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居以講授,聽者傾朝野焉。

《徐陵傳》:孝克陵之第三弟也。少為《周易》生有口辯能 談元理既長,遍通五經,博覽史籍,亦善屬文。

《吳興王引傳》:後主即位,立為皇太子。性聰敏好學,執 經肄業,終日不倦。博通大義,兼善屬文。至德二年,躬 出太學講《孝經》,講畢,又釋奠於先聖先師。其日設金 石之樂於太學,王公卿士及太學生並預宴。

《顧野王傳》:「野王七歲讀書,五經略知大旨。長而遍觀 經史,精記嘿識,無所不通。」

《孝行傳》:謝貞七歲,母王氏授貞《論語》《孝經》,讀訖便誦。 年十三,略通五經大旨。

《文學傳》:岑之敬年五歲讀《孝經》,每燒香正坐,親戚咸 加歎異。年十六,策《春秋左氏》制旨、《孝經》義,擢為高第。 御史奏曰:「皇朝多士,例止明經,若顏、閔之流,乃應高 第。」梁武帝省其策曰:「何妨我復有顏閔邪。」因召入面 試,令之敬升講座,敕中書舍人朱异執孝經,唱士孝 章,武帝親自論難,之敬剖釋縱橫,應對如響,左右莫 不嗟服。乃除童子奉車郎,賞賜優厚。

張正見梁簡文在東宮正見年十三獻頌,簡文深贊 賞之簡文雅尚學業,每自升講座說經正見嘗預講 筵,決疑義吐納和順進退詳雅,四座咸屬目焉 蔡凝幼聰悟,美容止,既長博涉經傳有文辭,尤工草 隸。

《南史齊衡陽元王道度傳》:道度子鈞,字宣禮,常手自 綱書,寫五經部為一卷,置於巾箱中,以備遺忘。侍讀 賀玠問曰:「殿下家自有墳素,復何須蠅頭細書,別藏 巾箱中?」答曰:「巾箱中有五經,於檢閱既易,且一更手 寫,則永不忘。」諸王聞而爭效,為巾箱五經。巾箱五經 自此始也。

《北魏書文成五王傳》:「安豐王子延明撰《五經宗略》《〈詩》 《禮〉別義》,行於世。」

《孝文五王傳》:「廣平王懷召入華林別館,禁其出入,令 四門博士董徵授以經傳。」

《燕鳳傳》:「燕鳳字子章,好學,博綜經史,明習陰陽讖緯。 昭成素聞其名,使人以禮迎致之,以經授獻明帝。太 宗世,與崔元伯、封懿、梁越等入講經傳,出議朝政。世 祖初,以舊勳賜爵平舒侯。」

《許謙傳》:「謙少有文才,善天文圖讖之學。建國時,將家 歸附,昭成嘉之,擢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記。與燕鳳 俱授獻明帝經。」

《賀狄干傳》:狄干在長安幽閉,因習讀書史,通《論語》《尚 書》諸經。舉止風流,有似儒者。初,太祖普封功臣,狄干 雖為姚興所留,遙賜爵襄武侯。

《于栗磾傳》:「于忠字思賢,後妻中山王尼須女,微解詩 書。靈太后臨朝,引為女侍中,賜號范陽郡君。」

《谷渾傳》:「渾少有父風,任俠好氣,以父母在,常自退抑。 晚乃折節受經業,遂覽群籍,被服類儒者。」

闡子洪,字元孫,少受學中書。世祖以洪機敏有祖風, 令入授《高宗經》。

《李先傳》:太祖曰:「卿既宿士,屢歷名官,經學所通,何典 為長?」先對曰:「臣才識愚闇,少習經史,年荒廢忘,十猶 通六。」又問:「兵法風角,卿悉通否?」先曰:「亦曾習讀,不能 明解。」太祖問先曰:「天下何書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 對曰:「唯有經書,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補王者神 智。」又問曰:「天下書籍,凡有幾何,朕欲集之,如何可備?」 對曰:「伏羲創制,帝王相承,以至於今。世傳《國記》,天文 祕緯,不可計數,陛下誠欲集之。嚴制天下諸州郡縣, 搜索備送主之所好,集亦不難。」太祖於是班制天下, 經籍稍集。

《崔浩傳》:「浩少好文學,博覽經史。太宗初,拜博士祭酒, 賜爵武城子。常授太宗經書。每至郊祀,父子並束軒 軺,時人榮之。世祖以浩輔東宮之勤,賜繒絮布帛各 千段。著作令史太原閔湛、趙郡郗標素諂事浩,乃請 立石銘,刊載國書,并勒所注五經。浩贊成之,恭宗善 焉。遂營於天郊東三里,方百三十步,用功三百萬乃」 訖。浩又上《五寅元曆表》曰:「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 就章》《孝經》《論語》《詩》《尚書》《春秋》《禮記》《周易》,三年成訖,謹 以奏呈。」

《高允傳》:「允性好文學,擔笈負書,千里就業。博通經史, 天文術數,尤好《春秋公羊》。世祖召見,領著作郎。所著 《左氏公羊釋》《毛詩拾遺論》《雜解議》《何鄭膏肓》事,凡百 餘篇,行於世。」

《李靈傳》:「靈字虎符,趙郡人。父勰字小同,恬靜好學。神 麚中,世祖徵天下才儁,靈至,拜中書博士,轉侍郎。從 駕臨江,除淮揚太守。靈以學優溫謹,選授高宗經。」 《宋繇傳》:「宋稚字季預,師事安邑李紹伯,受諸經傳。性 清嚴,治家如官府。」

《李訢傳》:「訢字元盛,小名真奴,入都為中書學生。世祖 幸中書學,見而異之,遂除中書助教博士,稍見任用, 入授高宗經。」

《鄭羲傳》:「羲子道昭,字僖伯,少好學,綜覽群言。遷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