百七十六卷,八千一十九條。又列副祕 閣及《五經典書》各一通,繕寫校定。以普通五年二月, 始獲洗畢。竊以撰正履禮,歷代罕就,皇明在運,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