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5 (1700-1725).djvu/1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八十卷目錄

 後漢書部藝文一

  上安帝以鄧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記書

              後漢劉毅

 後漢書部藝文二

  賦得馬援詩        隋王由

  詠司馬彪續漢志      唐太宗

  讀後漢書逸民傳二首   張謂

 後漢書部紀事

 後漢書部雜錄

經籍典第三百八十卷

後漢書部藝文一

《上安帝以鄧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記書》

後漢劉毅

臣聞《易》載羲農而皇德著,書述唐虞而帝道崇。故雖 聖明,必書功於竹帛,流音於管弦。伏惟皇太后膺大 聖之姿,體乾坤之德,齊蹤虞妃,比跡任姒,孝悌慈仁, 允恭節約,杜絕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內朝, 流化四海。及元興、延平之際,國無儲副,仰觀乾象,參 之人譽,拔立陛下為天下主,永安漢室,綏靖四海。又 遭水潦,東州饑荒。垂恩元元,冠蓋交路,菲薄衣食,躬 率群下,損膳解驂,以贍黎苗。惻隱之恩,猶視赤子。克 己引愆,顯揚仄陋。崇晏晏之政,敷在寬之教,興滅國, 繼絕世,錄功臣,復宗室,追還徙人,蠲除禁錮。政非惠 和,不圖於心;制非舊典,不訪於朝。弘德洋溢,充塞宇 宙,洪澤豐沛,漫衍八方。華夏樂化,戎狄混并,丕功著 於大漢,碩惠加於生人。巍巍之業,可聞而不可及;蕩 蕩之勳,可誦而不可名。古之帝王,左右置史;漢之舊 典,世有注記。夫道有夷崇,治有進退,若善政不述,細 異輒書,是為堯、湯有洪水大旱之責,而無咸熙假天 之美;高宗、成王有雉雊迅風之變,而無中興康寧之 功也。上考《詩》《書》,有虞二妃,周室三母,修行佐德,思不 踰閾。未有內遭家難,外遇災害,覽總大麓,經營天物, 功德巍巍,若茲者也。宜令史官著長樂宮,注《聖德頌》, 以敷宣景燿,勒勳金石,縣之日月,攄之罔極,以崇陛 下烝烝之孝。

「智之優薄,產載物類之區品,川河領障之基源,氣節 涼暑之通隔,梯山棧谷,繩行沙度之道,身熱首痛,風 巡鬼難之域,莫不備焉。」情形,審求根實,至於佛道神 化,興自身毒,而二漢方至,莫有稱焉。張騫但著地多 暑濕,乘象而戰,班勇雖列其奉浮圖,不殺伐,而精文 善法,導達之功,靡所傳述。余聞之後說也,其國則殷 乎中土,玉燭和氣,靈聖之所降集,賢懿之所挺生。神 跡鬼怪,則理絕人區;感驗明顯,則事出天外。而騫超 無聞者,豈其道閉往運,數開叔葉乎?不然,何誣異之 甚也?漢自楚英始盛齋戒之祀,桓帝又修華蓋之飭。 將微義未譯,而但神明之邪。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 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且好仁惡殺,蠲敝崇善,所 以賢達君子,多愛其法焉。然好大不經,奇譎無已,雖 鄒衍「談天」之辯,莊周蝸角之論,尚未足以概其萬一。 又精靈起滅,因報相尋,若曉而昧者,故通人多惑焉。 蓋道俗無方,適物異會,取諸同歸,措夫疑說,則大道 通矣。

後漢書部藝文二

《賦得馬援詩》
隋·王由

二帝已馳聲,五溪還總兵。受詔金鞍動,論功銅馬成。 唯稱聚米勢,無慚薏苡情。雖謝雲臺影,猶傳千載名。

《詠司馬彪續漢志》
唐·太宗

帝嘗作《宮體詩》,使虞世南賡和。世南曰:「聖作誠工,然體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臣恐此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 帝曰:「朕試卿爾。」 世南亡後,帝讀司馬彪《漢志》,作詩一篇,述古興亡,既而嘆曰:「鍾子期死,伯牙不復鼓琴。朕此詩何所示邪!」 敕褚遂良即世南靈坐焚之。

二儀初創象,三才乃分位。非惟樹司牧,固亦垂文字。 綿代更膺期,芳圖無輟記。炎漢承君道,英謨纂神器。 潛龍既可躍,術兔奚難致。前史殫妙詞,後昆沈雅思。 《書》《言》揚盛跡,補闕興鴻志。川谷猶舊途,郡國開新意。 梅山未覺朽,穀水誰云異。車服隨名表,文物因時置。 鳳戟翼康衢,鑾衡總柔轡。清濁必能澄,洪纖幸無棄。 觀儀不失序,遵禮方由事。政宣竹律和,時平玉條備