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書,奏擢集賢校理。」

《陳繹傳》:「繹中進士第,為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刊定《前 漢書》。居母喪,詔即家讎校。」

《沈遼傳》:「遼長而好學,傲睨一世,讀左氏班固書,小摹 倣之,輒似。」

《薛昂傳》:「升大司成。昂寡學術,士子有用《史記》、西漢語, 輒黜之。」

《陳公輔傳》:「公輔上言,《史》《漢》載成敗安危存亡理亂,為 聖君賢相忠臣義士之龜鑑。安石使學者不讀《史》《漢》, 使公卿大夫皆師安石之言,宜其無氣節忠義也。」 《劉珙傳》:「除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言于上曰:世儒 多病漢高帝不悅學,輕儒生,臣以為高帝所不悅,特 腐儒俗學耳。使當時有以二帝三王之學告之,知其 必敬」,信功烈不止此。

《周必大傳》,鄭聞草必大制,上改竄其末,引漢宣帝事。 必大因奏曰:「陛下取漢宣帝之言,親制贊書,明示好 惡。臣觀西漢所謂社稷臣,乃鄙樸之周勃,少文之汲 黯,不學之霍光。至于公孫弘、蔡義、韋賢,號曰儒者,而 持祿保位,故宣帝謂俗儒不達時宜,使宣帝知真儒, 何至雜霸哉!願平心察之,不可有輕儒名。」上喜其精 洽,願與之日夕論文。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 《洪咨夔傳》有兩漢詔令攬抄

《楊簡傳》:門人錢時,丞相喬行簡知其賢,特薦之朝,詔 守臣以所著書來上。其所著有《兩漢筆記》。

《婁機傳》:「以資政殿學士知福州,力辭以歸。所著復有 《班馬字類》,人多藏弆焉。」 《儒林傳》:「胡旦著《漢春秋》。」

徐夢莘從子天麟,字仲祥,開禧元年進士,著《西漢會 要》七十卷,《漢兵本末》一卷,《西漢地理疏》六卷,《山經》三 十卷。

王應麟所著有「《漢書藝文志考證》十卷。」

《文苑傳》:「安德裕博貫文史,嗜《西漢書》。」

崔遵度七歲授經于叔父憲嘗以春秋編年史漢紀 傳之例問于憲憲曰:「此兒他日成令名矣。」

劉恕少穎異,書過目即成誦年十三從人假《漢唐書》, 閱月皆歸之。

汪藻字彥章,婺源人。博極群書,老不釋手,尤善讀《春 秋左氏傳》及《西漢書》。

《隱逸傳》:蘇雲卿,廣漢人,少與張浚為布衣交。浚為相 屬,豫章帥及漕曰:「余鄉人蘇雲卿,管樂流亞,遁跡湖 海有年矣,必為我致之帥。」漕乃屏騎從,更服為遊士, 入其圃,翁運鋤不顧,進而揖之,翁曰:「二客何從來耶?」 延入室,土銼竹几,地無纖塵,案上有《西漢書》一冊。二 客恍若自失,默計此為蘇雲卿也。期以詰朝上謁,而 翁已遁矣。

《後山談叢》:張公忠定守蜀,聞萊公大拜曰:「寇準真宰 相也。」又曰:「蒼生無福。」幕下怪問之,曰:「人千言而盡,準 一言而盡。然仕太早,用太速,不及學爾。」張、寇,布衣交 也,萊公兄事之,忠定面折不少恕,雖貴不改也。萊公 在岐,忠定任蜀還,不留。既別,顧萊公曰:「曾讀《霍光傳》 否?」曰:「未也。」更無他語,蓋以不學為戒也。

《避暑錄話》:滕達道為范文正公門客,遨遊無度,侵夜 歸必被酒。文正一日伺其出,先坐書室中,熒然一燈, 取《漢書》默讀,意將以愧之。有頃,達道自外至,巳大醉, 見公,長揖曰:「讀何書?」公曰:《漢書》。即舉手攘袂曰:「高帝 何如人也?」公微笑,徐引去。

《蘇州府志》:「鄭時字是翁,登宣和六年進士。性嗜書、《史》 《漢書》《三國志》《南北史》,手自編錄。」

吳仁傑字斗南。有俊才,博洽經史。淳熙五年進士。所 著《兩漢刊誤補遺》。

周甫常熟人。淳熙十年秋試,主文郭頤取為解魁。以 失書塗注,知府耿秉移嗣榜首,遂棄舉子業。窮經史 百家之書,精于《漢史》。

《元史黃溍傳》:「同郡吳萊,天資絕人,凡書一經目輒成 誦。嘗往族父家,日易《漢書》一帙以去。族父迫扣之,萊 琅然而誦,不遺一字,眾驚以為神。」

《呂思誠傳》:「思誠有《兩漢通》若干卷。」

《明外史孔克仁傳》:「太祖嘗閱《漢書》,濂與克仁侍太祖 曰:『漢治道不純者何』?克仁對曰:『王霸雜故也』。太祖曰: 『咎誰執』?克仁曰:責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創業,遭秦滅 學,干戈戰爭,民憔悴甫蘇息,禮樂之事,固所未講。孝 文為令主,正當制禮作樂,以復三代之舊。乃逡巡未 遑,使漢業終于如是。帝王之道,貴不違時。三代之王, 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不為,周世宗則無其 時而為之者也』。」又嘗問克仁:「漢高起徒步,為萬乘,所 操何道?」克仁對曰:「知人善任使。」太祖曰:「如卿言,漢高 止此乎?」克仁對曰:「然。」太祖曰:「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 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強忍,承以柔遜;知其暴虐, 濟以寬仁,卒以勝之。今豪傑非一,我」據守江左,任賢 撫民,以觀天下之變,若徒與角力,則猝難定也 《郭雲傳》,元季聚鄉人為義兵,保裕州,累官湖廣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