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李襲譽傳》:襲譽性嚴整,所在以威肅聞。凡獲俸祿,必 散之宗族,其餘資多寫書而已。及從揚州罷職,經史 遂盈數車。撰《五經》妙四十卷。

《房元齡傳》:「喬字元齡,齊州臨淄人。父彥謙,好學,通涉 五經。元齡幼聰敏,博覽經史,工草隸,善屬文。十六年, 與士廉等撰《文思博要》,成,錫賚甚優。」

《于志寧傳》:「志寧以承乾數虧禮度,志在匡救,撰《諫苑》 二千卷諷之,太宗大悅。前後預撰《五經義疏》及修禮 修史等功,不可勝計。」

《歸崇敬傳》,大曆初,授國子司業,請改國學之制。又以 五經六籍,古先哲王致理之式也,今請以《禮記》《左傳》 為大經,《周禮》《毛詩》為中經,《尚書》《周易》為小經,各置博 士一員。其《公羊》《穀梁》文疏少,請共準一中經,通置博 士一員。

《曹華傳》:元和九年,授左散騎常侍、沂州刺史、沂海兗 觀察使。人俗頑鷔,不知禮教。華令將吏曰:「鄒魯儒者 之鄉,不宜忘乎禮義。」乃躬禮儒士,習俎豆之容,春秋 釋奠於孔子廟,立學講經,儒冠四集。出家財贍給,俾 成名入仕,其往者如歸。

《劉子元傳》:「子貺,博通經史,明天文、律曆、音樂、醫算之 術,撰《六經外傳》三十七卷。」

《朱朴傳》:「朴有經濟才,昭宗召見,對以經義,甚悅,即日 拜諫議大夫。」

《元行沖傳》,上特令行沖撰御所注《孝經疏義》,列於學 官。左衛率府長史魏光乘奏請行用魏徵所注《類禮》, 上遽令行沖集學者撰義疏,將立學官。行沖於是引 國子博士范行恭、四門助教施敬本檢討刊削,勒成 五十卷。十四年八月,奏上之。尚書左丞相張說駁奏, 上然其奏。於是賜行沖等絹二百匹,留其書貯於內 府,竟不得立於學官。行沖恚諸儒排己,退而著論以 自釋,名曰《釋疑》。太宗嘉賞,賚縑千匹。

《韓滉傳》:滉好《易》象及《春秋》,著《春秋通例》及《天文事序 議》各一卷。

《李泌傳》:「泌少聰敏,博涉經史,精究《易》象,善屬文,尤工 於詩,有文集二十卷。」

唐國史補熊執《易》類九經之義為《化統》五百卷,四十 年乃就,未及上獻,卒於西川。武相元衡欲寫進,其妻 薛氏慮墜失,至今藏於家。

張參為國子司業年老常手寫九經以謂讀書不如 寫書。

大曆已後,專學者有蔡廣成《周易》,強象《論語》,啖助、趙 匡、陸質《春秋》,施士丐《毛詩》,刁彝、仲子陵、韋彤、裴𦶜講 《禮》,章廷珪、薛伯高、徐潤並通經。其餘地理則賈僕射, 兵賦則杜太保,故事則蘇冕、蔣乂,曆算則董和,天文 則徐澤,氏族則林寶。

《蘇州府志》:「施士丏,吳縣人。明毛、鄭《詩》,通《春秋左氏傳》, 以二經教授,善講,士大夫執經考疑者繼於門。在太 學十九年,由四門助教為博士。」

《五代史梁太祖本紀》:「姓朱氏,宋州碭山午溝里人也。 其父誠,以《五經》教授鄉里。」

《梁家人太祖母文惠皇后王氏傳》:太祖背巢降唐,封 晉國太夫人。太祖置酒太夫人前,舉觴為壽,歡甚。太 祖啟曰:「朱五經平生讀書,不登一第,有子為節度使, 無沗於先人矣。」 《唐明宗家人秦王從榮傳》:從榮於諸皇子次最長,又 握兵柄。然其為人,輕雋而鷹視,頗善儒學,為歌詩,多 招文學之士賦詩飲酒。故後生浮薄之徒,日進諛佞 以驕其心。自將相大臣皆患之,明宗頗知其非,而不 能裁制。從榮嘗侍側,明宗問曰:「爾軍政之餘,所習何 事?」對曰:「有暇讀書,與諸儒講論經義爾。」明宗曰:「經有 君臣父子之道,然須碩儒端士乃可親之。吾見先帝 好作歌詩,甚無謂也。汝將家子,文章非素習,必不能 工,傳於人口,徒取笑」也。「吾老矣,《經義》雖不能曉,然尚 喜屢聞之,其餘不足學也。」

《南平世家》:高從誨廣順元年封南平王。漢遣國子祭 酒田敏使於楚,假道荊南。敏以印本《五經》遺從誨,從 誨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敏曰:『至德要 道,於此足矣』。」敏因誦諸侯章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 制節謹度,滿而不溢。」從誨以為譏己,以大卮罰敏 傳《經堂餘論》。五代擾攘,典籍淪散,惟九經流傳已久, 如日月之經天,不可掩滅。唐莊宗同光中,募民獻書 及三百卷,授以試銜選調之官,每百卷減一選。天成 中,遣都官郎庾傳美訪圖書於蜀,得《九朝實錄》及雜 書十餘卷而已。其不聞以正經及史獻者,內府尚存, 無俟於獻也。故至明宗長興三年,令國子監校定《九 經》,雕印賣之。《九經》前此未有雕印者。雕「印《九經》」,蓋目 此始也。

唐以前,凡書籍皆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書為貴,人 不多有,而藏者精於讎對,故往往皆有善本。學者以 傳錄之艱,故其誦讀亦精詳,而於《九經》校勘尤嚴。五 代時,馮道始奏請官鏤板印行,然亦止於《九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