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0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述,有補於世,泥蟠不滓,行參聖師,於今海內,談詠厥 辭,邦有斯人,以耀四遠。怪子替茲,不立祠堂。蜀本無 學士,文翁遣相如東受《七經》,還教吏民,於是蜀學比 於齊魯。故《地里志》曰:「文翁倡其教,相如為之師。宜立 祠堂,速定其銘。」

《吳劉繇傳》:「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齊孝王少子,封 牟平侯,子孫家焉。繇伯父寵為漢太尉。」《續漢書》曰: 繇祖父本師受經傳,博學群書,號為「通儒。」舉賢良方 正,為般長,卒官。寵字祖榮,受父業,以經明行修,舉孝 廉、光祿大夫。

《諸葛瑾傳》:「瑾卒,恪己封侯,故弟融襲爵。」《吳書》曰:「融 字叔長,生於寵貴,少而驕,樂學為章句,博而不精。」 《步騭傳》:「騭字子山,臨淮淮陰人也。世亂,避難江東,單 身窮困,與廣陵衛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晝勤 四體,夜誦經傳。」

《張紘傳》:「紘字子綱,廣陵人。少游學京師,著詩賦銘誄 十餘篇。」《吳書》曰:紘入太學,事博士韓宗,治京氏《易》 《歐陽尚書》。又於外黃從濮陽闓受《韓詩》及《禮記》《左氏 春秋》。

《呂蒙傳》注《江表傳》曰: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 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 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令 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讀《詩》《書》 《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 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 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 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 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 何獨不自勉勗邪?

《吳主五子傳》:「魏黃初二年,立登為太子,選置師傅,銓 簡秀士,以為賓友。於是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以 選入侍,講詩《書》,出從騎射。」

《晉書文明王皇后傳》:「后年八歲,誦《詩論》,尤善喪服。苟 有文義,目所一見,必貫於心。」

《裴頠傳》:「頠累遷侍中,時天下暫寧,頠奏修國學,刻石 寫經。皇太子既講釋奠,祀孔子,飲饗射侯,甚有儀序。」 《郭璞傳》:「父瑗,尚書都令史。瑗好經術,博學有高才,而 訥於言論。」

《葛洪傳》:「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也。洪少好學,家貧,躬 自伐薪以貿紙筆,夜輒寫書誦習,遂以儒學知名。時 或尋書問義,不遠數千里,崎嶇冒涉,期於必得。遂究 覽典籍,尤好神僊導養之法。凡所著撰,皆精覈是非, 而才章富贍。在山積年,優游閑養,著述不輟,凡內外 一百一十六篇,自號抱朴子,因以名書。又抄五經史 《漢》百家之言,方技雜事三百一十卷。」洪博聞深洽,江 左絕倫。

《張軌傳》:「初受叔父錫官五品,中書監張華與軌論經 義及政事損益,甚器之。」

《孝友傳》:「許孜字季義,東海吳寧人也。孝友恭讓,敏而 好學。年二十,師事豫章太守會稽孔沖,受《詩》《書》《禮》《易》 及《孝經》《論語》。學竟,還鄉里。」

《良吏傳》:「杜軫字超宗,蜀郡成都人也。父雄,綿竹令。軫 師事譙周,博涉經書。」

《隱逸傳》:「郭琦字公偉,太原晉陽人也。少方直有雅量, 博學,善五行,作《天文志》《五行傳》,注《穀梁》《京氏易》百卷。 鄉人王游等皆就琦學,武帝以琦為佐。著作郎 龔壯字子瑋,巴西人也。研考經典,覃思文章,每歎中 夏多經學,而巴蜀鄙陋,乃著《邁德論》。」

孟陋博學多通長於三禮註。《論語》行於世。

《藝術傳》:「黃泓字始長。父沈,善天文祕術。泓從父受業, 精妙踰深,兼博覽經史,尤明《禮》《易》。」

《劉元海載記》:「元海子和,身長八尺,雄毅美姿儀,好學 夙成。習《毛詩》《左氏春秋》、鄭氏《易》。及為儲貳,內多猜忌, 馭下無恩。元海死,和嗣偽位。」

劉宣字土則,樸鈍少言,好學修潔。師事樂安孫炎,沉 精積思,不舍晝夜。好《毛詩左氏傳》。炎每歎之曰:「宣若 遇漢武,當踰於金日磾也。」學成而返,不出門閭蓋數 年。

《石季龍載記》:「下書令諸郡國立五經博士。初,勒置大 小學博士,至是復置國子博士助教。季龍雖昏虐無 道,而頗慕經學,遣國子博士詣洛陽寫石經,校中經 於祕書。國子祭酒聶熊注《穀梁春秋》,列於學官。」 《慕容皝載記》:「皝字元真,廆第三子也。雄毅多權略,尚 經學,善天文。立東庠于舊宮,以行鄉射之禮,每月臨 觀,考」試優劣。皝雅好文籍,勤于講授,學徒甚盛,至千 餘人。親造《太上章》,以代《急就》。又著《典誡》十五篇,以教 冑子。皝親臨東庠,考試學生,其經通秀異者,擇充近 侍。

《姚興載記》:「興字子略,萇之長子也。興留心政事,包容 廣納,一言之善,咸見禮異。天水姜龕、東平淳于岐、馮 翊郭高等,皆耆儒碩德,經明行修,門徒各數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