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4 (1700-1725).djvu/1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行於世。其經術傳賈文元作。文元,其家婿也。荊公作 神道碑,略云:此一事,介甫經術,實文元發之,而世莫 有知者。當時在館閣談經術,雖王公大人莫敢與爭 鋒,惟劉原父兄弟不肯少屈。東坡《祭原父文》特載其 事,有「大言滔天,詭論滅世」之語。祭文,宣和以來始得 傳於世。

《續明道雜志》:「前輩談經,重變先儒舊說,雖時有不同, 不敢容易。非如近時學者,欲變則變,斷以胸臆,不復 參考。見蘇侍郎說:李迪與賈邊過省時同落第,以『當 仁不讓於師』為論題,而賈解師為眾,與傳注異。時李 落韻,有司遂奏稟焉。詔落賈而取李,重變舊說也。」 《王氏談錄》:「叔彝常云:『士有曉熟世務,兼能作文字者, 然』」後能通經史,其常潛心於其間故也。然則如今天 下學者皆能經術,然求所謂通經者,其人少矣。 周伯堅云:「某於《周易》與先生之說有不同之處,然則 君子所患者識耳,識明則經明,而周流通變矣。」 《雨航雜錄》《十三經註疏》立,而西京諸儒之訓亡矣。學 士大夫取通解而止,不復攻堅扣應,所為帖括,椎樸 淺近,能不詘於詞賦乎?譬之「布帛朽蠹,寧如刺繡?」故 有唐經術之不振,治經者之過也。

《嬾真子》:《詩》《書》之序,舊同在一處,不與本篇相連,如《堯 典》《舜典》以下,《關睢》《葛覃》以下,並一簡牘而書之。序至 孔安國乃移之,故曰《書序》。序所以作者之意,昭然易 見,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後毛公為《詩傳》,亦 復如是。故《逸書》《逸詩》之名可以見者,緣與今所存之 序同此一處故也。若各冠其篇者,則亡之矣,蓋其餘 則簡編眾多,故或逸之。今之《逸書》逸《詩》是也。

僕友人陳師黯子直嘗謂僕云:「漢諸儒所傳《六經》,與 今所行《六經》不同,互有得失,不可以偏辭論也。」王嘉 奏封事曰:「臣聞咎繇戒帝舜曰:『亡放佚欲有國,兢兢 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師古曰:《虞書咎繇謨》之辭也。言 有國之人,不可敖慢佚欲,但當戒慎危懼,以理萬事 之幾也。敖音傲,今《尚書》乃作『無教逸欲有邦』,恐敖字」 轉寫作「教」字耳。若謂天子教諸侯逸欲,恐非是也。僕 曰:《書序》科斗書廢已久,時人無能知者。為隸古更定, 以竹簡寫之,所寫訛,或有此理。

《蜩笑偶言》:「《六經》言道而不遺法,《四書》言理而不外事。 諸國之語,迂緩而不切於事情;戰國之策,變詐而不 要諸義理。馬遷駁而無緒;班固局而不暢。」

《太平清話》:臧榮緒以宣尼庚子日生,凡庚子日陳五 經,再拜如神靈。黃省曾亦以五經奉高架上,朔望拜, 有拜五經文。

《丹鉛總錄》:「漢靈帝光和六年,刻石鏤碑,載《五經》文於 太學講堂前」,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與五官中 郎將高堂谿、典禪、議郎張訓、韓說、太史令單颺奏求 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 刻,立於太學門外」,此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文、篆、 隸三體石經,古文用鳥跡科斗體,篆效史籀、李斯、胡 母敬體,隸用程邈體。晉永嘉中,王彌、劉曜入洛,焚毀 過半。魏世宗神龜元年,從崔光之請,補石經。唐天寶 中,刻《九經》於長安,《禮記》以《月令》為首,從李林甫請也。 五代孟㫤在蜀,刻《九經》最為精確。是時僭據之主,惟 㫤有文學,而蜀不受兵,又饒文士,故其所製獨善。朱 子《論語註》引石經者,謂孟蜀石經也。宋淳化中刻於 汴京,今猶有存者。按堂谿典作高堂張馴作張訓升菴必別有據俟考 《秦風》「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寺人之令。」此詩 之意在後二句。夫為一國之君,高居深宮,不接群臣, 壅蔽已甚矣。又不使他人而特使寺人傳令焉,其蔽 益甚矣。夫秦,吳、楚之匹也,其初已如此姍笑三代柄 用閹宦,不待混一,天下已然矣。《史記年表》書「穆公學 於宁人。」宁人,守門之人,即寺人也。史書之醜之也。三 代之君,必學於耆德以為師保,而穆公乃學於宁人, 以刑餘為周、召,以法律為《詩》《書》,又不待始皇、胡亥已 然矣,則景監得以薦商鞅,趙高得以殺扶蘇,終於亡 秦寺人之禍也。聖人錄此以冠秦風,垂戒深矣。《史記》 所書「穆公學於宁人」,其得聖人之意乎?《春秋》所以外 秦者,不為過也。繼序者乃以為美秦伯始有車馬,蓋 因首二句而意度之。《朱子詩傳》亦從之。不思美其車 馬,兒童之見也,亦何關於政治而夫子錄之乎?華谷 嚴氏曰:「秦興而帝王之影響盡矣,車鄰其濫觴也夫 未見而寺人傳令,與三代侍御僕從,罔非正人,納牖 遇巷,略無間隔,氣象何如也?既見而並坐鼓簧,與三 代賡歌喜起、警戒叢」脞。氣象何如也。秦之為秦。非一 日矣。

凡《傳》中引古典,必曰:《書》云《詩》云者,正也。《左傳》中最多, 又有變例,如子產答子皮云:「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 崩,僑將厭焉。」此乃引《周易》「棟橈凶」之義,而不明言《易》。 魯穆叔論伯有不敬曰:「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諸 宗室,季蘭尸之,敬也。」此乃引有齊季女全詩之義,而 不明言《詩》,蓋一法也。又引《書太誓》所謂「商兆民離,周」 十人,同者眾也。據《太誓》原文云:「受有億兆夷人,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