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1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者悉令備,雖事不必多,且使見文得盡。又欲因事 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意復未果。」贊自是吾文 之傑思,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含異體,乃自不 知所以稱之。此書行,故應有賞音者,紀傳例為舉其 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 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梁劉昭後漢書註補志三十卷》

按昭自序昔司馬遷作史記爰建八書班固因廣是曰十志天人經緯帝政紘維區分源奧開廓著述創藏山之祕寶肇刊石之遐貫誠有繁於春秋亦自敏

於改作。至乎永平,執簡東觀,紀傳雖顯,書志未聞,推 檢舊紀,先有地理;張衡欲存炳發,未有成功,靈憲精 遠,天文已煥。自蔡邕大弘,鳴條,寔多紹、宣,協妙元卓, 律曆已詳。承洽伯始,禮儀克舉,郊廟社稷,祭祀該明, 輪排冠章,車服瞻列。於是應譙纘其業,董、巴襲其軌, 司馬續書,總為八志。律曆之篇,仍乎洪邕所構;車服 之本,即依董、蔡所立,儀祀得於往制,百官就乎故簿, 並籍據前修,以濟一家者也。王者之要,國典之源,粲 然略備,可得而知矣。既接繼班書,通其流貫,休裁淵 深,雖難踰等,序致膚約,有傷懸越,後之名史弗能罷。 意叔駿之書,是謂《十典》,務緩殺青,竟亦不成。二子於 業,俱稱麗富,華轍亂亡,典則偕泯,雅「言邃義,於是俱 絕。」沈松因循,尤鮮功創,時改見句,非更搜求,加文藝 以矯前乘,流書品採,自近錄。初平、永嘉,圖籍焚喪,塵 消煙滅,焉識其限?借南晉之新虛,為東漢之故實,是 以學者亦無取焉。范曄《後漢良史》,誠跨眾氏,序或未 周,志遂全闕。國史鴻曠,須寄勤閑,天才富博,猶俟改 具。若草昧厥始,無相「憑據,窮其身世,少能已畢。遷有 承考之言,固深資父之力。太初以前,班甲馬史,十志 所因,實多往制,升入校部,出二十載,續志昭表,以助 其間,成父述者,夫何易哉!」況曄思雜風塵,必撓成毀, 弗克員就,豈以茲乎?夫詞潤婉贍,可得起改,覈求見 事,必應寫襲。故序例所論,備精與奪,及語八志,頗褒 其美。雖出拔前群,歸相沿也。又尋本書,當見《禮樂志》, 其天文、五行、百官、車服,為名則同。此外諸篇,不著紀 傳,律歷郡國,必依往式。曄遺書自序,應遍作諸志,前 漢有者,悉欲備製。卷中發論,以正得失。書雖未明,其 大旨也。層臺雲構,所缺過乎榱桷;為山霞高,不終踰 乎一簣。鬱絕斯作,吁可痛哉!縱懷纘緝,理慚鉤遠,迺 借舊志,注以補之。狹見寡陋,匪同博遠,及其所植,微 得論列,分為三十卷以合范使。求於齊工,孰曰文類, 比茲闕恨,庶賢乎已。昔褚先生補子長之削少,馬氏 接孟堅之不畢,相成之義,古有之矣,引彼先志,又何 猜焉?而歲代逾邈,立言湮散,義存廣求,一隅未覿。兼 鍾律之妙,素揖校讎,參曆算之徵,有慚證辨。星候祕 阻,圖緯藏嚴,是須甄明,每用疑略,時或有見,頗邀傍 遇,非覽正部,事乖詳密。今令行禁止,此書外絕,其有 疏漏,諒不是誚。

後漢書部彙考三

《隋書經籍志》

《正史》

《東觀漢記》一百四十三卷。《起光武記》注「至靈帝」,長 水校尉劉珍等撰。

《後漢書》一百三十卷。無帝紀吳武陵太守謝承撰 《後漢記》六十五卷。本一百卷,梁有,今殘缺。晉散騎 常侍薛瑩撰。

《續漢書》八十三卷。晉祕書監司馬彪撰。

《後漢書》十七卷。本九十七卷,今殘缺。晉少府卿華 嶠撰。

《後漢書》八十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晉祠部郎謝 沈撰。

《後漢南記》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殘缺。晉江州 從事張瑩撰。

《後漢書》九十五卷。本一百卷晉祕書監袁山松撰。 《後漢書》九十七卷。宋太子詹事范曄撰 《後漢書》一百二十五卷。范曄本「梁剡令劉昭注 《後漢書音》一卷。」後魏太常劉芳撰。

《范漢音訓》三卷。陳宗道先生臧競撰。

《范漢音》三卷。蕭該撰。

《後漢書讚論》四卷。范曄撰 《漢書纘》十八卷。范曄撰。梁有蕭子顯《後漢書》一百 卷,王韶《後漢林》二百卷,韋闡《後漢音》二卷,亡。

《唐書藝文志》

《正史》

劉珍等《東觀漢記》一百二十六卷,又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